多措并举壮大村集体经济富民强村助推乡村振兴

2024-03-12 07:23:05刘红梅
云南农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村组经营性集体经济

刘红梅

(姚安县光禄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云南 姚安 675301)

近年来,光禄镇采取“三转一保+党建”“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抱团取暖经营”“党建+电商+农户”等多种发展方式,聚合特色产业的规模优势、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通过“集体带农户”“先富帮后富”,使集体经济在农旅融合中发展壮大,让农户在参与生产、参与分红中持续增收,实现集体经济增长与群众致富双赢,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光禄镇始终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突破口,坚持以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为基础,以“菜、牛、花、果”为脉络,围绕蔬菜有机化、肉牛规模化、花卉无土化、水果特色化,稳步推动“菜、牛、花、果”四大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形成产业发展迅猛、生态农业经营、集体资产盘活、休闲旅游发展、生产生活服务、土地流转托管六大类型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光禄镇位于姚安县城北部,东邻前场镇,西倚左门乡,南壤栋川镇,北接大姚县金碧镇。截至2022年年末,有居民8 816户 34 544人,辖区11个村(居)委会63个自然村158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136.64 km2,总耕地面积1 476.87 hm2,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2022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908.52万元。11个村(居)委会都有10万~50万元的经营性收入。158个村民小组中139个有经营性收入,19个无经营性收入。其中,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民小组117个;5万~10万元的村民小组16个;10万~50万元的村民小组6个。

二、上下联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党政齐推聚合力

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一名县级领导联系、一个责任部门帮扶、一支工作队伍帮带、一个以上项目落地的“四个一”帮扶措施,构建县、乡、村、组四级联动机制,做到思想上引、政策上扶、工作上帮、方法上教,凝心聚力党政齐推,凝集起“上下发力抓发展、促增收”的强大合力。

(二)筑基固本添动力

一是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积极稳妥调整优化村党组织设置工作,以单独组建、分类组建、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协联建的方式,把党支部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行业协会和党群共富联合体上,并积极探索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党组织格局。二是选好配强村“两委”干部。优先从德才兼备、群众基础好,懂经营、善管理,有经济头脑,有致富本领的“能人”中选拔村“两委”成员;下派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培养号召力强、组织力强、致富能力强、能带头发展产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三强三带”党组织书记。三是强化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加强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村“三职”干部的教育培训,促其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用好的典型、经验激发他们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四是注重后备人才培养。从农村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回乡创业青年、大中专毕业生中培养村级后备人才,不断优化村级组织队伍,增强富民强村和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三)扶勤奖优激活力

一是创收增资激活力。对通过发展产业等经营活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每年可通过“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从经营收益中提取10%发放村组干部补贴。二是争创“四面红旗”激活力。县委、县政府每年评选20个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红旗村”,评选获得一面“红旗”,给予村委会书记、主任每月加薪500元,副书记、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文书)每月加薪300元,“几大员”每月加薪200元,村民小组长一次性奖励1 000元。2022年光禄镇的福光村委会获得产业兴旺“红旗村”,光禄社区获得生态宜居“红旗村”,小邑村委会获得生活富裕“红旗村”,江尾村委会获得治理有效“红旗村”,4人获得“红旗村”优秀村(居)民小组干部。三是评选“一村一品”激活力。县委、县政府每年评选50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专业村,获得1个专业村,奖励村委会2万元,用于提高村干部待遇,每个村奖励1名产业致富带头人1 000元。创特色产业专业村,为村级争取更多的产业发展资金与扶持,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四是选优晋升激活力。把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坚持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与村干部年度考核、干部选拔、创先争优、岗位报酬挂钩,在年度村干部综合绩效考核中,对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增收成效明显的优秀村干部,优先培养选拔为乡(镇)党政班子成员。通过制定出台“一揽子”扶勤奖优政策,激发村组干部干事创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活力。

(四)因村施策定思路

各村的区位交通、资源条件、气候环境、发展基础都不相同。镇党委、政府结合脱贫攻坚挂村帮扶工作,组织驻村队员和村组干部逐村分析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量身定制一村一策“富民强村”实施方案,做到因村施策出点子,科学决策定方案,规划引领促发展。针对吴海村、新庄村桑园面积规模大,农户栽桑养蚕经验丰富,培强做大蚕桑产业;旧城村、福光村、小邑村农户烤烟种植技术好,生产烟叶品质高,蔬菜套种成规模,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光禄、福光、江尾、小邑、后营、草海等村大力发展大棚花卉、水果、蔬菜,利用光禄古镇的历史优势,借助东方玫瑰谷、百果园、高端水果等产业基地,打造花果蔬采摘、休闲垂钓、拓展体验、民宿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生态观光农业综合体。

(五)因地制宜谋出路

方案制定后,各村不等不靠,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出盘活资产型、土地流转型、产业发展型、服务创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多种增收路子,创新“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经营模式,建立“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创建“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植保服务”“产品营销”等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不断拓宽发展领域。

(六)多措并举增收入

1.盘活资产增收入。通过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镇11个行政村和158个村(居)民小组,开展股权量化行政村5个,村民小组37个,经营性资产1 105.25万元,按比例折股量化为成员股886.75万元、集体股221.5万元,产权、股权明晰后,各村积极探索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经营创收的路子,通过成立合作社自主经营或转租、转包、入股到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大户经营等方式实现资产收益,并按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持股比例分配收益。光禄镇后营村将分配到集体和农户的133.33 hm2荒坡地折价入股成立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入股云南中耕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百果庄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村集体和农户每年定额获得每亩300元的股权收益,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创收模式。

2.流转土地增收入。随着二产、三产的发展,土地闲置的出现催生了土地流转,通过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和“三权分置”改革,在明确农户的承包权、经营权属后,由村组将离土离乡农户的土地经营权按照约定价格流转出去,引入经营主体租赁经营,农户获得土地流转收入,村组集体获得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租金收入。草海村以每亩1 000元流转农户土地100 hm2,通过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和大棚、节水灌溉等经营设施后,按照每亩1 200元打包租赁给楚雄润丰塑业有限公司发展蔬菜产业,农户获得每亩1 0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村组集体获得每亩200元的基础设施租金和土地流转价差收入。截至2022年年底,全镇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1 024.6 hm2,流转出土地经营权的农户5 881户,分别占家庭承包户8 309户和承包经营面积1 476.87 hm2的70.77%和69.38%。

3.培强产业增收入。2018年以来,结合脱贫攻坚工作与县政府发展“一村一品一产业”的政策措施,整合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67万元,扶持3个贫困村建设养殖场2个、蔬菜大棚和花卉大棚各10.67 hm2、冷库1座、光伏发电站1个,基地建成后将资产以40%折股量化到村集体、60%量化到贫困户,由村委会发起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入龙头企业租赁经营,所得收益按股分红,探索建立了一条“经营主体+基地+村集体+贫困户”利益联结抓产业、促增收的发展路子。

4.开展服务增收入。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县、镇两级积极组织有条件的村委会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争取农业、水务、烟草、供销等部门的支持,通过成立农机合作社、农资合作社、植保合作社、益农信息社、用水户协会等合作组织,积极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开展农机作业、农资供应、繁种育苗、植保防控、产品销售、科技培训、信息咨询等产业链上的专业化、便捷化服务,既解决了种植养殖大户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又通过适当收取服务费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使各种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措施得力,取得明显成效

(一)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通过多措并举抓经营、增收入,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壮大,2022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908.52万元,与2021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96.03万元相比,增长52.43%。其中,经营性收入615.87万元,与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65.82万元相比,增长32.21%。2021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居)委会5个,经营性收入5万~10万元的村(居)委会3个,经营性收入10万~50万元的村(居)委会3个。2022年11个村(居)委会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0万~50万元,2022年无经营性收入的村民小组由2021年的37个减少到19个,2022年有经营性收入的村民小组139个。其中,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民小组由2021年的110个增加到117个,经营性收入5万~10万元的村民小组由2021年的9个增加到16个,经营性收入10万~50万元的村民小组由2021年的5个增加到6个。

(二)推动了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光禄镇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推广鲜花种植,引进云花、智卉园艺等花卉种植企业9家,全镇发展种植食用玫瑰46.67 hm2、鲜切花60 hm2,实现花卉产值2 200万元,依托光禄镇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围绕三产融合发展,以“一镇五核”为发展基调,进一步推进文旅产业发展。以食用玫瑰滇红及玫瑰系列美食体验为特色的东方玫瑰谷,成了古镇旅游线上一道靓丽风景。光禄镇鲜花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被新华网报道,阅读量上百万,“光禄镇数千亩玫瑰盛开”的视频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采播,2个花卉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3个正在积极申报中。

(三)推进了绿美乡村建设

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新建(改造)村组公厕3座,调整充实河道保洁员25名,2022年全镇组织开展蜻蛉河河道整治88次,清除河道内的淤积物、垃圾、水面漂浮物约70 t,完成绿化美化增补植株6个品种1.48万余株。通过村组筹集资金143万元,完成光禄社区塔脚、江尾上村、小邑海埂村等15个自然村美丽村庄打造,县级人居环境考评连续4个季度评定为优秀等次,被授予流动红旗。光禄镇目前实现自然生态风貌保存完好、河道水质治理有效、田园风光特色彰显、鲜花四季盛开的独特美景,2022年光禄镇被评定为省级绿美乡镇。

(四)充实了农民的钱袋子

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闲置资产,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按持股比例分配收益,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和“三权分置”改革,引入经营主体租赁经营,农户获得土地流转收入的同时实现就近就地务工,取得了工资收入,在土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收入大幅增长。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农户的口袋鼓起来,更让村民的美好生活有了源头活水的滋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五)提高了乡村治理能力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基层党组织干事创业提供了经济基础,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解决了“无钱办事”的难题,通过争取上级扶持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村民“一事一议”筹集一点的办法兴办公益事业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高了乡村治理能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光禄社区、小邑村委会共实现37万元的集体收益,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村委会每年拿出40%集体收益兴办公益事业,近三年来共投入集体资金15万元左右,为村民小组修建活动广场3个,硬化村庄道路700 m左右,维修太阳能路灯20盏,设立垃圾箱12个,同时统一制作安装了基层党建、法制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等制度专栏,村庄面貌发生了大变化,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群众对村级组织的满意度、信任度和支持率大幅提升。

(六)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

通过多措并举抓产业增收入,千方百计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光禄镇决战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年末光禄镇以“零漏评、零错退”、贫困发生率1.13%和群众认可度99.22%的优异成绩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动撬动了全镇的产业发展、人才集聚、文化繁荣、生态保护、强基固本,为全镇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提供了不竭动力,变基层过去“无钱办事、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跟”为“有钱办事、村组号召力强、群众紧跟村组干事创业”,加快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和步伐。

猜你喜欢
村组经营性集体经济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34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思考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12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08
试论农村村组职能社区化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河南严控"确权确股不确地"范围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关于公立医院经营性问题的思考
浅析当前村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山西农经(2015年7期)2015-07-10 15: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