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甘肃为例分析公路长下坡路段主要问题及改善建议

2024-03-11 09:20徐鹏飞
道路交通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下坡路下坡货车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和丘陵占全国总土地面积近1/2,特别是中部西部地区,由于受地势落差大、公路建设难度大、人口稀疏及资金受限等因素影响,早期建设的公路普遍存在指标偏低、路幅偏窄、安全设施不足等问题,陡坡、长下坡路段随处可见。车辆在长下坡路段行驶时因频繁踩踏制动,使得车内刹车片、轮毂等制动器温度急剧上升,特别是重型、重载货车,容易出现制动器“热衰退”及刹车失灵现象,导致较大以上交通事故常有发生。因此, 长下坡路段也常成为事故多发路段,而这些长下坡路段因事故多发也常被人们称为“死亡之路”。

2023 年7 月17 日,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境内G30 连霍高速发生了一起8 人死亡、23 人受伤的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长下坡路段交通安全的关注。随即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组织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山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浙江省嘉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成立调研组奔赴甘肃对长下坡路段管理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实地踏勘了兰州市“G75 兰海高速七道梁”、甘南州“568 国道依毛梁” “213 国道才宝山”“213 国道分水岭”、平凉市“312 国道罗汉洞坡”等5 处具有典型性的长下坡路段,函调了酒泉市“215 国道当金山”长下坡路段管理情况,并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研判了甘肃省长下坡路段的交通安全形势,总结提炼了甘肃省长下坡路段的典型管理措施、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长下坡路段安全性提升的改善建议。

一、甘肃省长下坡路段的主要特征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呈狭长状,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地形兼而有之。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地形、地貌、地质、经济条件等因素限制,特殊困难路段无法展线,只能依照地形、地势而修建,形成了长下坡路段,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较大隐患。

(一)事故多发且后果严重

2023 年,甘肃省公路长下坡路段共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22起,同比上升57.1%。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长下坡路段事故率分别占所属道路类型事故总量的1.9%、0.9%和0.8%。共造成26人死亡,同比上升27.1%,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长下坡路段死亡人数分别占所属道路类型的9.3%、1.7%和2.4%,事故后果较为严重。

(二)道路基础条件较差

调研组途经的G75 兰海高速、G22 青兰高速、G30 连霍高速、312 国道、568 国道、213 国道等道路,均具有桥隧多、弯坡多、路损多、施工多等特点。长下坡频发交通事故的点段道路环境不能完全满足安全行车条件,存在长下坡路段过长、视距不足、弯坡不良线形叠加、道路设计虽符合建设期标准但并不符合实际安全行驶要求等问题。

(三)大型货运车辆较多

G30 连霍高速、G22 青兰高速、312 国道等公路均为国家干线公路,大型货运车辆较多(占比近50%),大型货车失控是长下坡路段频发交通事故的“头号杀手”。部分长下坡路段未采取客货分道、分车型限速的交通组织方式,与平原地区公路同速,甚至高于部分地区限速。部分性能差、车况不佳的车辆不能满足长下坡路段对行驶车辆动力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的要求,将形成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二、甘肃省长下坡路段管理的典型措施

(一)完善道路安全设施,改善通行条件

为从根源上解决货车失控而造成的重大安全隐患,G75 兰海高速七道梁长下坡路段修建了13.5 公里货车专用道,车辆由新七道梁隧道驶出后客货分离,客车沿原有路线经兰州南收费站进入市区,货车由货车专用道分流进入市区,如图1所示。312 国道罗汉洞坡长下坡路段在既有道路右侧重新选线修建,上下坡道实行分道通行,新建下坡道长度由原来的7.4 公里增加到12.5 公里,坡度由4.2%降至3.6%。同时,排查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交通标志、标线等各类交通安全设施,消除路边障碍物,增加交叉路口和弯道视距,提高路面的摩阻性及排水能力,改善路面的防滑性能。

图1 七道梁长下坡路段客货分道行驶

(二)借助物联感知技术,实行精准管控

G75 兰海高速七道梁长下坡路段借助多维感知设备,对驶入该路段的车辆,尤其是三轴以上的重载货车,实行红、黄、绿码货车分级分类管控;通过轮毂超温预警系统,对超过刹车制动安全温度范围的车辆及时预警,并引导驶入避险车道;利用气象感知设备预测长下坡局部路段的小气候变化,智能解析能见度、积水、结冰等数值,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通过雷达视频融合技术感知车辆跟车距离,一旦跟车过近联动诱导屏及高音号角就会对驾驶人进行提示。

(三)强化坡顶安全检查和宣教,消除麻痹思想

G75 兰海高速七道梁路段在坡顶交通安全检查站设立货车安全检查区和交通安全教育基地,绿码车辆可从绿码车通道直接放行,黄码车辆需要接受警示教育后方可通行,红码车辆需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通行,对于无法消除的将由警车伴行安全通过七道梁下坡路段,如图2、3 所示。312 国道罗汉洞坡段在坡顶交通安全检查站设立安全宣传警示岗和驾驶人之家,为驾驶人提供便民服务、临时休息及安全提示,防止因驾驶人不熟悉路况、操作失误而导致事故发生。

图2 七道梁长下坡货车安全检查区

图3 七道梁长下坡货车安全检查区民警开展安全警示教育

(四)注重坡中坡底避险车道设置,挽救失

G75 兰海高速七道梁长下坡路段设有6 处避险车道,货车专用道设有2 处避险车道,213 国道才宝山长下坡路段设有2 处避险车道,312 国道罗汉洞坡长下坡路段设有2 处避险车道。危急情况下,避险车道可以避免车辆与正常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同时也可以提供车辆暂时的安全停靠,让驾驶人有机会检查车辆状况。

三、甘肃省长下坡路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道路基础设施方面,主要存在坡度、坡长接近标准限值;路面抗滑性能不足;弯坡不良线形组合叠加;路基宽度不足;应急车道数偏窄,导致货车不能停车降温等问题,对驾驶人行车稳定性产生影响。

在交通标志设置方面,主要存在版面位置偏高、内容偏多、字体偏小、反光膜反光性能差等问题。同时,部分路段还存在交通标志相互遮挡、指示信息不连续、指示标志前后信息矛盾等不协调、不系统的问题,导致驾驶人对前方危险认知不足。

在交通管控方面,主要存在超载治理不足、控速效果不佳等问题。甘肃省公路长下坡路段货运车辆比例较高,但治超设施及治超管理不足,仅在部分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设置了治超站,治超点少且分散,无法对辖区入境车辆进行有效的治超管控,超限超载现象普遍存在,加大了长下坡路段超载车辆失控风险。长大下坡路段限速值设置未充分考虑车道数、交通流量、交通构成等因素进行分车道、分车型限速,局部村庄路口和视线不良的弯道处无限速设施或限速提示不明显,导致交通流运行速度稳定性、一致性不良。

四、提升长下坡路段安全性的建议

公路长下坡路段的治理提升工作,应注重人、车、路、管理的系统性协调,要从交通参与者安全法规与安全常识教育、车辆安全监管与综合性能提升、道路安全综合保障水平提升、交通安全监管能力提升等系统性整体着手。同时,应本着“科学排查、分类提升、部门联动、综合施策”的原则,按轻重缓急分类采取近期措施、中期措施、远期措施予以综合提升治理。

(一)近期措施

1.优化长下坡路段交通标志设施。长下坡前上游路段应设置长下坡路段信息预告标志,提前提醒驾驶人前方路况,实行客货分车道管理的需设置对应预告标志。长下坡坡顶起始路段应设置不同车型的建议速度标志、标线,并设置车速显示提示牌,提醒驾驶人目前车速,区间测速系统开始标志及配套设施;应设置“连续长下坡开始”告示或警告标志,并在该标志下游适当位置配合限速方式设置相应的限速标志、“货车低挡下坡”等警告或告示标志和最高挡位提示标志;实行客货分车道管理的需设置客货分车道标志,并同时设置大型车道和小型车道的分道标线,大小型车道分道标线宜为实线。长下坡中段应重复设置区间限速标志及速度反馈设施、货车制动安全预警系统;应设置连续长陡下坡余长的提示标志;在急弯、陡坡等低限指标路段及收费站、检查站、隧道等路段之前设置相应警告或告示标志;在气候因素易引发事故的路段应设置可变情报板提供天气预警信息;设置停车区的应当在停车区内设置长下坡的宣传教育提示牌或展板;遇小半径曲线路段应设置线形诱导标、轮廓标、太阳能爆闪灯;可设置卡口监控、气象预警、结冰预警、车速反馈系统、雾区防撞引导系统、防疲劳设备、智慧云广播系统为一体的智能管控设备。长下坡坡底路段应设置长下坡路段结束标志、区间测速结束标志;遇坡底接村镇、收费站、检查站、隧道、急弯、陡坡等,应在路段前设置相应警告标志,急弯、陡坡前应增设线形诱导标,如图4 所示。

图4 长下坡路段标志及结构物布设图

2.优化长下坡路段交通标线设施。在坡中和坡底接村镇、收费站、检查站、隧道、急弯陡坡等路段之前,应设置相应减速标线;坡中应设置横向振动标线提示限制车速,车道标线应采用雨夜反光标线,小半径曲线路段的分道实线应采用振动标线。

3.加强长下坡路段针对性管理。在坡顶起始路段适当位置增设主线卡口岗,在大流量、下坡路段施工等采取控流量“点水式”放行交通管理措施;在上游路段或坡顶设置联合治超检查点,强制分流大型车辆进入,进行称重检测、停车降温并接受宣传教育,配合抓拍设备对未进入停车点车辆进行抓拍管控;实行客货分车道管理的应配套设置抓拍设备加强“货车靠右行”管理;应全面提高事故现场的管控能力及事故现场的处置速度,对轻微事故报警接待中应指令当事人立即撤离现场,避免二次事故发生。

4.加强导航软件提示。加强与导航软件公司联系,在导航系统中优先设置绕行长下坡路段的路径推荐,全面增加长下坡路段限速、坡道余长、实时车速等提醒,在该路段的拥堵、车辆抛锚等异常交通事件中及时发布预警提示信息。

5.加强联防联控机制。组建路警联合指挥中心,建立研判会商、统筹调度、联合应急等工作机制推进联勤联动工作,高效整合涉路各部门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最大化利用,特殊天气及易发事故点段应提前放置应急物资。高速公路“一路三方”持续推进联勤联动工作,坚持联合巡逻、交叉巡逻,提高路面管事率和发现处置路面隐患的能力。

(二)中期措施

1.优化调整路段标志速度。根据长下坡路段线形指标参数、结构物特点和实际运行速度情况、发生交通事故的数量及后果情况(不含毒驾、酒驾等事故)进行专项安全性评价认证,优化调整该路段标志限速值。另外,增加标准化路灯照明设施,以提高夜间行驶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关注路面摩擦系数和采取防滑措施。及时关注、检测路段路面摩擦系数变化情况,可采用改性沥青或橡胶沥青防滑路面,坡中、坡底外侧车道可选用粗粒式硬度较高的岩石(如玄武岩)及时进行路面专项养护施工处理,以提高路面的摩擦系数,增加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3.提升路段护栏防护等级。收集长下坡路段平纵面线形、填挖方数据、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速度和运行速度、交通事故等资料,调研计算净区宽度内的各种障碍物分布及与其他公路、铁路等交叉的情况,对路段老旧护栏及时进行改造。护栏防护等级和结构设计应遵循《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的规定,不同防护等级或不同结构形式的护栏之间连接时应进行过渡段设计,以实现护栏结构和刚度的平稳过渡。在路侧临水临崖、高填方或小半径曲线路段,经论证必要时应适当提高护栏的防护等级。对于高墩桥梁或特殊桥型的护栏改造,当涉及构筑物结构安全时护栏应进行专项设计,宜采用混凝土护栏。当长下坡与隧道、小半径曲线路段、互通式立交出口等特殊节点相结合时,在隧道出入口、隧道紧急停车带出口渐变段、小半径曲线弯道、互通分流三角端、平面交叉口等处,宜使用旋转式防撞护栏等消能减速护栏,以加强护栏的导向性能、缓冲性能、诱导性能。

4.增设气象信息感知监控设施系统。根据路段交通流量及路面温度、湿度等情况,实时分析和处理信息采集系统传输的数据,实时发布道路安全信息,并发出控制指令、指挥事件处理,实施道路管控。信息发布与控制系统主要功能一方面是给相关管理、救援部门发布救助指令,另一方面是给驾驶人提供实时道路交通信息和诱导控制指令。

5.加强交通监控与预警信息发布。为及时发现长下坡路段的交通事件和拥堵、车辆抛锚等异常事件,可设置高清无盲区全天候监控和可变信息发布系统,向未到达车辆提供准确的交通状态、警告和指挥信息等,提醒过往驾驶人注意,以便驾驶人提前采取措施,减少二次事故的发生。同时增设路侧云控预警设施,通过手机App 或监控中心实时精准发布事故、拥堵等预警信息,提醒车辆减速避让或排队,提高路段交通安全水平。警情现场撤除时,提醒车辆提前启动准备前行,提高路段恢复通行的效率。

6.实行货运车辆或部分货运车辆路段禁行管控措施。根据周边路网建设情况及长下坡路段的交通流量变化、发生交通事故的数量及后果情况,进行专项安全性评价认证和社会风险评估认证,对长下坡路段实行货运车辆或部分货运车辆路段禁行管控措施。

(三)远期措施

在近期、中期措施实施的同时,应进行专项安全性评价认证,决定是否采取远期措施。

1.坡顶前方增设服务区、停车区及超限检查站等配套服务设施。驾驶人进入长下坡路段前应给驾驶人提供及时、足够的道路信息,并对驾驶人应注意的问题给予说明、安全操作建议和遇险后采取的合理措施等。服务区停车区内设置交通信息通告牌,利用直观的图表、平纵示意图,配以必要的文字和图片说明,详细告知驾驶人长下坡路段的道路状况,包括坡度、坡长、平均纵坡、弯道分布、基本设施情况、事故多发点、典型事故案例、驾驶操作要点、应急措施和避险车道位置等。如G75 兰海高速兰临段在坡顶前方新七道梁隧道入口前设置了长下坡安全检查区,以告知驾驶人前方长下坡信息及驾驶注意事项。长下坡路段的事故原因多为刹车失灵,而刹车失灵的根本原因是车辆超限超载导致的制动器失效,这是由于车辆在长下坡路段过程中频繁使用制动器而出现热衰退从而导致失效。故应在长下坡前适当位置设置超限检查站,对于超载车辆实行限制措施,从源头上对下坡车辆的安全进行把关。超限检查站的设置要注意不能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

2.增设加水站、降温池冷却轮胎,恢复制动性能。山区公路上行驶的货车多采用改装增加水箱,这可以在车辆行驶时向轮胎及刹车片淋水,从而可以降温及减少制动失灵。在多弯、多隧、多桥的连续下坡路段,载重货车长时间持续制动会导致制动器温度上升发生热衰退现象。因此,公路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地货车的特点在连续的长下坡路段前设置加水站,为需淋水制动的车进行加水,提高连续下坡安全性,同时还需准备好充足水源以备不时之需。设置降温池可以有效冷却轮胎,恢复其制动性能,从而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3.坡底增设避险车道。避险车道的设置主要是使制动失灵的车辆与公路主线上的交通流分离并使其安全减速停车,其设置目的是使在长大下坡路上失灵的车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减少对车辆、道路使用者的伤害以及对周围物产的损害。实践证明,避险车道的设置在车辆因制动失灵而引发交通事故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在易发生车辆失控路段应该根据地形科学设置避险车道,且配套设置预告标志。

4.对于事故频发且无中央分隔带的国省干线公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重新选线建设,与上坡分幅分道行驶。如甘肃泾川县境内312 国道罗汉洞坡路段重新选线建设12.5 公里下坡路段代替原7.4 公里的双向通行路段,以实现长下坡路段单向行驶,避免与上坡车辆发生对碰的事故。

5.长下坡货车占比高的路段增设货车专用通道。长下坡路段交通流量组成中货车占比高且货车事故频发的路段,特别是当长下坡与隧道、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国省道平面交叉口、坡底收费站等特殊节点相结合时,可开辟增设货车专用通道,实行客货分道分幅行驶。如G75 兰海高速兰临段兰州南主线收费站。

猜你喜欢
下坡路下坡货车
货车
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安全分析及处治措施研究
画与理
高速公路长下坡交通安全预警系统设计
下坡路
INTERBIKE停办是行业的下坡路还是线上渠道的绝杀?
高速公路长下坡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货车也便捷之ETC新时代!——看高速公路货车ETC如何实现
一个雪球滚下坡
推货车里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