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2024-03-11 09:29周学馨刘美华
关键词:年收入心理压力户籍

周学馨,刘美华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 a.校长办公室; b.公共管理学教研部, 重庆 400041)

2018年12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央政法委、中宣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各试点地区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平安中国、健康中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内容,制订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加强早期干预,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延长健康寿命,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男女平等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致力于在高质量发展中回应妇女的特殊利益和诉求,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妇女。

当代女性不仅要面对结婚成家、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等生活上的压力,还要面对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职业技能、应对工作压力、完善人际沟通、提升权益保障等社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导致她们出现焦虑、疲劳、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2018年10月“重庆市女子砍伤儿童事件”就是因女性严重的心理压力问题导致的社会悲剧。因此,加强女性心理健康服务是降低社会不稳定风险和避免社会悲剧的关键。本文在对重庆市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现状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为60岁以下成年女性提供精准的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疏导干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相关文献综述

(一)压力与心理压力的研究综述

压力是由英语“Stress”一词翻译而来。我国学者对“Stress”一词有多种解释和翻译,如压力、应激、挫折、紧张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压力”。研究者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对压力进行研究,但压力的含义与本质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如汉斯·薛利(Hans Selye)[1]3所言,压力(应激)就像相对论一样,是一个广为人知但很少有人彻底了解的科学概念。托尼·巴蒂森(Toni Battison)[2]6指出:“心理压力不是简单的医学问题,而是由紧张、担忧和焦虑造成的肉体、精神和情感的综合问题。”我国学者张春兴[3]501-502指出心理学上的压力有3种解释:一是指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某种威胁性刺激,二是指威胁性刺激引起的反应,三是指刺激与反应的一种交互关系。李金钊[4]13-14认为心理压力包含3个方面内容:首先,心理压力是一种内部心理感受;其次,心理压力起因既有来自外部的刺激也有来自个体内在的刺激;最后,心理压力是感知到的刺激对个体产生的心理影响。余锡祥等[5]1353-1354通过对压力研究中“反应理论”“压力刺激理论”“认知-现象学-交互作用”3种理论的特点与局限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压力事件反映而形成的一种特别紧张的综合性心理状态”。

心理学将造成心理压力的刺激来源称为压力源,但不是所有的压力事件都会成为压力源,而是取决于个体是否认识或感知到事件对其有威胁。压力原因来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生理性压力源、心理类压力源、社会因素类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等。因生活事件的重要程度不同,压力源可分为重大事件压力源和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源。造成心理压力的重大事件包括重大疾病、创伤性事件、父母离异、亲朋死亡等不常发生的事件或危机;造成心理压力的日常生活事件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持续存在的经常性事件。在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早期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重大压力事件与心理压力及疾病的关系,其中Holmes等[6]的研究最具代表性,认为心理压力来源于重大生活事件。之后的研究者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小烦恼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对心理健康同样具有重要影响。Lazarus等[7]、Shek[8]认为心理压力来源于日常生活所积累的烦恼,并认为日常生活中的烦恼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比重大事件更为密切。

(二)国内外关于女性心理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进行了不同女性群体的心理压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Seham[9]通过对10位女性护士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以及访谈数据分析,揭示了理解女性护理专业学生的期望可以为识别心理压力的压力源提供平台,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Olivia等[10]44-49在私立学校教师、私立医院护士和私人银行雇员等不同专业群体中共选择了150名受访职业妇女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在造成心理压力的因素中,时间压力对心理压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工作因素和角色冲突。

我国学者对心理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多,研究对象主要是职业群体(如医护人员、教育工作者、军人、警察、公司员工、农民工等)、学生群体(如研究生、本科生、中学生)、特殊儿童群体(如留守儿童、残疾儿童)、老年群体、病患群体、女性群体等;女性心理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多是围绕女大学生、女性教师、女医护人员等特定群体展开。在针对女大学生群体的相关研究中,梁燕[11]指出生源地、是否担任班干部、是不是独生子女、年级、学科差异等因素均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产生显著影响;邓维[12]聚焦于影响重庆市女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研究,通过与男大学生的比较分析可知,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朱志梅[13]140-141指出职业发展、学习、人际关系、情感关系等是影响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压力源事件。在针对女性教师群体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工作因素对女性教师的心理压力产生影响。郭黎岩等[14]24-28对沈阳不同高校的女性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表明高校人事制度、教学与科研任务、教师岗位职责、教学任务繁重、教育改革等指标是高校女教师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袁小平[15]67-69指出年龄与最高学位2个变量对高校女教师心理压力具有显著影响且均呈正相关关系;赵雪等[16]37-39认为是否有子女、是否担任班主任、年龄、年级层次等对中小学女性教师的心理压力有一定影响;冯荣光[17]33-34指出工作负担过重、工作内容单调、工作繁杂、工作需要应对学生突发危机、家庭因素、晋升等因素均对高校女性辅导员的心理压力产生影响。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影响成年女性心理压力的其他因素,如婴幼儿照护方式[18]、权益保障[19]、工作应聘和职业晋升[20]等。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压力以及女性心理压力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大量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与理论支撑的观点。目前针对女性心理压力的研究对象较为广泛,但更多的是针对女性所承担的不同社会角色,细分到具体的特定群体中进行单一群体的研究,鲜有将60岁以下成年女性群体作为整体研究对象进行女性心理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为全面分析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状况,课题组设计了涵盖18~59岁女性的基本信息、价值观念状况、道德观念状况、心理状态的问卷,在重庆市妇女联合会的配合和帮助下,于2019年6—7月在重庆市所属辖区内展开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 270份,问卷有效率为94.89%。本次参与调查的4 270名60岁以下成年女性中,18~29岁有983名,占比为23.02%;30~39岁有1 555名,占比为36.42%;40~49岁有1 163名,占比为27.24%;50~59岁有569名,占比为13.33%;已婚女性有3 301名,占比为77.31%;未婚/单身女性有969名,占比为22.69%;农业人口有1 314 名,占比为30.77%;非农业人口有2 956名,占比为69.23%。具体情况见表1。

(二)样本生成方法

由于女性人口在重庆市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为了使样本具有代表性,本研究采用PPS抽样方法,即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其中规模比例是指各区县女性人口数与全市女性人口数的比例。根据重庆市统计局提供的女性户籍人口数据库,得到PPS抽样所需各区县的样本数量,选取0.03%的女性为样本,在重庆市各级妇女联合会的协助下组织开展问卷调查。

(三)分析方法与变量描述

本文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性描述和计量分析法。统计性描述旨在直接呈现问卷调查结果,描述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现状,以便进一步探索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与年龄、年收入情况、文化程度、户籍等因素的关联。计量分析法旨在进一步发掘影响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状况的因素。

1.被解释变量

即因变量。本研究的因变量为60岁以下成年女性目前的心理压力状况,该因变量由问卷第四部分的第4题“您认为自己目前的压力处于?”衡量,答案为 “轻度,未影响工作、生活”“中度,有时伴有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经常头痛、失眠、提不起精神等症状,已影响工作、生活”。其中回答“轻度,未影响工作、生活”的人数最多,共计2 763例,占比为64.71%;回答“严重,经常头痛、失眠、提不起精神等症状,已影响工作、生活”的最少,有266例,占比为6.23%。由于目前心理压力变量超过2个并为连续变量,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

2.自变量

自变量包括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年龄、婚姻状况、户籍、文化程度、年收入、一周工作时长、单位对女性人才重视程度、对政策和制度的熟悉程度等。

3.解释变量

第一组解释变量测量社会经济地位对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的影响。考虑到教育是最持久与稳定的社会经济地位指标,年收入是最直接反映经济状况的指标,故使用60岁以下成年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年收入作为衡量其社会经济地位的指标。

第二组解释变量测量工作状况对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的影响,用一周工作时长和对女性人才重视情况作为衡量指标。一周工作时长反映女性的工作强度,工作单位对女性人才的重视情况反映女性在工作中的成长和获得感。

第三组解释变量测量60岁以下成年女性参与政治生活的程度以及对其心理压力的影响。考虑到对政策和制度的熟悉程度能够反映女性参与政治生活的程度,故选用对政策和制度的熟悉程度作为衡量指标。

4.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为年龄、婚姻状况和户籍。考虑到年龄和婚姻状况可能会影响女性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且户籍差异可能会对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造成影响,故将年龄、婚姻状况、户籍作为控制变量。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三、重庆市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基本情况分析

(一)重庆市不同年龄段女性的心理压力状况

由图1可知,60岁以下成年女性具有明显的心理压力,随着年龄增大,心理压力呈现倒U型分布;30~39岁女性的心理压力程度最重,轻度、中度和重度心理压力占比均最大,分别为34.39%、40.08%和40.38%;40~49岁女性群体心理压力程度稍轻,轻度、中度和重度心理压力占比分别为27.34%、27.26%和26.04%;50~59岁女性群体中有严重心理压力的比例大于18~29岁的女性群体。综上,60岁 以下成年女性群体中,心理压力最普遍和最严重的是年龄段为30~39岁,40~49岁的女性群体次之;心理压力为严重程度,已影响工作、生活的50~59岁女性比例大于18~29岁,症状如经常头痛、失眠、提不起精神等。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重庆市不同年收入水平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状况

由图2可知,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程度有减轻的趋势。在60岁以下成年女性群体中,年收入低于30 000元的女性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心理压力中占比均最大;随着年收入的增加,60岁以下成年女性在轻度心理压力、中度心理压力和重度心理压力的分布逐渐递减。总体来说,60岁以下成年女性有轻度心理压力和中度心理压力的比例大于重度心理压力;但在年收入水平低于30 000元、60 001~90 000元及150 000元以上3种情况下,有重度心理压力的女性占比高于轻度、中度心理压力的女性占比,即随着年收入的增加,重庆市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逐渐减小。

图2 心理压力和年收入的交叉关系

(三)重庆市不同学历水平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状况

由图3可知,随着学历水平的提高,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本科及以上学历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群体轻度、中度、重度心理压力中的占比均最高,分别为37.30%、36.69%和35.47%;小学及以下学历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群体在不同心理压力水平下的占比均最低。以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包括高中/中专)为分界点,教育程度在高中/中专以上的,有轻度、中度心理压力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群体占比均高于重度心理压力群体;教育程度在高中/中专以下的则相反,重度心理压力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群体占比高于轻度、中度心理压力的群体。即随着学历水平的提高,重庆市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

(四)重庆市不同户籍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状况

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60岁以下成年女性有心理压力的情况比较普遍,无论是城市户籍还是农村户籍,心理压力为轻度、中度、重度的占比相差不大。由图4可知,在农村户籍群体和城市户籍群体中,60岁以下成年女性有轻度心理压力的情况占比均最大,分别为62.78%、65.71%;60岁以下成年女性重度心理压力的情况占比最小,分别为6.25%、6.21%。

图3 心理压力和教育程度的交叉

图4 心理压力和户籍的交叉(1)图4中,外环数据表示城市户籍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内环数据表示农村户籍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

四、重庆市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通过5个有序Logistic模型探讨重庆市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见表2。

表2 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续表(表2)

模型1~5的结果表明,年龄和户籍显著影响着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程度。年龄对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越大的农村户籍60岁以下成年女性群体,其心理压力越大。以18~29岁为参照组,30~39岁女性的心理压力增加幅度分别是18~29岁女性的1.385倍、1.477倍、1.377倍、1.257倍和1.526倍;40~49岁女性的心理压力增加幅度分别是18~29岁女性的1.356倍、1.44倍、1.278倍、1.299倍和1.505倍;50~59岁女性的心理压力增加幅度分别是18~29岁女性的1.591倍、1.681倍、1.527倍、1.525倍和1.692倍。

由表2可知,农村户籍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大于城市户籍60岁以下成年女性。以农村户籍为参照组,除了模型3,模型1、2、4、5中户籍因素均会对心理压力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相较于农村户籍,城市户籍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减少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845倍、0.859倍、0.846倍和0.857倍。即户籍对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

模型1~5检验了60岁以下成年女性婚姻状况对心理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婚姻状况对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的影响不显著。

模型2中,使用教育程度变量和年收入变量考察社会经济地位对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对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学历越高、年收入越多,心理压力越小。以“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为参照组,文化程度是高中/中专、大专和本科及以上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倾向于更好的心理状态、更小的心理压力。初中教育水平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并不显著小于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可能的原因是:初中教育水平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与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相比,受教育程度没有实质性的不同。经济状况对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即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经济状况越好,其心理压力越小,年收入的增长显著降低了60岁以下成年女性出现严重心理压力的概率。以年收入30 000元以下为参照组,年收入在60 001~90 000元、90 001~120 000元和120 001~150 000元、150 000 元以上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减少幅度分别为年收入30 000元以下女性群体的0.683倍、0.675倍、0.821倍和0.826倍;而年收入30 000~60 000元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并不显著小于年收入30 000元以下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可能的原因是:60岁以下成年女性年收入在30 000元以下和30 000~60 000元相比,经济和收入水平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生活水准和生活质量上也没有实质性的改善和提高。

模型3使用一周工作时长变量和单位对女性人才的重视程度变量考察工作状况对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时长越长、单位对女性人才越不重视,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越大;一周工作时长对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时长的增加显著增加了60岁以下成年女性出现严重心理压力的概率。以40小时以下工作时长为参照组,一周工作40~60小时女性的心理压力增加幅度是工作40小时以下的3.178倍;一周工作60小时以上女性的心理压力增加幅度是工作40小时以下的1.369倍。由于样本中一周工作时长为60小时以上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占比仅为6.99%,模型3的系数可能被低估。一周工作时长更多的女性在更大程度上需要平衡更多的角色冲突,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单位对女性人才的重视程度与女性心理压力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单位对女性人才越重视,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越小。以单位不重视女性人才为参照组,单位对女性人才的重视情况为“一般”和“重视”时,心理压力的减少幅度分别为0.510倍和0.579倍。可能的原因是,单位对女性人才的重视程度越高,女性在工作上获得的积极反馈越多,从而帮助60岁以下成年女性在工作中获得自我实现,使其在面对压力时保持积极态度。

模型4考察了政策和制度的熟悉程度变量对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政策和制度的熟悉程度对心理压力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政策和制度的熟悉程度越高,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越小。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认识程度、对人生规律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成年女性更善于调整心态。

将3组解释变量同时纳入模型5考察3组解释变量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地位低的60岁 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显著高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工作时长、单位对女性人才不重视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显著大于工作时长短、单位对女性人才重视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同时,对政策和制度的熟悉程度高显著降低了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3组解释变量均对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产生显著影响,控制变量中年龄和户籍显著影响着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户籍、教育程度、年收入情况、工作时长、女性人才重视程度和对政策和制度熟悉程度等变量显著影响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年龄较大、农村户籍、学历水平和年收入较低、一周工作时长更长、单位对女性人才不重视以及对政策和制度的熟悉程度较低,对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产生负面影响,使其心理压力趋于严重。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年龄越大,60岁以下成年女性群体心理压力越大;农村户籍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大于城市户籍;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显著大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工作时长较长、单位对女性人才不重视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显著大于工作时长较短、单位对女性人才较重视的60岁以下成年女性;同时,对政策和制度的熟悉程度较高显著降低了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年龄、工作时长等变量对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教育程度、年收入情况、女性人才重视程度、对政策和制度的熟悉程度等变量对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应重视低收入成年女性的心理问题。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建议推动全人口、全周期健康管理,提高低收入成年女性的收入水平,完善心理慰藉服务体系和社会功能补偿机制,为低收入成年女性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工作,帮助和引导她们树立自信,提升积极成熟的心理防卫能力,使她们遇到心理问题时有宣泄、倾诉的对象,有缓解压力的场所,进而降低其心理焦虑水平,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第二,应重视农村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建议通过创造有利于农村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社区的组织作用,挖掘地方传统娱乐资源,提升农村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归属感和社会参与感,为她们减轻心理压力。同时,政府应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提升其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第三,应重视企事业单位女性心理健康服务问题。建议企事业单位组建心理健康服务团队,或通过购买心理讲座、团体咨询、个别咨询及心理训练等形式,为员工特别是女性员工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实施人性化、透明化管理,提高女性员工的工作认同感和价值归属感。

第四,应重视政府对成年女性教育、舆论引导及政策宣讲。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宣传部、党校(行政学院)、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以及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知识的宣讲普及力度,传播主流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创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猜你喜欢
年收入心理压力户籍
No.3 海底捞预计2021年最高亏损45亿元
年收入3000万美元的玩具网红
标准线
缓解心理压力10法
最难成为1%人群的美国州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推动户籍改革要完善考核问责
通过图片看内心
户籍改革:社会变革带来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