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轻化工双创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024-03-09 01:12陈绍军邱志文张燕华
化工管理 2024年6期
关键词:化工类双创互联网+

陈绍军,邱志文,张燕华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化通信手段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标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高职轻化工类专业来说,必须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和创业的学生,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这也对高等职业教育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的研发力度,以打造创新型国家。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教育部推进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高职轻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1]。

1 高职院校轻化工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高职院校轻化工类专业在双创人才培养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部分院校将双创教育融入轻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建设了一批双创课程;一些高职院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建设双创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如与合作企业建立了合作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部分院校还积极组织双创竞赛活动,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2]。这些措施为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然而,在高职院校轻化工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中,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由于轻化工类专业相对较新,教师队伍建设较为欠缺,缺乏具备“互联网+”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限制了教师在双创教育中的指导能力和水平。这导致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可能缺乏专业性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引导,影响双创教育质量。

(2)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由于学生缺乏对“互联网+”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实践经验,创新意识不够强,缺乏对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的敏锐感知以及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导致学生难以产生出优秀的创新创业成果,限制了他们在双创教育中的发展。

(3)校企合作不够。双创人才培养需要与企业紧密结合,但是由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够,学生的实践机会受到了限制。学生缺乏与企业实际进行合作的机会,无法真实了解企业运作和市场需求,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制约了双创能力的培养。

(4)评价机制不完善。当前,一些学校对双创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仍不完善,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学校在对学生双创能力的评价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标,评价较依赖传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这样的评价机制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双创能力和素质提升,也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发展反馈和引导。

因此,高职院校轻化工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进,以适应市场和行业的变化,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2 专业教育融合双创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原则

人才培养融合双创教育的融合原则主要基于适应性原则、需求导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1]。

(1)适应性原则

人才培养应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培养适应新经济和新社会的人才。在双创教育中,适应性原则需要教育机构根据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形势,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2)需求导向性原则

人才培养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在双创教育中,需求导向性原则需要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学生兴趣和能力,开设适合市场的课程和专业,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

(3)循序渐进原则

人才培养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在双创教育中,循序渐进原则需要教育机构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双创教育,通过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来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和能力。

2.2 人才培养融合双创教育体系构建

基于“互联网+”的人才培养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有挑战性的任务。该教育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育资源、教学模式、实践环节、课程设置等等,以培养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3]。

对于轻化工类专业来说,其特性需要在教育体系中得到充分考虑。轻化工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学习中掌握实用技能,因此实践环节应该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轻化工类专业涉及的领域较广,教育体系中需要包含多个方面的知识体系,如化学、机械、材料等。为了构建适合轻化工类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体系,可以从多个方面考虑,包括实践平台建设、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各项能力、搭建教育支撑体系以及明确培养目标等方面。这些方面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建立全面且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从而提高轻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基于此,教师团队构建了符合轻化工类专业自身特点的“3+2+2+2+3+1”人才培养融合双创教育体系。所谓“3+2+2+2+3+1”体系,是指3个对象、2种改革、2个平台、2种能力、3项评价、1个目标,如图1所示。其中,3个对象是对管理者、老师和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及专业教育融合理念的渗透和培训;2种改革是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2个平台是搭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2种能力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3项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双创意识、双创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1个目标是指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图1 轻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融合双创教育体系

3 人才培养融合双创教育实施途径

3.1 理念渗透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至关重要。理念渗透是关键,在探索建立全程渗透的专创教育体系时,应该注重从学生需求和用人单位需求出发,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师要主动拥抱创新创业教育,将其作为专业教育的一部分,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创业支持,以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4]。

3.2 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高职院校需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这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并制定新的课程体系。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融合课程内容的侧重也不同:大一新生注重专业知识培养;大二学生更倾向于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大三学生注重兼顾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各学科的特点,邀请专家团队开发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此外,学校还应该根据不同学院、专业和年级的特点,实施相应的融合教育,优化整合多门学科以及各类知识,通过这样全面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拥有创新思维、具备创业能力,成为适应市场需求、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的专业人才。

关于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了“互联网+”概论、数据分析、信息检索、沟通技巧等基础类创新型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通用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意识、方法和能力。

(2)增加了UG产品设计、市场分析与项目管理等体现专业特色的融合型专业课程。这些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开设,旨在培养学生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并将其与“互联网+”理念和技术相结合,进行创新设计和应用。

(3)增加了轻化工产品设计与制造等实践型项目型专业课程。这些课程针对不同年级开设,通过参与真实或模拟的项目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锻炼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

3.3 教学方式的转变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育的质量,需要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转变教学方式,并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设计适合不同年级、专业和学生需求的课程,其中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类创新型专业课程和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此外,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以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5]。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引入混合式教学方式,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和活动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模式允许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自主获取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应用。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3.4 融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学校可以通过合作开展任务,发挥导师各自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同时组织多样化的创新创业交流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活动,以提升导师的双创能力和相应的教学水平。为确保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还应当组建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以充分满足教学需求。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管理者来为学生讲授专业前沿发展情况,并聘请他们担任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学校校企理事会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资源的实践导师。同时,建立了一个双创教育专家团队参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工作,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我校的双创教育水平和质量。

3.5 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在高职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企业可以与高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协同开展与创业教育相关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其在行业实践和项目运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引入真实的创业项目和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从而促进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这种合作方式能够更加直接、高效地将专业知识融入社会生产实践,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校与广东鑫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盛嘉伦橡塑(河源)有限公司等轻化工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了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这些合作关系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4 人才培养融合双创教育实施效果

基于“互联网+”的人才培养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经在轻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1)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该教育体系注重给轻化工类专业的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平台,包括实验室、工作坊、创客空间等,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掌握轻化工类专业所需的实用技能,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轻化工类专业的实验课程,学习和掌握轻工产品的设计、制作和测试等技能,并在实验中尝试创新和优化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轻化工类专业的项目课程,结合“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设计和开发出具有创新价值和市场潜力的轻工产品,并在项目中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项目管理等能力。

(2)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该教育体系为轻化工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知识体系,如化学、机械、材料等领域的综合知识,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科背景。这样的知识结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化学领域的知识,了解轻工产品中涉及的化学原理、反应和过程,并利用化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和改进;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机械领域的知识,掌握轻工产品中涉及的机械结构、原理和运动,并利用机械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和改进;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材料领域的知识,认识轻工产品中使用到的各种材料的性质、特点和应用,并利用材料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和改进。

(3)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了有效激发和培养

该教育体系重视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搭建了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行业动态,了解市场需求和创新机会。学生在校企合作平台上,有机会参与或发起创业项目,获取宝贵的创业经验和资源。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与企业共同研发、测试或推广轻化工类产品,并从企业中获取技术支持、市场信息或资金支持;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校内或校外的创新创业大赛,展示自己设计或开发的轻化工类产品,并从评委或投资人中获取反馈、建议或投资。

(4)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得到了科学评价和指导

该教育体系通过对学生的双创意识、双创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给予针对性的培养和引导,以促进其全面发展。例如:通过设置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考核方式,如考试、报告、展示、答辩等,全面考查学生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水平,并给予相应的评分或评价;通过设置个性化的辅导方式,如导师制、咨询制、辅导员制等,针对不同类型或阶段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或建议,并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5 结语

本文针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轻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探讨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构建了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实施途径、实施效果进行了探讨。该模式遵循适应性原则、需求导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实现了理念渗透、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方式的转变、融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通过实践探索,证明了该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对高职轻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有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化工类双创互联网+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化工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安全素质养成教育的探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新双创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