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综合
名为“深南”的神经形态超级计算机每秒能进行228万亿次突触操作,与科学家估算的人脑中突触操作的数量相当。“深南”的硬件芯片可實现尖峰神经网络,对突触处理大脑信息的方式进行建模,有助于推进对神经形态计算和生物大脑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洞悉大脑的工作原理。
未来,“深南”还将助推神经科学的研究,为更高的计算能效铺路。
人类细胞造出的微型生物机器人
美国塔夫茨大学和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成功利用人类气管细胞,造出了一种微型生物机器人。这种多细胞机器人的大小,从人类头发的宽度到铅笔笔尖不等,它不但可以自行组装,在神经元表面移动,还能使实验室培养皿中的受损神经元恢复生长,展示出对其他细胞的显著治疗效果。
“海鸥”机场保护系统
俄罗斯“矢量”科学研究所正在开发一种名为“海鸥”的机场保护系统。该系统可以在自动模式下工作,不仅能有效识别鸟类,还能测定其运动方向、高度和速度,并记录所有外部事件以供进一步分析。
同时,系统还能检测到无人机接近,并与各种无人机抑制设备进行通信,将环境监视数据传输给控制点的操作员,供其进行决策。
超声波无痛无针注射
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一种通过超声波无痛、无针注射疫苗的新方法。新方法依赖于一种称为“空化”的声学效应,即响应声波而形成和破裂的气泡。
尽管最初的体内测试表明,“空化”方法递送的疫苗分子仅为传统注射的1/700,但产生了更高的免疫反应。这种方法有望带来一种更有效的疫苗,在降低成本并提高功效的同时减小副作用。
(栏目编辑 方郁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