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姜义 李显才
脑出血多指出血量在25 ml 以上的非外伤性颅内血管破裂出血, 发病机制相对复杂多样, 但多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存在一定关联性[1], 亦与患者本身情绪过度激动、过度用力等因素有关, 具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生命安全威胁程度高等明显特点, 一经发病需立即入院接受对症治疗, 阻止出血并保障患者脑功能区[2], 进一步保障患者健康水平和生命安全。目前, 针对脑出血的治疗方式多见微创引流术,以此有效消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3], 但因手术需行气管插管麻醉, 因而麻醉效果的好坏则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本院收治的脑出血微创引流术患者使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本院诊疗的116 例脑出血微创引流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入院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 每组58 例。研究组患者男33 例, 女25 例;年龄28~73 岁, 平均年龄(52.31±8.74) 岁;出血量28~71 ml, 平均出血量(40.16±10.28)ml;基底节出血25 例, 丘脑出血18 例,脑叶出血13 例, 其他2 例。对比组患者男34 例, 女24 例;年龄27~75 岁, 平均年龄(52.64±8.71)岁;出血量25~70 ml, 平均出血量(40.32±9.89)ml;基底节出血23 例, 丘脑出血19 例, 脑叶出血12 例, 其他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CT 检查后确诊为脑出血症状;②符合微创引流术手术指征;③出血量>25 ml;④签署本院同意书;⑤医院伦理委员会认证并批准实施。
1.2.2 排除标准 ①手术禁忌证患者;②严重脏器疾病患者;③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④凝血障碍性疾病患者;⑤药物过敏史患者;⑥精神疾病患者;⑦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1.3.1 基础麻醉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12 h 禁食、6 h禁水, 检测患者各项基础性指标且确认符合手术条件后将患者移送至手术室准备实施微创引流手术治疗。术前30 min 进行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1020324, 规格:1 ml∶0.5 mg)和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3021166, 规格:2 ml∶200 mg)肌内注射, 硫酸阿托品注射剂量为0.5 mg, 苯巴比妥钠注射剂量为200 mg。随后经静脉注射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用药选择咪达唑仑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1037, 规格:2 ml∶2 mg)、注射用维库溴铵(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3411, 规格:4 mg)、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079, 规格:10 ml∶0.1 g)和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43314, 规格:1 mg), 咪达唑仑用药剂量为0.05 mg/kg、维库溴铵用药剂量为0.1 mg/kg、丙泊酚用药剂量为1.5 mg/kg、瑞芬太尼用药剂量为2 μg/kg, 麻醉诱导3 min 后给予患者机械通气并行手术治疗。
1.3.2 对比组 患者给予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203653,10 ml∶50 μg)联合丙泊酚麻醉, 芬太尼使用剂量为0.1 μg/(kg·h)、丙泊酚使用剂量为5 mg/(kg·h), 于手术结束时停止给药。
1.3.3 研究组 患者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瑞芬太尼使用剂量为0.2 μg/(kg·h)、丙泊酚使用剂量为5 mg/(kg·h), 于手术结束时停止给药。
1.4 观察指标
1.4.1 基础指标 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丙泊酚使用剂量[4,5]。
1.4.2 免疫细胞水平 于两组患者体内捕获细胞因子, 使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方法检测麻醉前后的免疫细胞水平, 包括CD3+、CD4+和CD8+三项指标[6]。
1.4.3 颅脑损伤标志物 取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静脉血, 经血清分离仪器分离血清标本后, 以美国TFERMO公司生产的Multi-skan MK3 自动酶标仪检测颅脑损伤标志物变化情况, 包括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组织因子[7]。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基础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比组, 丙泊酚使用剂量低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础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基础指标对比( ±s)
注:与对比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苏醒时间(min)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in) 丙泊酚使用剂量(mg)研究组 58 100.89±9.45 135.63±12.18 39.56±4.78a 6.32±0.28a 124.16±23.18a对比组 58 101.15±9.13 136.16±12.09 59.61±6.32 7.22±0.37 298.44±35.60 t 0.151 0.235 19.270 14.772 11.244 P 0.880 0.814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免疫细胞水平对比 麻醉前,两组患者CD3+、CD4+和CD8+水平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 研究组患者CD3+、CD4+和CD8+均明显优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免疫细胞水平对比( x-±s, %)
2.3 两组患者手术期间颅脑损伤标志物水平对比 术中, 两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组织因子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研究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组织因子低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期间颅脑损伤标志物对比( ±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期间颅脑损伤标志物对比( ±s)
注:与对比组术后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g/ml) 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pg/ml) 组织因子(ng/L)术中 术后 术中 术后 术中 术后研究组 58 25.61±3.35 28.46±4.15a 1.85±0.46 2.11±1.31a 2.64±0.56 2.93±0.61a对比组 58 25.65±3.37 36.64±4.87 1.89±0.45 4.37±1.52 2.61±0.59 3.55±0.72 t 0.064 9.736 0.473 8.577 0.281 5.004 P 0.949 0.000 0.637 0.000 0.779 0.000
脑出血的临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且易留存吞咽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等后遗症[8], 给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均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为减低后遗症发生几率, 尽早给予患者微创引流术清除血肿十分必要。当下阶段, 丙泊酚为脑出血微创引流术患者的首选麻醉药物[9], 该药为典型短效、迅速类麻醉药物, 用药后患者基本无咳嗽、不自主运动等不良反应,作为麻醉诱导药物能够帮助患者尽快进入麻醉和深度睡眠状态, 镇静催眠效果十分优越, 且能够直接有效地对迷走神经传入纤维进行阻断[10], 但丙泊酚的镇痛作用相对弱势, 如作为麻醉维持药物单一使用, 麻醉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 临床常将丙泊酚联合其他麻醉药物进行维持麻醉。一般丙泊酚常用联合麻醉药物多为芬太尼, 作为强效的阿片类止痛剂, 药理作用类似于吗啡, 静脉注射60 s 后起效, 4 min 后达至峰值, 可维持麻醉30 min, 但芬太尼与丙泊酚联用, 患者极易出现延迟苏醒, 且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相对偏长, 同时免疫细胞水平波动明显, 对颅脑损伤标志物的改善效果稍显不足。瑞芬太尼为典型芬太尼类μ 型阿片受体激动剂[11], 经静脉注射后60 s 内达血脑平衡状态, 在获得优良麻醉效果的同时, 能够进一步控制气管插管时带来的神经系统自主性反应问题[12], 对稳定患者生命指标至关重要;同时,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下患者的免疫细胞水平更平稳[13], 对颅脑损伤标志物水平影响小, 在保障患者神经功能和脑健康的同时, 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自主呼吸并苏醒, 对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安全健康均带来积极作用, 逐渐成为当下脑出血微创引流术患者的首选麻醉方式[1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比组, 丙泊酚使用剂量低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 研究组患者CD3+、CD4+和CD8+均明显优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使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可明显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降低丙泊酚使用剂量, 使患者免疫细胞水平更平稳。术后, 研究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组织因子均低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方式相比,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患者颅脑损伤标志物影响小, 研究结果同姜军[15]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脑出血微创引流术的麻醉效果》结果基本一致, 具有研究意义。
综上所述, 脑出血微创引流术患者在使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下的效果较好, 对患者免疫细胞水平、颅脑损伤标志物影响小, 更易于患者尽早恢复自主呼吸并苏醒, 保障麻醉效果的同时保障手术治疗效果,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