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结合耳穴压豆对股骨头颈成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4-03-07 14:21陈萍吴桂珍刘虹
天津护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压豆耳穴成形术

陈萍 吴桂珍 刘虹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西南昌 330003)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是引起髋关节疼痛的常见疾病之一,髋关节镜下股骨头颈成形术是治疗FAI 的有效方法,可避免股骨头颈部与髋臼之间发生撞击,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但术后早期疼痛仍较为明显,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不利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2]。现阶段,临床对于髋关节镜下股骨头颈成形术后患者多采取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同时加以镇痛的干预措施,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但镇痛药物常导致胃肠道反应,会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镇痛效果[3]。祖国医学认为,术后疼痛属于“金创”“金伤”范畴,手术创伤导致脉络受损、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或瘀阻脉中,引起血瘀气滞,不通则痛[4]。耳穴压豆为中医常用的外治法,通过对患者的耳穴进行刺激,可达到调节神经、舒筋活络、调和气血及镇痛的效果[5]。揿针为中医特殊针刺疗法,通过作用于特定穴位,对穴位产生持久、柔和的良性刺激,达到行气活血、疏经通络的效果,继而起到镇痛的作用[6]。考虑二者作用位置不同,推测揿针结合耳穴压豆或可进一步提高在髋关节镜下股骨头颈成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基于此,本研究观察髋关节镜下股骨头颈成形术后患者采用揿针结合耳穴压豆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进行髋关节镜下股骨头颈成形术的FAI 患者60 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 例。纳入标准:均采用髋关节镜下股骨头颈成形术;术后经髋关节X 线、CT 检查判断为FAI;术后可配合止痛;签署知情同意书;髋关节附近肌肉无异常。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存在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合并髋部恶性肿瘤;合并痛风性关节炎;存在血液病及全身感染性疾病;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①心理指导:因过度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可导致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加重,降低机体的疼痛阈值。应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术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宣教术后疼痛及镇痛相关知识。术后增加巡视频率,每小时巡视1 次,询问患者的疼痛感受,采用播放音乐、交谈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降低疼痛敏感性。②镇痛处理:术前1 天,口服塞来昔布200 mg;在手术当天与术前3 h 各服药1 次,每次200 mg;术后每隔12 h 服药1 次,每次200 mg;2 天后减量至每天1 次。③功能锻炼:术后2 天开始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被动训练,以肢体屈曲、关节外展和内旋练习为主,并过渡至床旁站立和行走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揿针结合耳穴压豆干预。由同一高年资中医师进行揿针、耳穴压豆的操作,熟知揿针、耳穴压豆的操作要点。①耳穴压豆:选取皮质下、神门、交感、髋关节、肾上腺等对应穴位,应用75%酒精对耳廓进行消毒,将直径1.5 mm 左右的王不留行籽用0.5 cm × 0.5 cm 胶布贴压于穴位处,嘱患者持续按压3~5 min,早晚各1 次,以局部酸胀为度。功能锻炼后或自觉疼痛加重时再按压3 min。从术前1 天实施至术后第3 天,两侧耳穴交替进行。②揿针:选用0.2 mm×0.6 mm 揿针,常规擦拭消毒,选取髋骨穴、阿是穴、阳陵泉穴、足三里,使用揿针垂直埋于上述穴位并压紧,每次30 min,保留贴片4~6 h,每天1 次。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干预至术后14 天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①疗效评定:术后14 天,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7]中的评定标准,包括显效(疼痛程度减低≥2 个级别,镇痛效果满意)、有效(疼痛程度减低1 个级别)、无效(疼痛程度无降低)。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之和/总例数×100%。②疼痛程度:术前1 天,术后第1、3、7、14 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8]评估两组患者静息(卧床休息、无运动)及运动(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时疼痛程度,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痛,疼痛越剧烈,分值越高。③手术侧肢体肿胀值:术前1 天,术后第1、3、7、14 天,对两组患者手术侧肢体髂前上棘下3 寸进行测量,并记录肿胀值。肿胀值=术后肢体周径-术前同一部位肢体周径。④关节功能:术前1 天及术后14 天,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9]评估两组患者关节功能,包括3 个方面(疼痛、僵硬、功能),24 个项目,采用1~4 分4 级评分法,量表总分为各条目得分之和/96×100,分值越高,功能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性别、患侧、疗效评定)以例数、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病程、年龄、VAS 评分、肿胀值、WOMAC 评分)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组间多个时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患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疗效评定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评定比较[n(%)]

2.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静息、运动时VAS 评分时间和组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术前,两组患者静息、运动时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14 天,观察组患者静息、运动时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两组患者静息时VAS 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静息时VAS 评分比较(±s)

注:F组间=81.845,P <0.001;F时间=44.002,P <0.001;F交互=3.134,P=0.026。

组别n术前1 天术后第1 天术后第3 天术后第7 天术后第14 天对照组303.53±0.855.52±0.854.82±0.683.53±0.472.61±0.58观察组303.46±0.714.82±0.774.03±0.742.68±0.531.62±0.39 t 0.3463.3434.3066.5727.758 P 0.7310.002<0.001<0.001<0.001

表4 两组患者运动时VAS 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运动时VAS 评分比较(±s)

注:F组间=122.021,P <0.001;F时间=25.237,P <0.001;F交互=4.549,P=0.004。

组别n术前1 天术后第1 天术后第3 天术后第7 天术后第14 天对照组303.95±0.726.54±0.795.32±0.674.48±0.673.55±0.60观察组303.98±0.775.80±0.774.63±0.653.87±0.652.49±0.44 t 0.1563.6744.0493.5797.803 P 0.8770.001<0.0010.001<0.001

2.4 两组患者术侧肢体肿胀值比较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侧肢体肿胀值时间和组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术前1 天,两组患者术侧肢体肿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14 天,观察组患者术侧肢体肿胀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侧肢体肿胀值比较(mm,±s)

表5 两组患者术侧肢体肿胀值比较(mm,±s)

注:F组间=31.334,P <0.001;F时间=49.555,P <0.001;F交互=3.985,P=0.010。

组别n术前1 天术后第1 天术后第3 天术后第7 天术后第14 天对照组3030.25±3.2228.10±2.8326.37±2.4319.32±1.6915.32±1.75观察组3030.33±3.0626.16±2.6521.62±2.7514.35±1.4510.62±1.56 t 0.0992.7417.08912.22510.981 P 0.9220.008<0.001<0.001<0.001

2.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WOMAC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WOMAC 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WOMAC 评分比较(±s)

表6 两组患者WOMAC 评分比较(±s)

组别n术前术后tP对照组30 53.52±6.39 28.26±3.52 18.965 <0.001观察组30 53.47±7.05 19.37±3.18 24.150 <0.001 t 0.02910.265 P 0.977<0.001

3 讨论

3.1 揿针结合耳穴压豆可改善髋关节镜下股骨头颈成形术后患者疼痛

FAI 是引起患者髋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患者虽经手术治疗后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但受手术刺激的影响导致患者在术后仍存在明显的疼痛感,会降低患者术后干预的依从性,不利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静息、运动时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髋关节镜下股骨头颈成形术后患者采用揿针结合耳穴压豆有满意的镇痛效果,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程度。耳穴压豆是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胶布中央,对准目标耳穴,施加压力,可消除或纠正正气血运阻滞的原因,起到通经络及调气血的效果,继而达到通则不痛的作用[12]。揿针为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可通过疏通经络、通气活血,达到缓解髋关节镜下股骨头颈成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目的[13]。

3.2 揿针结合耳穴压豆可减轻髋关节镜下股骨头颈成形术后患者术侧肢体肿胀程度

肢体肿胀在髋关节镜下股骨头颈成形术后患者中较为常见。主要由静脉回流不畅、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引起,可影响患者早期活动,不利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术侧肢体肿胀值低于对照组,说明髋关节镜下股骨头颈成形术后患者采用揿针结合耳穴压豆可减轻术侧肢体肿胀程度。分析原因:耳穴压豆为中医常用外治法,治疗中选取皮质下、神门、交感、髋关节、肾上腺等对应穴位作为耳穴的按压部位,上述穴位从解剖学角度在交感神经解剖位置,采用王不留行籽按压上述穴位,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有效舒张血管,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引起的应激反应,并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减轻患者术侧肢体的肿胀程度[14]。而揿针对髋骨穴、阿是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等穴位进行作用,可有效达到通气活血、疏通经络,减轻患者术侧肢体的肿胀程度。

3.3 揿针结合耳穴压豆可改善髋关节镜下股骨头颈成形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WOMAC 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髋关节镜下股骨头颈成形术后患者采用揿针结合耳穴压豆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耳穴压豆可使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增加,减弱中枢神经疼痛信号的传导,实现镇痛,利于患者术后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15]。揿针通过将神经末梢疼痛的传导减慢,改善局部微循环。延长留针时间可产生持续的镇痛效果,继而缓解患者的肿胀程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髋关节镜下股骨头颈成形术后患者采用揿针结合耳穴压豆有满意的镇痛效果,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患肢肿胀程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压豆耳穴成形术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