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服务赋能农业高质量数实融合的现实逻辑、实践路径与保障对策※

2024-03-07 02:43詹帅万志蓝
西南金融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智农产品数字化

○詹帅 万志蓝

1.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2.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引言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基础和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包括人工智能、5G、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的兴起,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趋势,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将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农业作为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数字经济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2020 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平均值为8.9%,较2019年提升0.7个百分点。近年来,党和国家将农业农村与数字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规划部署。2022年1月,十部门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在数字基础设施、智慧农业创新、数字治理能力等方面部署了重点行动。《“十四五”数字农业建设计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农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加快融合。数字经济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对于提升农业产业链的质量、推动农业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以及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探索“生产—流通—消费—融资”等多维数智服务赋能的农业数实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活要素高效流动,缩小一二三产业的数字鸿沟,提升农业发展效率与效益,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对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服务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践中的全面应用与升华。因此,以数智服务赋能农业数实融合为主线,结合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明晰农业多元主体的差异化数智服务需求及农业高质量发展诉求,厘清数智服务赋能农业高质量数实融合的作用过程,探索农业数实融合的现实逻辑,促进农产品高质量供给与高品质需求相匹配,既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又能为实现现代农业振兴目标提供学理支撑。

一、农业数实融合的发展趋势及掣肘因素

2015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部署,要求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进入新发展阶段,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不高,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结构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面临着产品多而不优、农业品牌杂而不亮、产业大而不强、产业链效益较低等问题,制约我国农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为紧迫的任务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尽快实现农业由总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使用科学方法,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扩大农业优势。数智服务作为数字化农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数智服务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手段,为农业产业各个环节和参与者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技术支持和服务。借助先进科学的数智服务发挥技术优势,有助于破解制约农业发展的生产经营成本高、产品质量提升慢、产业附加值低等难题,推动数智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和规模化,构建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并实现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新动能。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数字技术应用普及,多个地区或企业开展了农业数实融合发展实践,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见表1)。

(一)农业数实融合发展趋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活跃程度,为数字农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支持。在这一背景下,涌现出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数字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农业收入持续增长,农村人口逐步实现消费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数字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数字经济为传统农产品市场提供了全新的营销渠道,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建立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不仅是保障农产品安全供给的重要基础,而且可以提高农产品供给效率,降本增效,对加快实现农业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促进中国式农村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是进一步调整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通过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以及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品质追求的提升,持续刺激农业发展的多样性,提升农产品价值链。需求带动供给的同时,新的供给又会激发新的需求,推动提升农业的竞争优势。数实融合体现在现代农业发展层面,即要以数字技术为工具,推动农业从“泥里”跃升“云上”,促进农业降本增效。农业数实融合是当前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实现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农业数实融合已经进入发展期,呈现出以下趋势:

1.农业生产服务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趋势。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极大影响,催生和优化生产性服务新业态,推动农业产业集群的虚拟化。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对改变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参与、优化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方式均具有积极意义。截至2022年5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农民合作社数量为222.7万个。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进程中,农民合作社通过兴办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价值链,开展规模化多元化服务拓展服务链,让更多的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数字平台随时对接农户需求,并能通过对服务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价值规律及结论反馈给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有效解决土地碎片化与经营规模化在物理空间上难以兼容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投入要素的科学性与低成本性,在产供销各环节提供周到的服务,为农业经济管理创新提供支持,实现农业高效化、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

2.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现代化趋势。在农业部门引入先进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设备和现代经济思想的同时,农业生产方式也在转型,形成了高产、优质、低成本的农业生产体系,并建立了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效率转换高的农业生态系统。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正持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约743亿元,同比增长8.5%。构建“环境—网络—主体—要素”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农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发挥数智技术的优势,可为农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发展注入新动能。通过人工智能、农业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技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向信息化发展,为农业生产智能化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区块链技术对农产品安全生产与监管保障机制进行设计创新,保障农产品高质高量;通过构建用户画像向消费者提供农产品个性化推荐,进行精准营销,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3.农产品供应链网链化趋势。“网链化”趋势是指在农产品电商领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区块链等技术和概念的广泛应用。其中,供应链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建立高效、可追溯、可信赖的农业供应链,可以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交易,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快速实现。通过供应链的优化和创新,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同时,供应链的建设还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快递服务在农村地区普及,农民可通过网络销售渠道直连消费者。通过建立农产品数字化供应链,电商平台可以减少供应链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实现农产品市场层级扁平化,减少农产品损耗,进而提高生产者的收入。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3.6%。农村电商发展带动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2021年农村地区收投快递包裹总量达370亿件。通过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云平台整合农业供应链资源,利用5G网络优化系统满足智能物流的需求,为农产品供应链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最优性价比产品和服务。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并逐步渗透到农业供应链中,形成了覆盖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的数字赋能模式。

(二)农业数实融合掣肘因素

1.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获取和使用信息技术的不均衡问题,称为一级和二级数字鸿沟。一级数字鸿沟是指数字技术在社会中的普及程度不同造成的一种差异,即网络资源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分配不均衡而造成的数字鸿沟。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农村地区的互联网使用人数有所增长,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仍然存在显著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源于城乡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的差异。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2021年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相较于城市居民低37.5%,这表明城乡之间仍存在信息逆差和数字鸿沟。城市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远高于农村地区,限制了农村居民使用互联网的能力。此外,农村数字化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中西部一些农村地区,数字化发展进展缓慢。从2021年全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来看,东部地区为42.9%,中部地区42.5%,而西部地区为33.6%。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社会资本投入方面,东部地区占全国社会资本投入的58.9%,西部地区占比为20.8%,而中部地区仅为20.3%(如图1所示),即农村数字化发展还存在区域不平衡问题。二级数字鸿沟是指尽管信息基础设施可用性问题已解决,但识别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仍存在显著差距。目前,中国农村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仍相对较低,与城市人口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受教育程度差距也反映在数字技术的使用上,农村居民在学习和使用互联网方面处于明显劣势。受限于受教育程度和获取信息渠道的限制,农村居民知识储备较少,受教育和获取信息的机会也较少,无法达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网络使用水平。这也影响了农村居民对数字化发展的投资和认知水平,导致农村地区整体数字化水平相对较低。

图1 2019—2021年全国及分地区县均社会资本投入

2.技术创新能力及有效数据获取能力薄弱。近十年,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数字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相比,我国农业数字化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一方面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生产基地5G 信号盲点仍然较多,5G基站、物联网设施等新基建的数量和布局亟待完善,导致农业农村“天空地一体化”有效数据获取能力较弱、覆盖率低,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用数据支撑生产经营和管理决策的作用不够。另一方面,乡村数字化复合型人才不足,创新能力较弱,同时缺乏先进适用的信息化产品和装备。随着农业数字化的推进,农业数据的价值日益凸显。如,种植环境数据可以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信息,帮助农民优化种植方案和农作物管理;作物生长数据则记录了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生物学特征、病虫害情况等,为农业科研和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市场数据可以反映农产品的供需情况、价格波动趋势等,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作出更准确的销售决策;监管数据则用于监督农业生产的合规性和质量安全。在农业数字化平台建设中,这些数据将成为建立农业模型和算法的基础,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同时,这些数据也可以用于场景示范,为农民提供农业实践和技术指导,帮助农产品的生产者和供应商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然而,伴随我国农机产业链的网络化和智能化趋势,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可能依赖国外进口,这就带来了农业数据泄露的风险。

3.农业产业数实融合普惠式覆盖难度大。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产品种类多样,生产环境复杂,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周期性的特点,不同地域农业生产的品种和数量不同,同时,农业生产活动需要按照季节顺序进行,有一定的变化周期,农业生产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农业数实融合需要考虑到不同作物、养殖品种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于生产环节的土壤、气候、水资源等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产业的产业链长、环节多。当前,中国农业产业链已经扩展至包括农业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分销等环节,并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调控来配套支持相关技术和信息服务。尽管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我国农业产业链组织分散、分布不均,农业生产周期投入成本高、风险高,导致了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同资源之间的利益协调分配问题。因此,必须在各个环节的行为主体之间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和信息交流平台,以保障各环节行为主体的利益和产业链的稳定运行。此外,随着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和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市场需求也变得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不同消费群体对农产品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农业部门需要实施差异化的生产和适应性的服务。农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生产系统,单一产品的数字化功能有限,需要全面考虑不同细分市场的特点和挑战,实施具有高度适用性和灵活性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二、数智服务赋能农业高质量数实融合的现实逻辑

数实融合发展是我国打造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数实融合既涉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也包括数字技术在实体产业中的应用,但是在不同产业的场景和需求中会呈现多种组合态势。数字化通过将物理世界的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实现了大量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处理。这些数据包括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数据、设备产生的运行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智能化则基于这些数据,通过智能算法和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面向问题解决和决策支持的智慧应用服务。智能化的目标是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联,从而为人们提供更智能、高效的解决方案。智能化应用包括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预测、优化和决策。数智服务融入农业场景中,放大场景载体功能,有助于建立农业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互动机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产业供给与需求联动的体系。农业数智化服务逻辑如图2所示。

图2 农业数智化服务逻辑

(一)数据挖掘与分析有效契合多元主体需求

作为数字经济的第一要素,数据以其泛在化、多元化典型功能为基础,组织社会生产、销售、流通、消费、融资、投资,成为重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模式的有力支撑。数据挖掘与分析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业保险等方面。农业产业涉及农户、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多个主体,这些主体涉及不同的农业产业业务流程,拥有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数据资源,如气象数据、作物生长数据、市场销售数据等。数据挖掘与分析不仅可以帮农业生产主体更好地了解生产环境和作物特性,制定出更优的种植计划,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帮助农业生产主体精准地进行施肥、监测、病虫害防治,提高农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通过数据挖掘及分析技术还可以及时预警和处理各种风险灾害,减少经济损失。然而,农业全流程的数据挖掘需要强大的数据挖掘、分析能力。不同主体对于农业全流程数据挖掘的需求和能力不同,农业全流程的数据挖掘需要农业产业各个主体合作与共建,通过推动各个主体共建农业数据资源平台和数据生态系统,整合和共享数据资源,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供数据挖掘与分析解决方案,满足数实融合过程中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洞察规律并提取数据价值,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农业场景模拟促进生产与消费双端跨界融合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技术应用方案的研究和开发至关重要。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消费端数据能够直接转化为需求信号,从而为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指导,实现消费端与供应端之间的高效互动。利用电商及直播平台等实现生产消费的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借助产业互联网,通过全流程的数据挖掘和利用,将农产品与消费者直接连接,实现农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和差异化营销。农业数实融合可以打破传统的销售渠道和地域限制,拓展市场空间。此外,作为数字经济领域的热点——元宇宙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与农业农村领域的融合带来多项创新,从而提升农业的效率、可持续性和生产力。元宇宙技术可应用于精准农业和农业决策支持系统中。农民和农场主能够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监测土壤质量、气象条件和植物健康状况,并通过虚拟管理工具进行土地规划、灌溉管理和采摘收割。这对于提高耕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具有重要意义,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此外,农业元宇宙系统还能提供深入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工具。虚拟环境可用于数据可视化,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复杂信息,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元宇宙平台还可用于创建农产品虚拟市场,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在此进行交易和互动。虚拟市场能够提供农产品的详细信息和可追溯数据,帮助建立消费者用户画像,消费者也能更好地了解农产品的质量,为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互动融合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农业数智化物流服务体系助力城乡全要素流通

物流配送体系是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农村智慧物流直接服务于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及其他经济活动。伴随着创新技术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日益提升,农村物流的优化已经不限于打通“最初和最后一公里”,如何在农村消费场景上使消费者获得更优质的体验,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更关注的方向。数智化技术将驱动整个物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2022 年中国智慧物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995亿元。随着机械制造、传感器等技术的成熟,智慧物流装备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商业场景中,2022年中国智慧物流装备市场规模达到829.9亿元,同比增长16.1%。农产品供应链作为农业产业创新经营体系的核心环节,对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农产品供应链的建立和发展能够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在农村地区,数字物流体系的建设为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和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农产品供应链可以实现生产、运输、配送和服务的一体化。而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模式有着非凡的大平台整合能力,弥补了农业供应链各个环节难以协同的问题。SaaS 系统可以实时追踪农产品的流向和库存情况,协助生鲜企业进行物流和库存管理,减少食品浪费和损耗。SaaS系统连接上下游产业链,使产业深度融合。数字化升级体现在物流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从数字化流通平台到智慧化物流中枢,再到市场流通,为农产品供应链的服务环节提供了创新空间。信息时代,农产品物流体系需要应用视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视频采集技术等科技手段,打造智能交通渠道,满足农产品物流行业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农业体系中的应用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可利用视频采集、数据通信、数据共享等现代化信息科技,拓展农产品物流服务范围,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四)区块链+物联网促进生产效率、交易效率、服务效率、监管效率全面提升

数智服务中的数据要素和先进技术能够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优化产业分工与资源配置,实现农业大协同发展,全方位提高效率。以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为例,通过数智服务中的数据要素和先进技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有效协调和合作。各个参与方(例如农民、加工商、物流公司、零售商等)可以共享信息,实时掌握农产品生产、运输、质量等环节的关键数据,从而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计划和物流运输,避免资源浪费和供需失衡。区块链溯源技术在农业供应链中的应用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场景,通过物联网设备的支持,可以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各环节的信息追踪,提供数据的精确性和实时性保障。在农作物生产环节,通过为每个环节安装物联网设备,例如传感器和摄像头等硬件设备,采集农作物的环境监测数据、生长视频和虫情灾害信息,以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各类指标。尤其对于地域要求严格的产品,利用GPS定位信息确保食品在生长过程中地理位置的真实性,以打击假冒产品并提升品牌形象。除了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检测,整个供应链中的流动信息,如物流运输、仓储、出入库等环节,也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上传。所有数据在采集后直接导入区块链数据库,避免了人为操作可能引发的数据篡改和错误,从源头上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区块链技术的赋能使农产品供应链能够有效追踪从生产到流通各环节的信息,包括农产品的产地、加工、运输、批发和销售等多个环节。当产品质量问题出现时,可通过区块链系统召回有问题的产品并进行责任追究,以确保产品质量,并提高监管效率。通过有效的追溯系统,终端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可信赖的产品,增加其对产品的信任度,提升品牌形象。同时,在多方参与的区块链溯源环境中,可以选择信任的节点进行数据验证,例如政府节点,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同时为品牌的公信力提供支持。

三、数智服务赋能农业高质量数实融合的实践路径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领域也逐渐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数智服务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为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可持续的支持,从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数据挖掘+精准营销+电商订单”的数字化产销对接

农村电子商务、数字物流、数字金融、农业大数据信息平台等农村数字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打通了初级农产品和深加工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数智化服务实现了“互联网+农产品”的全渠道销售,不仅解决了“小销售与大市场”的矛盾,还缓解了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的困境。采用云计算和可扩展存储系统挖掘分析海量市场需求数据,能够掌握目标群体的消费偏好及需求,并预测消费趋势,帮助农业企业更好地进行市场分类,灵活规避市场风险。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分类构建消费者画像,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制定精准营销方案,实现农产品的精准供需匹配。结合电商订单生产适销对路优质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对接,在线交易,实时跟踪订单信息,减少了传统零售方式的中间环节和时间成本。此外,通过精准营销和电商平台应用,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增强消费者信任。同时,对消费者的销售行为数据、反馈数据等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可帮助农产品生产者不断提升品质,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溢价能力。

(二)“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以需定产”的农产品智慧生产

人工智能将重构农业生产函数,全方位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利用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进行过程自动化、数据分析和处理、农业操作控制和管理,实现智慧化农业生产,改变了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在农业机器人与自动化作业方面,借助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综合技术,农业机器人能实现自动翻耕、自动播种、自动采摘、智能分拣、智能运输,推动“人机协同”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精准施肥与灌溉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通过精准分析和可视化农作物生长环境,绘制农作物生长状况的画像,匹配适宜品类,合理配比营养成分,精准估计农作物产量,从而全面提升物质资本效率。在智能系统与大数据平台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推动建立智能化农业系统和大数据平台,从而实现全方位、系统化、实时性的数据管理,让农业生产经营者及时掌握要素数据信息及其与环境的交互关系。通过人工智能的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通过数据管理作出精准决策,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农业现代化推进中的一个障碍是“小农户”与“大市场”“大服务”“大产业”之间的脱节。人工智能可以有效匹配供给和需求,通过分析消费数据和行为偏好数据,预测农产品市场需求和洞察市场趋势,有助于农业生产经营者及时调整结构和优化布局。此外,借助机器视觉和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产品仓储和库存的有效管理,并实现库存的可视化,为供应链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

(三)“新型基建+数字仓储+智能配送”的农业数智物流

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借助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的驱动,农业供应链物流向高度数智化转型。利用农村、城市布局的新型数智化物流仓储基础设施,实现农产品的数字化仓储和智能化配送。数字仓库平台以物联网智能感知和货物信息数字化为核心,为订单管理、仓储调度和货物安全创造物联网跟踪追溯解决方案。通过智慧化物流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农产品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上传,保障物流全过程可追溯,增加农产品物流运输的透明度和信任度。物流SaaS 系统数字化物流管理平台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仓储物流数字化管理整体解决方案。SaaS 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可以确定农产品的产地构成,从而实现就地配送,减少运输环节的时间和成本,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还能够降低物流环节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确保农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质量和安全性。此外,SaaS系统还可以提供追溯系统,使消费者能够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来源,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目前的SaaS型TMS系统,相较于传统TMS系统,使用成本更低,可帮助运输管理企业获得不错的投入产出比。物流运输企业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干线、城配场景内的多层级、端对端的运输在途监管,实现作业全程可视、可控、可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决策、及时处理,并通过这些全流程数据不断优化运输效率。此外,利用数智供应链一体化技术,打造冷链物流信息交易运营平台,聚合生产、加工、运输、配送等资源,打造数字化综合冷链物流产业园,通过为园区提供数字化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增加物流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和科技化程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进而打造冷链农特品牌,通过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把农特产品销得更远。

(四)“智能合约+数字信任+智慧金融”的农业可信融资

数字普惠金融指借助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实现信息交互并降低交易成本,相较传统金融,具有人员受众面多、商业处理范围广、成本低、门槛低等优势。通过数字化平台与区块链,实现农业资产数据化,并转化为数字信用,促进资本下乡,提供线上线下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实现效率、效益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乡村振兴、“三农”发展等领域存在的融资困境,提高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有效缓解金融排斥现象。利用金融科技创新为智慧农业融资赋能,以金融数字化助力农业数字化,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针对合同订单签订和执行过程中的不规范问题,智能合约可以用于为订单授信,实现无需中介、自我验证和自动执行合约条款的计算机交易协议。智能合约具有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等特性,使得基于智能合约的交易真实可信。结合区块链、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将智能合约应用于订单执行流程监管中,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订单执行流程。通过将各类农产品存储、运输和销售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实际情况便捷高效地记录在链上,无需金融机构派遣人员定期调查和监管,可以降低监管成本和风险。在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上,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解决方案。一方面,通过数据上链,可以方便整合和查询债务信息和信用记录,加强担保依据,使更多的农户能够在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借贷。另一方面,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使得不同数据库之间可以互通,消除了不同平台之间的信息隔阂。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可以在链上跨行业、跨地域访问不同经营规模的借贷人的各类信息,便捷高效地进行信用评价。这大大降低了贷前调查的成本,使小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也能够获得融资机会。利用区块链的防伪造、防篡改、透明可信、链式数据块和信息追溯等特性,可以建立更高效、可靠、健全的农村信用环境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村信用环境的信任度。信用环境体系将促进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万物互联+智能传感+区块存证”的全程溯源监管

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数据透明可靠和去中心化等特性,使得数据信息能够以更加安全的方式存储和传输。在农业领域,通过区块链技术结合智能设备和物联网,农业参与者可以将从种子到农产品销售的所有阶段的数据信息记录储存在系统中。利用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将设备、农产品和人相互连接,通过智能传感技术全程采集农业生产、经营、流通、金融等信息,实现产品、信息、资金和物流的全程溯源。物联网设备可以感知和记录农产品生产过程、流通过程、营销过程等信息。这些信息被整合并写入区块链,实现了精细到一物一区块的全流程全方位溯源。区块链技术保证了信息的防伪和溯源,每一条信息都有独特的区块链ID和数字签名,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和校验这些信息,确保收到产品的真实性和质量安全。此外,利用区块链的存证技术,监管部门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农产品全过程信息,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确保企业和供应链运行的合规性。区块链的数据签名和加密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产品信息实现了防篡改、标准统一和高效率交换,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欺诈行为。基于区块链的信任机制,实现生产商、加工商、物流商、销售商和监管部门之间的信任共享,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和信任问题,提升了品牌形象、效率、消费体验和监管效果。

四、数智服务赋能农业高质量数实融合的保障对策

明晰数智服务赋能农业高质量数实融合的路径及掣肘因素并提出符合现实情境需求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产品高质量供给与高品质需求相匹配,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推动农业价值增值,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在多元主体间的普惠式分配发展。

(一)开放共享新型数智化资源,实现农业数智一体化发展

农业产业链长且影响因素繁多,传统农业生产难以通过个体的努力解决困境,且农业数实融合需要依托大规模且高质量的数据。实现农业数实融合,需要各数据提供方的合作和支持。应发挥本土头部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和鼓励农民、科研机构、新型农业人才等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同时,可以依托专家资源优势,搭建“专业团队+新型农民”的创新型农人带培模式,推动农业数实融合发展。建立农业信息技术共享平台是推动农业数实融合的重要手段。在充分盘活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适当开放和共享农业数智设施,提高数智技术的利用率。通过共享平台不仅可以提供农业数据的共享和交流,还可以促进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农业数实融合的深入发展。深入探索“农业数实融合+场景化”应用是构建开放共享的数智农业生态圈的关键。通过打造数智农业生态圈,可以深度构建以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为核心的赋能服务队伍和能力。将产业实践经验总结升华为能够快速落地应用的全程智慧化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为生态伙伴提供数字化转型、产业战略梳理、现代财务管理、人才梯队加强、资本化辅导等综合赋能服务,从而帮助农业产业实现生产作业标准化、过程管控精准化、管理决策科学化和产业生态链式化。

(二)推进全链条的数智服务平台搭建,打造数实融通的农业产业生态

为了促进农业产业的融通发展,需要搭建平台来吸引高端农业配套环节和先进要素的集聚。通过搭建平台,可以推动农业服务基础的数智化、服务过程的网络化和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数智服务平台应该覆盖农业产业链的全部环节,包括农业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实现全产业链条的高效协同发展。构建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数据生态系统,可以促进各参与方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在推动农业数智化的同时,还需要注重资本的投入和商业模式的开发。由于拥有小片土地的农户无法承担数字化改造的成本,平台可以数字化降本增效的技术为纽带,衔接投资方与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托管种植生产,并按约定进行收益分配。

(三)明确多元主体间的差异化利益诉求,引导完善多主体的收益共享机制

利用数智服务引导跨区域多主体的收益共享机制,首先需要明确多元主体间的差异化利益诉求。不同主体在农业数智化服务中有不同的关注点和期望。国家层面关注农民的福祉,重视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农户希望通过农田、农场的数智化服务来提升自己的农业生产效率,实现降本增效。农业企业希望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农业产业链来拓展市场、降低风险成本,并提升效率和效益。农业科研机构则更加关注农业技术的创新研发和迭代升级。为了实现跨区域多主体的收益共享,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平台来促进各方的信息共享和合作。这样的平台可以为各主体提供数据资源和技术支持,促进农业信息化和数智化的发展。同时,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为跨区域农业信息化和数智化提供支持和引导,激励多主体参与。为了实现农业产业链合作企业的共同战略利益,需要建立公平、合理和可持续的混合纵向一体化链接机制,确保加盟产业链的企业都能够受益,形成长期合作博弈的机制,通过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实现各方的利益共赢。

(四)发挥职能部门的桥梁媒介作用,开拓农业数实融合服务升级

农业数实融合发展的数智服务需要发挥职能部门的桥梁作用,实现人、财、物多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为农业数实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为农业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和应用示范提供指导和支持,可以涵盖农业数据的收集、存储、共享和保护,农业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及农业数字化应用的场景示范和推广等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可以激发农业数字化产业活力,推动农业数字化的广泛应用。农业数字化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各方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政府职能部门可以推动建立农业数字化的统一标准和数据交换机制,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各领域数据的互联互通。此外,制定农业数智服务技术发展路线图,明确基础领域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方向,加快推进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创新。农业数智服务技术是农业数字化的核心支撑。可以通过政府资金支持、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竞赛等方式,推动农业数智服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提升我国在农业数字化领域的竞争力。职能部门可以发挥桥梁媒介作用,促进各方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机制,促进农业科技、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和交流。此外,还需要建立农业数智化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和实践机会,培养农业数智化领域的专业人才。引导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资源、科技知识等现代科技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农村地区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五)利用数智服务的支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利用数智服务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研大联合、大协作,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支撑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数智服务在农业种植、养殖管理中的创新应用包括新品种培育、新技术研发等。一方面,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特性,提高品质和产量。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加速新品种的培育和新技术的研发,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实验,可以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采集数据,并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为农业决策和预测提供支持,帮助农民和农业管理者作出更准确的决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需要立足农业科技创新的公益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点,统筹推进基础研工作。基础研究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石,只有在基础研究的支撑下,才能有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因此,需要加大对农业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培养和引进更多的科研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需要积极推动农业科研信息化建设,构建基于数智化技术的农业科研虚拟协作网络,将各个农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和交流。通过共享数据和知识资源,可以促进科研人员之间协作,形成农业科技创新大联盟。此外,还可以加强与企业和农户的合作,将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

综上,数智服务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从而实现农业高质量数实融合。未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智服务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通过数智服务,补齐粗放管理短板,锻造农业产业链长板,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猜你喜欢
数智农产品数字化
“数智”视域中苏南蒲岸村微湿地公园公共设施情感化设计研究
路安炎:按下中国造纸业“数智转型”启动键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网安天下担使命数智引领向未来"双引擎"驱动现代警务创新人才培养(计信系摄影报道)
乡乡镇镇通5G”建设助力山西“数智”转型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