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舜德孝文化传承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效能探析

2024-03-07 07:16雷苏睿
科学导报 2024年9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效能

雷苏睿

关键词:德孝文化;乡村振兴;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乡村振兴离不开乡风文明建设,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绽放新的活力。虞舜德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们要立足乡村实际,挖掘德孝文化价值,让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从古至今,人们对舜有着极高的评价。舜帝是集三皇五帝文化之大成者,舜帝身体力行创造了道德文化。在最早记载历史的《尚书》中记载:“德自舜明”。虞舜德孝文化的丰富内涵,从核心上把握,可以将其分为孝、德、和三个层面。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古籍《二十四孝》中,舜帝被列为第一孝,首先就是舜孝感动天的故事。舜从小生长在一个复杂的家庭中,父亲糊涂愚昧,后母及弟弟处处想加害于舜,在这样的的情况下,舜却始终坚持孝顺父母,友爱弟弟。舜之至孝的事迹启示我们,孝道是从人的最亲近、最自然的情感出发,来感化人、教化人,通过弘扬孝道,不仅可以树立良好家风,同时可以在社会中形成良好风气,进而达到治理一个国家的目的。我们要正确理解传统孝道的精髓实质,不断传承下去,为社会治理营造良好氛围。

德,即为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以善恶为标准,调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这种德行文化,源头就来自于舜的“明德”思想。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2]舜主张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治理一个国家,都要把德治摆在首要位置,要重视道德在教化人民中的重要作用,提倡重伦理、讲规范,这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道德准绳。

首先,舜主张在家庭生活中“以和为本”。舜孝顺父母,友爱弟妹,成为孝祖;其次,舜主张在社会行为中以“和”当先,主张以“和”为贵,在舜帝看来,武力征伐不能服众,行德喻教,终以化民;第三,舜主张在自然中以“和”为规尺,实现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宇宙道德,追求“天人合一”“天地人和”的理想境界。当前,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都蕴含着和合文化的精神特质。

总之,以孝、德、和为核心的虞舜德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之源,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当前社会治理、营造良好风尚更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德孝文化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内在文化基因,在乡村发展中具有深厚根基,这成为它得以传承弘扬的现实基础。在我国乡村中,人们普遍从小就接受着孝敬父母、尊老敬老的传统教育,对德孝文化耳濡目染。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结构的调整,村庄里留下的更多的是小孩、妇女和老人群体,在这样的人员结构特征下,弘扬德孝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更有必要进行传统德孝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将其作为促进长幼和谐交流、邻里有睦共处的精神支撑。

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单元。在乡村中,由于地理空间的独特性,人们之间便于互相帮助、相互关心,形成了紧密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不仅能够促进信息的传递和资源的共享,同时也能够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促进乡村居民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德孝文化是重要粘合剂。德孝是一种感情的表达,凝结的是一种乡愁情怀,通过弘扬德孝文化,可以激发乡村居民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当前,在乡村建设中,许多乡村居民能够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积极投身于农业、农村旅游、乡村文化等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形成了推动乡村发展的向心力。

当前,乡村治理模式体现为政府指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在这一模式中,能否取得良好的治理效能,民众参与程度至关重要。通过弘扬德孝文化,让广大村民从文化认同达到政治认同,提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自觉性,实现自我管理、共创共建,有利于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更有利于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农村基础治理现代化水平。

总之,德孝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激发广大乡村居民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促进乡村社区的凝聚力和稳定性,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使得乡村振兴得以全面发展。

学习虞舜德孝文化,最重要的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推动这一文化展现时代价值,从而更好服务于乡村治理。让传统德孝文化赋能乡村治理,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感悟文献中所记述的舜帝生平业绩,聚焦乡村发展实际问题,结合乡村特点,找到传统德孝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契合性,从理论高度进一步认识坚持“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引导人们从思想上自觉接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激活传统文化,提高对文化的认同感,成为自身内在精神素养,夯实深厚的文化基础、价值基础和实践基础。

弘扬传统德孝文化,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以守正创新的态度实现更好发展。具体是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切合点,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呈现方式,推动传统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达到让文化“活起来”的目的,用文化之光开启美好生活之门。运城曾是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区域,在河东大地诞生的虞舜德孝文化已经成为运城孝文化的精神标识。当前,运城在创新德孝文化传播方式和渠道,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实践。比如,开展德孝大讲堂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解决了数千名独居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打造“六位一体”德孝文化苑,创造性地建设了一批包含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德孝大讲堂、德孝文化墙、农家书屋、文艺宣传队伍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六位一体”的德孝文化苑[3];形成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新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协会、民調理事会,即“一约七会”的乡村治理体系;在盐湖区评选出全区“十大孝顺媳妇”和“百佳孝顺媳妇”;自2010年开始,运城坚持每年举办一届舜帝德孝文化节,目前已经举办了十四届。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宣传了虞舜德孝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联系,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传递唱响了德孝文化“好声音”。

在弘扬德孝文化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用身边的人和事来示范引导身边的人。首先要以村干部队伍素质培养为重点,加强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将传统德孝文化与新时代干部政德建设统一起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人才队伍。同时还要着力发挥市县乡村乡贤文化研究会的职能作用,通过建立当今知名乡贤数据库,吸引乡贤回归农村,用智慧和热情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让乡贤成为乡村德孝教化的楷模。通过典型示范,以古贤感化今贤,以前贤影响后贤,以老贤培育新贤,促进德孝模范不断涌现,德孝队伍成长壮大。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与行动,彰显着对历史、对文化的敬畏之心与责任担当。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要赓续深入骨髓的虞舜德孝文化基因,继续传承和发扬德孝文化,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社区,为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10-17.

[2]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

[3]赵卓菁.文明源自河东 文化盛于河东[N].运城日报,2019-05-05.

(作者单位:中共运城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效能
提升人大信访工作效能的若干思考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