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表现手法,读懂文章意蕴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文为例

2024-03-06 09:50谢爔贤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集团海乐实验学校
课外语文 2024年1期
关键词:言志表现手法志向

⊙谢爔贤(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集团)海乐实验学校)

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精选的优秀作品。它们往往运用很多表现手法,引领着我们在神奇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表现手法有很多类型,如衬托(烘托)、象征、对比、照应、铺垫、伏笔、设置悬念、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想象和联想、渲染、讽刺、夸张、虚实结合……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例,谈如何借助表现手法读懂文章的意蕴,把握文章的精髓。

一、通过借景抒情手法,把握文章的情感

借景抒情,也被称为寓情于景,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在写景记叙文和散文中。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或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衬情等,不论是哪种方式,都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或情绪寄托于客观的景物中,而且作者往往是把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并对它们进行或简练、或精细的描写,目的就是让这些景物描写可以组成一个融入特定情感的、具有独特意境的画面,进而达到抒发情感和表达情绪的目的,同时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此外,借物言情的表现手法也能够起到烘托氛围、推动情感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来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掌握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目的。

例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春》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5幅关于春天的图景,作者借助这些春日图景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再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济南的冬天》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在老舍的笔下,原本不具有任何情感的“山”“水”“雪”仿佛都承载了作者的情感,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等,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蕴含着作者喜欢济南的冬天的情意;“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作者的喜爱之情。

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作者经常运用景物描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情绪,我们则可以通过文章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掌握文章的意蕴。

二、结合托物言志手法,把握作者的志向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后被借鉴到现代文写作中。托物言志,简单来说,就是作者通过对某个景物或事物所具有的特性进行描写和记述,借此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以及对人生的态度和感悟等。由于作者将个人的“志”依托在具体的“物”上,所以这个“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愿望或理想的寄托。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很多事物因某方面的特性而被作者用来寄托自己的志向。如松柏、竹子在冬天也不凋谢,梅花可以在寒冷的冬天开放,它们被称作“岁寒三友”,常用来寄托作者高洁的志向、坚定的意志。还有,通过描写蜡烛默默燃烧自己的特质来赞扬有奉献精神的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课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借助一些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远大志向,我们可以通过这种表现手法来把握作者的志向和写作目的,进而掌握文章的内涵和意蕴。

例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驿路梨花》一文中,“梨花”不仅是大自然中的梨花,也是纯洁热情、助人为乐的哈尼族小姑娘,同时也象征着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我们可以总结出,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对美好生活场景的描述,以及“梨花”等人物的描述,歌颂了雷锋精神。

再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一文,作者认为莲和君子有一些相同之处,莲所具有的特点与君子的品质和精神高度契合:一是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与君子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相符;二是莲的“中通外直,香远益清”与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品质相符;三是莲的“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与君子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品质相符。作者通过对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高尚理想情操的追求。通过分析这个表现手法,我们对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志向有了清晰的认知,也对文章的意蕴有了准确的把握。

三、通过对比手法,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所谓的对比手法,就是将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者某个事物不同的方面进行比较,而且相对的事物或者相反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不分主次的,这样就能够突出事物的特征,突显文章主题、表达作者的情感。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作者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清晰地表达出来,也能使读者更明确、更全面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想法等。同时,借助对比的表现手法,往往能够进一步增强文章的深度和渲染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名作,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趣味无穷的百草园日常生活和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两种不同生活的对比,说明了封建教育方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其次是将三味书屋和书屋后的小院进行了对比,突出说明了小院虽然小,却是让人自由的地方;最后是将先生在课堂上的读书状态和孩子们偷偷做游戏进行对比,突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育方式的不满。

再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不仅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还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文章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作者在这里没有直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而是连用几个排比句,借助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毒,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突出它的“温晴”。同时,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表现手法远远不只以上几种,还有衬托(烘托)、欲扬先抑、讽刺夸张、以小见大等多种方法。例如,《社戏》中运用的衬托(烘托)手法,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在这里,作者通过描写江南水乡清新优美的图景,以及“我”的“以为船慢”的错觉,烘托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而迫切的心情。《白杨礼赞》中“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突出了白杨树质朴、正直、挺拔的特点。《变色龙》通过描写街头巷尾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反映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即在沙皇统治下,官吏成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肆无忌惮地欺压普通百姓的工具,由此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现状,揭示了俄国沙皇专制独裁统治社会的黑暗。

表现手法不只以上几种,但限于篇幅,我们不再一一列举。同时,我们要明白,学习这些表现手法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它们的名称和含义,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些表现手法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掌握文章的内涵和主旨,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合理运用这些表现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体现文章的意蕴和内涵。文

猜你喜欢
言志表现手法志向
言志为本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言志说及其诗歌史上的体现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厚重感
脑洞超市 志向高远的猕猴桃归来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