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胜杰,盛敏,仲伟平
1.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 450000;
2.河南省开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开封 475000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1 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严重威胁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B 类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1]。布鲁氏菌可感染60 多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任何品种、年龄的牛羊均能被感染,其中成年牛羊感染率高于犊牛和羔羊,母畜感染率高于公畜[2]。该病主要侵害动物生殖器官,可引起母畜流产,公畜睾丸炎及附睾炎等。人主要通过与患病牛羊及其制品接触感染,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对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最强,感染后会影响患者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严重者丧失劳动力[3-4]。因此,我国将其作为当前重点防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之一。
河南是牛羊养殖大省,属于家畜布病防控一类地区,近年来布病净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牛羊布病流行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于动物及其产品的调运和流动频繁,部分地区布病疫情出现反弹,且近年来人间布病病例人数持续上升,牛羊布病的防控和净化工作仍面临挑战。为保障牛羊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2022 年对河南省未免疫牛羊场群进行了布病感染情况调查,并按场点类别和动物种类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掌握了河南省牛羊布病感染情况和流行特点,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防控牛羊布病。
168 个牛羊养殖场(户)来自河南省15 个地市。对被调查牛羊场(户)采用估计流行率的抽样策略,设置置信水平为95%、可接受绝对误差为5%、预期流行率为2%,依据存栏量进行系统随机抽样,共抽取血清样品4 902 份。其中:肉牛32 场次,样品972份;奶牛51 场次,样品1 525 份;羊85 场次,样品2 405 份。
布病抗体检测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检和试管凝集试验确诊的垂直试验策略。
1)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在一次性反应板上,每孔加入30 μL待检血清,再在待检血清上加入30 μL布鲁氏菌抗原,将血清和抗原充分搅拌混匀,静置3 min后观察结果。血清与抗原混合物产生颗粒状凝集的,判定为阳性;血清与抗原混合物为均匀粉红色液体、无凝集颗粒的,则判定为阴性。
2)试管凝集试验。针对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样品,采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复检。每份样品用4支凝集试管,羊血清第1管加入920 μL 稀释液,牛血清第1 管加入960 μL 稀释液,第2~4 管各加入500 μL 稀释液,取待检血清(羊血清80 μL 或牛血清40 μL)加入第1管内,并混合均匀。取500 μL混合液加入第2 管并混合均匀,倍比稀释至第4 管,从第4 管弃去混匀液500 μL。稀释完毕后,再向各管中加入稀释后抗原500 μL,羊血清样品第1~4 管血清稀释度依次为1:25、1:50、1:100 和1:200,牛血清样品血清稀释度依次为1:50、1:100、1:200 和1:400。将样品和阴阳性对照置于37 ℃温箱内孵育18~24 h后观察结果。羊血清样品1:50 血清稀释度出现“++”及以上凝集现象的,判定为阳性;1:25 血清稀释度出现“++”的判为可疑。牛血清样品1:100血清稀释度出现“++”凝集现象的,判定为阳性;1:50 稀释度出现“++”的判为可疑。可疑牛羊30 d 后再次采样检测仍为可疑的,判为阳性。
对168 个场群的4 902 份牛羊血清样品进行布病感染抗体检测。检出布病阳性场(户)9 个,平均场群阳性率为5.36%;检出阳性样品23 份,平均个体阳性率为0.47%。
共对83个场群的2 497份样品进行布病抗体检测,检出阳性场群3 个,阳性样品6 份,牛群布病感染抗体平均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3.61%和0.24%。
由表1 可知,将检测结果按照场点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种牛场和屠宰场均无阳性样品检出,牛群布病主要流行于商品代牛场(户)中。66 个商品代牛场(户)的1 937份牛血清样品中,有来自3个场(户)的6 份样品检测结果为阳性,其场群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4.55%和0.31%。
表1 不同场点牛群布病检测结果
将检测结果按照肉牛和奶牛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肉牛场(户)中无阳性样品检出,牛群布病主要流行于奶牛群体中。51 个奶牛场群的1 525 份血清样品中,有来自3 个场群的6 份样品检测结果为阳性,其场群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5.88%和0.39%。
牛群中所检出阳性样品主要分布于奶牛场群,将检测结果按照奶牛不同生产阶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非泌乳奶牛中无阳性样品检出,牛群布病主要流行于泌乳奶牛。30 个泌乳奶牛场群的890 份血清样品中,有来自3 个场群的6 份样品检测结果为阳性,其场群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0.67%。
共检测羊养殖场(户)85 个,样品2 405 份,检出阳性场群6 个,阳性样品17 份,羊群布病感染抗体平均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7.06%和0.71%。
将检测结果按照场点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种羊场和散养户无阳性样品检出,羊群布病主要流行于商品代羊场(户)。57 个商品代羊场(户)的1 710 份羊血清样品中,有来自6 个场群的17 份样品检测结果为阳性,其场群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10.53%和0.99%(表2)。
表2 不同场点羊群布病检测结果
河南省牛羊布病感染抗体平均场群阳性率为5.36%,平均个体阳性率为0.47%。其中,奶牛平均场群阳性率为5.88%,平均个体阳性率为0.39%;羊平均场群阳性率为7.06%,平均个体阳性率为0.71%。2016年河南省奶牛布病场群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18.52%和2.54%[3],2020 年河南省羊群布病感染抗体场群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7.55% 和1.49%[4]。与往年相比,河南省牛、羊布病感染抗体场群和个体阳性率均有明显下降,提示河南省牛羊布病净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河南省牛羊布病具有较明显的群间分布特征,主要流行于商品代规模场(户)中,这与2016—2018年安徽省牛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一致[5]。商品代规模场(户)布病流行率高,可能与其饲养密度大,且牛羊流动相对频繁有关。商品代规模场(户)应坚持自繁自养生产模式,减少引种和外购动物,加强引种隔离和检测,降低病原传入风险。同时,应科学规划,合理饲养,避免养殖密度过高,降低疫病在群内散播风险。
部分羊养殖场(户)未落实布病“非净即免”政策,且羊群疫病净化工作相对落后,这可能是羊群布病流行率高于牛群的原因之一。种羊场和布病流行率低的规模羊场应积极开展布病净化工作,通过监测、淘汰布病阳性个体,逐步实现场群无疫目标。免疫接种能够有效降低布病的感染率和传播速度,不具备净化条件的养殖场(户),应积极加强免疫接种,提高羊群免疫力,降低布病感染几率[6]。
牛的布病主要流行于奶牛场群,尤其以泌乳奶牛为主,河南省某地区奶牛布鲁氏杆菌病感染情况调查也提示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奶牛阳性率具有较大差异,其中以成年母牛阳性率最高[7]。母畜布病流行率高,发病几率大,可能与妊娠期母畜更易感染布鲁氏杆菌有关[8-11]。布鲁氏杆菌感染母畜后,可造成妊娠母畜出现不同程度流产,且会随着乳汁、生殖道分泌物等排出体外,污染周边环境,威胁同群动物。因此,母畜的布病防控尤为重要,应加强其挤奶和分娩等重要环节的生产管理和清洗消毒工作。同时,还要加强流产胎儿、胎衣、分泌物等无害化处理,对其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1%来苏尔、10%石灰乳、2%福尔马林和4%火碱等[12]。
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牛羊布病流行情况总体可控。与往年相比,牛羊布病感染抗体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但商品代牛羊养殖场(户)流行率偏高,布病的防控和净化工作仍面临挑战。阳性样品主要来自于泌乳奶牛和商品代规模羊场,需要依据调查结果进一步改进和落实布病净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