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朝生暮死的蜉蝣,落雨时低飞的蜻蜓,专爱往角落里躲猫猫的石板虫……昆虫的世界充满了太多的奇妙!如果说,花花草草教会了我们大自然四季更替的奇妙,那么,妙趣横生的昆虫世界,则会带给我们许多人生启迪与思索。比如,我们用“蝴蝶效应”来比喻一件看似极其不经意的小事,却可能引发很大的变化;用“蚂蚁效应”比喻为了集体的生存和幸福而团结协作。请观察你身边的一种昆虫,来写出你从中受到的启发吧!
破茧成蝶
陈施与
妈妈给了我两只蝴蝶蛹,我给它们起了名字,一只叫月亮,一只叫星星。
我和妈妈去楼下折了一条小树枝,用双面胶把蛹粘到了树枝上,然后,把它放入一个打了孔的玻璃盒子里,我每天都给它喷温水。
十四天过后它们羽化了,月亮羽化得快一点儿,只见它的蛹慢慢地从青色变成了透明的,又一点一点分泌出黄褐色的液体,散发出了一股刺鼻的塑料味。它把茧咬破,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笨拙地从茧中挣扎着钻出来。它扇着那双美丽的翅膀,好像在做体操呢!
而星星呢?它也紧随其后,不甘示弱。
可它好像遇到了一点儿困难,挣扎了好半天,只探出了一个小脑袋,我伸出手想去帮帮它,可它一下子展開翅膀,自己飞了起来。
哦,对了,忘了告诉你,星星和月亮都是黄褐色、带白边的凤蝶。
蝴蝶蛹的形貌需要写清楚,否则读者会对此一头雾水。
折小树枝和喷温水的目的是什么,与“破茧成蝶”有哪些关联?
“羽化”是一个非常专业而且大多数人比较陌生的词,需要对此进行解释。
既然标题已经提及,那么“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应该属于关键内容,这一过程需要结合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重点描写。
叙述还未完成,不必要单独分段。
“破茧成蝶”寓意着每个人成长所经历的蜕变,需要把它和个人的成长相结合,讲述自己从中获得的启迪。
小作者采用时间顺序将蝴蝶蛹的羽化串联起来,生动地描写了养蝴蝶和蝴蝶破茧而出的画面,描述生动,富有画面感,但因为忽视了“感”,导致作文有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的感觉,缺乏点明中心、直抒胸臆的感悟。
要想紧扣中心,把事件写详细,首先需要学会“折腾”,比如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就曾经通过“柿子”的例子讲述了他是如何通过“折腾”,把故事写得曲折又生动的。不能光写柿子,还要写希望柿子能在树上多待几天,等外出上学的哥哥回来吃的小孩子,还要写乌鸦把柿子叼走后孩子的愤懑之情……这么一番“折腾”,文章就动静结合、详细又生动了。
主题升华,是说明文或者记叙文中常见的一种技巧,它需要我们把生活中种种具体的小事,提炼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把景和物作为获得感悟的一个媒介点。这种感悟一般会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要注意,首先写出这个物给人的某一方面积极的启示,然后才自然地生发出生命生活的感悟。
破茧成蝶
陈施与
为了让我更好地了解昆虫,妈妈煞费苦心地送给我两只蝴蝶蛹,还说,只要照顾得当,就会从里面飞出漂亮的蝴蝶。我对此半信半疑,它们看上去实在是太像灰色石头了。不过我还是准备试试,并给它们起了美丽的名字:一只叫“月亮”,一只叫“星星”。
外面风吹日晒,不利于蛹的生长。为了保暖,我和妈妈去楼下折了一条小树枝,用双面胶把这两只蛹粘到树枝上,这样,蛹宝宝就以为自己在自然环境里了。最后,我把它们放入一个打了孔的玻璃盒子里,放在家里最温暖的角落——阳台上,每天都给它喷温水,经常还用手试试温度,嗯,蛹宝宝的家很温暖,我终于可以放心了。
渐渐地,天气变得暖和起来,终于快到“星星”和“月亮”羽化的时候了。昨天,我听到在阳台上有窸窸窣窣的声响。循声望去,发现蝴蝶马上就要破蛹而出了!“月亮”羽化得快一点儿,只见它的蛹已经从青色变成了透明的,又一点一点分泌出黄褐色的液体,散发出了一股刺鼻的塑料味。它把茧咬破,使出吃奶的劲儿,挣扎着从茧中蠕动出来。前面的两只翅膀轻轻地扑扇着,后面的翅膀还未完全舒展开来,那样子仿佛是在做热身运动。
而“星星”也紧随其后,可胖胖的它好像有点儿困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探出了一个小脑袋。我忍不住伸出手想去帮它,还没等我伸出援手,它突然一下子破茧而出展开翅膀,自己飞了起来。
哦,对了,忘了告诉你,“星星”和“月亮”都是黄褐色带白边的凤蝶。它们在风中轻舞飞扬的样子,活像飞翔的花。“啊!破茧成蝶!”我脱口而出。感谢这两只美丽的蝴蝶,带我领略了破茧成蝶的勇气。今后的漫漫人生之旅中,勇气也将一直伴随着我,带我披荆斩棘走过难关……
修改后的习作,更加注重细节描写,将蛹的变化和自己的心情相结合,真实而富有感染力;后半部分借助蝴蝶从蛹中挣扎着脱身而出的姿态,联想到勇气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从而突出了中心,升华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