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微更新视角下的宁波效实共富风貌驿站设计

2024-03-05 01:41于颖泽吴登国郑斯闻
浙江建筑 2024年1期
关键词:风貌驿站营造

于颖泽,吴登国,陈 重,郑斯闻,周 帆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22

0 引言

城市空间从扩展式的粗放发展转向内涵式的精细化建设,人民对高品质的生活环境需求成为目前“社会—空间”营造的主要动因和城市更新行动的主要方向。城市微更新理念应运而生,相比以往大拆大建的城市开发,如今更关注城市系统中微观尺度的、直面人民真实需求的空间与社区营造。于是,需要对城市微更新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加强实践总结,才能对潜在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

2023 年是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第一个五年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省域深化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以“共富风貌驿”为载体的设计竞赛,旨在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小微空间更新利用项目。宁波效实共富风貌驿站设计实践采用“嵌入式”的微更新策略,对宁波老城区内一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进行重构和再造,在提高社区生活品质、加强公众参与和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

1 项目概况

1.1 区位现状

项目选址于宁波市海曙区南门街道效实中学东侧,北起白杨街,南至柳西地铁站出口,场地面积1 800.3 m2。场地处于柳西河滨水绿带之中,现状有沿河慢步道和部分廊亭,并配置基本健身器材,设施偏老旧。周边社区整体建造年代较早,公共空间极度匮乏,滨水绿带是社区单元重要的且共享的公共活动场所(图1)。

图1 项目区位现状示意

1.2 人群需求

项目用地既是周边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又是效实中学学生上下学休憩和家长接送的等待空间,设计要以需求为导向,处理好两种人群的关系。社区居民需求方面,该场地是滨水绿带的其中一段,居民沿着景观带散步休闲,老人下棋、健身等活动都可以在这里开展,是促进邻里交流和传承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有居民反映,这里设施老旧,场景单一使用率不高,希望能有所提升。学生接送空间需求方面,场地在效实中学接送高峰期作为家长等待学生的休憩区域,因为校门前空间局促,机动车接送造成拥堵问题严重,场地内的设施也缺乏对家长和学生人群安全的关注(图2)。基于场地复杂的人群关系与需求,共享驿站设计需在空间设计和场所营造方面给予回应,进而提升空间使用率和公众参与活力。

图2 共富风貌驿站实施范围示意

2 设计解析

2.1 空间重构

将共享驿站定位为社区居民公共活动的发生器,需要对用地现状空间进行重构。首先,在空间维度上系统调研和分析整个滨水绿带,目前使用率低主要是因为设施老化,环境品质不佳,缺乏应有的公厕、轻水吧、休闲亭等配套空间。因此,设计将共享驿站作为整个滨水绿带的重要节点,突破原有格局进行空间重构,对现状短板问题进行空间上的有效织补(图3)。其次,针对学校接送高峰期人流集聚造成交通拥堵,以及家长接送等候空间的需求,设计通过虚实空间转换,尽可能地为各类人群提供应有的空间配置,引导人车分流,并对智慧化的校园交通治理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精细化更新将成为常态。大量的城市微更新实践中,空间重构应关注人的真实需求,对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进行系统重塑。空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我们应该敏锐地察觉到老旧设施无法满足当下居民的公共空间需求,进而对空间功能和设施进行“嵌入式”更新,以空间再造触发公众参与热情,构建新的集体记忆场景。

2.2 场所激活

以往的城市更新缺乏对微观尺度社区共享空间的关注,现在需要直面社区居民需求,营造更人性化的空间场所,激活社区邻里关系。宁波效实共富风貌驿站设计中采用“嵌入式”的微更新策略,希望通过改造小空间,激发社区新活力。激活更新效实中学东侧低效利用的景观绿地,在尊重场地景观风貌和社区集体记忆的前提下,保留现状部分老树,有机地植入智慧云书房、共享咖啡角、零碳厕所等多元场景空间模块,迭代更新滨水健康慢步道、社区运动健身区、智慧家长接送点、社区文化角、校园社团活动营地等室外共享公园空间,打造具有全时性、全民参与的共享公园驿站(图4)。嵌入式的空间更新,精准地匹配不同人群的新需求,社区营造活动在新空间载体下进行,当公共生活在每个空间发生时,场所的活力得以再现,新的场所精神表现出新的社会空间风貌。

图4 宁波效实共富风貌驿站功能布局

2.3 无界共育

项目用地南北呈狭长形,驿站建筑顺应场地形状布置,室内外空间互通互联,延续现状滨水慢步道,由北至南依次形成面向居民日常生活的室外活动空间,围绕学校接送功能需求植入无雨微公交站点、无雨地铁站连廊、智慧家长接送点等便民服务空间。设计提出“无界共育”理念,“无界”强调空间的开放,“共育”强调学校与社区人群共享。空间设计流动变换,无界无边,建筑与环境交融,高效解决学校接送高峰期家长等候空间需求,同时为市民提供开放、共享、智慧、绿色的邻里休闲活动空间。轻钢结构承托起金属屋面,简单地扭曲形成流动空间,营造温馨、自然的氛围,将成为学生休憩和居民日常邻里生活的主要场所。见图5、图6。

图5 宁波效实共富风貌驿站空间剖面

图6 “无界共育”场景

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人与人的交往多发生在有烟火气的街角和有人情味的口袋公园,微观尺度让人们更有亲近感。快速的城市建设,催生出巨构、冰冷的城市空间,我们深居其中,早已忘记了昔日的邻里生活场景。当效实中学的孩子们和漫步在滨水绿带的长者,相遇共享驿站,能够在这里多停留片刻,则说明开放性的微空间更有利于促进人与人的交流,互动性更强。

3 城市微更新

3.1 设计思维模式

城市微更新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设计思维模式,得到了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的广泛应用。微更新理念继承了有机更新理论,即在整体保护城市肌理和风貌的基础上,强调通过自下而上的动员和多方参与,对城市空间进行精细化的、以人为本的更新活动。城市微更新理论提倡以小规模渐进的方式实现城市的更新发展,更多关注生活环境破败、建筑质量差、居住水平低的城市衰退区,通过小而美的微空间改造,提升在地居民生活品质。

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建设,宁波市同所有超大特大城市一样,城市中被遗忘的消极空间随处可见。政府主导城市开发更多地关注城市大型公共设施和蓝绿空间营造,而对于微观层面市民居住的社区公共环境关注甚少。社区作为城市治理和市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其公共空间微更新是切实关乎市民生活幸福感,真正以人为本的有效路径[1-3]。本次浙江省共富风貌驿站竞赛所选取的试点项目,多数聚焦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鼓励将使用率低的绿地、废弃的厂房等要素进行改造利用,变废为宝,用于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这为致力于参与城市微更新工作中的建筑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提高多方参与的热情有促进作用。宁波效实共富风貌驿站设计也是在此思潮之下的产物,将城市微更新作为一种设计思维,联动属地政府、在地居民多方协作进行设计创新,让社区生活更美好(图7)。

图7 宁波效实共富风貌驿站设计模型

3.2 空间与人的互动性

城市微更新应该不仅是空间的更新,社区营造和公众参与则更接近本质。宁波效实共富风貌驿站的设计实践给我们新的启示,不论是空间重构,还是社区营造,都需要关注“互动性”。调研中发现,驿站所处的滨河绿带除了效实中学接送高峰期时会有家长集会,日常使用率并不高,居民公众参与意识淡漠。在这样的老社区相对熟悉的人群结构中亦是如此,在新社区相对陌生的人群结构里则是更甚。长期的公共空间品质缺乏,使得市民社会交往变得越来越少,社区隔离现象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社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命题。

我们探讨的“互动性”希望从空间和社区营造两个维度展开。空间营造方面,需要围绕社区公共空间物理环境的微更新,加强空间的开放性,针对不同人群的交往需求,打造符合当代生活方式的新邻里空间,空间内外均呈现出共享、互动性,以小而美的空间作为触媒,激发社区居民邻里互动热情。社区营造方面,需要在制度设计上做文章,鼓励多方参与,加强公共空间运营,通过一段时期的活动策划组织培养公众参与意识,促进邻里交往,建立信任,进而形成新的集体记忆,提升社区生活幸福感。

3.3 实施模式的科学性

城市微更新实践中对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新的实施模式大体分为4种情况,实践中需科学理性地调研分析,采用适当的更新策略。第一,拆除新建类的微更新。主要针对生活环境差,建筑老旧存在安全隐患,使用率较低的老房子和闲置空间,进行拆除,围绕公共生活新需求进行小规模开发、小尺度新建。第二,拆改结合类的微更新。主要针对老城区中人群结构熟悉,具有一定集体记忆的公共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腾挪,以“拆改留”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更新,改善公共生活环境。第三,保留提升类的微更新。主要针对具有一定历史文脉的公共空间,在保留原有空间环境风貌的基础上,对其功能进行改造提升。第四,保护整治类的微更新。主要针对历史风貌区和文保街区空间,以保护传承为核心理念,对其公共空间进行科学的保护修缮工作,使空间得以合理利用。显然,宁波效实共富风貌驿站项目属于典型的拆改结合类的微更新,嵌入式地提升社区公共空间品质。

城市更新需要自上而下的政府干预和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相结合,围绕空间营造的政府制度和实践经验相对比较成熟,然而我们在社区治理、社区营造、公众参与方面做得还远远不足。在当代城市社区隔离问题显著的情况下,社区居民的社区共同体意识淡薄。共富风貌驿站实践仅仅在空间营造的创新方面体现了城市治理者的智慧,还需要强化运营前置思维,明确空间潜在实施和运营主体,在社区营造方面进行平行的创新性的探索。

4 结论

本文围绕城市微更新视角,以宁波效实共富风貌驿站设计为实证,对社区公共空间“嵌入式”的微更新策略进行了探讨。共富风貌驿站设计从空间重构、场所激活、无界共育三个方面,对场地现状使用效率低、社区活力差的问题给出了更新方案,呈现具有全时性、全民参与的共享公园驿站,是城市微更新理念下的创新性设计实践。文末对城市微更新方法与模式做了三点讨论,希望将城市微更新作为一种设计思维,在空间和社区营造中加强“互动性”创新,重视微观尺度的社区公共空间重塑,直面“人”的真实需求,全方位地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最后总结了城市微更新实施模式,建议关注重点从空间营造转向社区营造的创新性探索。

猜你喜欢
风貌驿站营造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