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在老年教育中发挥优势 多维拓展

2024-03-05 02:47彭建华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办学教育

□ 黄 琴 张 环 彭建华

高校在老年教育的投入比例偏低

我国老年教育40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已达7.6万余所,参加学习的学员从初创时期的900余人,增至目前的2000多万人,其中包括远程教育注册学员1000多万人。但相对于急剧增长的老年人口,老年教育仍然存在资源供给不足,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以目前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短时间内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社会需求。利用高等学校的资源优势开展老年教育,成为必然的选择。为此,国务院及国家教育部分别颁发了相关文件,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开展老年教育,举办对社会开放的老年大学。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明确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并明确由教育部门牵头研究制定老年教育发展政策举措,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随后,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支持各类有条件的学校举办老年大学(学校)、参与老年教育。”教育部也将“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加快推进国家老年大学筹建工作”内容写进了《2022年工作要点》中。因此,高校开展老年教育,是国家的意志,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期望,是解决我国老年教育资源不足、提高老年教育质量的重要战略举措。

高等学校是教育资源最为丰富和最为集中的教育机构。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7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820所。这是一支潜力巨大的老年教育力量。然而,据初步统计,目前设有老年大学的高校不到200所,还不到高校总数的8%。在老年教育师资培训、设立老年教育专业、培养老年服务专门人才等方面也少有涉足。中国高校第三年龄大学联盟以问卷方式对116所普通高校老年大学办学情况进行了调查,有71所高校老年大学填写了问卷。统计表明,71所高校老年大学2019年秋季学员总共为63923人,平均每校学员为900人。以此类推,全国高校约有200所办有老年大学,学员大概为25万人。这在全国6.7万所各类老年大学(学校)、2000万学员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可谓量小面窄——办学规模小,开展老年教育相关业务的面窄。

多维拓展,全方位加强高校老年教育的作用发挥

一是要使更多高校加入老年教育行列,更有效地扩大老年教育供给,纾解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困局。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近20年的迅速发展,办学规模快速扩大,教学资源极大丰富,绝大部分高校都在城郊新建了占地更大的主校区,而地处市区的老校区,教学设施利用率不高,甚至闲置。老校区周边,大都住宅小区密集,老年人较多,若这些高校利用老校区的资源办老年教育,可极大提高老年教育的办学规模。试想,如果有1/3的高校即900余所开设老年大学,平均每校招收学员千余人,总数就近百万,实现办学规模倍增。事实上,老年大学学员均为走读,不占用学校宿舍,一人一周到校上一次或几次课,实际占用的教学资源极为有限,一般不会对所在高校的教学资源产生大的挤占。

二是充分发挥高校培训老年教育工作者的作用。这里所说的教育工作者主要包括教师和管理工作人员。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开展高质量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所老年大学办得好不好,教学质量高不高,师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绝大多数老年大学主要从社会聘用退休教师、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任教,很少有在编的本校专职教师。这些教师中不乏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知名学者、行业专家,但也有一部分人未经过正规的专门学习和系统训练,“半路出家”,他们或是专业理论基础有欠缺,或是不善于运用适合老年人的教学方法。由于老年教育的公益性定位,各老年大学付给任课教师的酬金很低,难以聘请到以授课为生计的优秀年轻人任教,只能大量地聘请有志于老年教育公益事业的退休人员和志愿者,从而限制了师资的选聘范围,影响了教师队伍专业知识、年龄等优化结构的组成。开展师资培训,是基于目前老年教育师资情况的必要选择,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应对老年学员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这也是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高校的优势所在。在这方面,上海市进行了有益探索。该市于2012年在上海师范大学设立了上海老年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培训经费列入市教育财政预算,中心下设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大学、东华大学等5个培训基地,已运行十余年,成效明显。关于培训内容,可以老年教育通识类课程为主,如国家老年政策、老年教育学、老年心理与生理学、老年教育教学方法论等,以及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教学技术,如网络教学方式方法、电子课件的制作等。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的相关培训,内容可包括关于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积极老龄化、终身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办学理念、学校管理的创新思维等。

南航老年大学组织学员到南航“御风园”参观陈列在此的数十架国产飞机。图为学校党支部书记、参与研制无人机的研究员现场回顾当年研制无人机、为国铸重器的艰苦奋斗史

三是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对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而言,老年教育在我国起步晚,未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连老年教育能不能算作教育这个问题都争论不休,存在认识分歧。现在国家已明确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但是作为一个新的教学类型,相配套的政策支持、理论基础、运行规则等都不够完善。在教育部制定的学科体系中,一级学科“教育学”下设的12个二级学科中,包含有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等,唯独没有“老年教育学”,高校自然也没有设立有关老年教育的专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可喜的是,这些精神已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贯彻落实,如江苏省民政厅、发改委、教育厅等7个厅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具体计划,明确到“十四五”末,全省新增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10所以上,毕业生年均超过3000人。近日,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建设队伍的意见》,指出“支持具有一定条件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展养老服务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高地。”作为顶级教育机构的高校应责无旁贷地予以响应,加强老年教育相关专业的建设,培育社会急需的优质的从事老年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

四是高校要加强老年教育课程的设置研究。根据老年学员的生理、心理、专业基础等特点,设计符合老年人学习需求的课程,其内容除了传统的健康养生、文化艺术、人文社科等课程外,还应结合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开设诸如“互联网+生活”、智能手机应用、智慧生活、退休教育、生命教育等内容的课程,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社会角色转换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全面需求,增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使其有更强的幸福感、获得感。要推动新时代老年教育的转型与创新,从“娱乐型”向“赋能型”转型发展、从“满足需求”向“引导需求”转型发展、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元教学模式”转型发展。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如线上云课堂、现场沉浸式、旅游游学式等教学方式方法,为老年人提供更灵活、更便捷的学习途径。

五是高校应该积极开展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推动老年教育领域的学术进展。通过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组织学术研讨会等形式,促进老年教育理论的深入探讨和创新,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可成立专门的老年教育研究中心或研究团队,聚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推动老年教育的研究和发展。

上下联动,增强高校开展老年教育的内外动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对老年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从顶层设计上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提出“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然而,目前约有90%的高校仍未涉足老年教育。如何改变这一状况?笔者以为,必须上下联动,狠抓落实。

一是国家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要变柔性要求为刚性指令。诚然,国家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已密集制定、修订并颁发了一系列涉老问题的政策法律法规。仅近两年来,就颁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文件。这些政策的出台,对推动高校开展老年教育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预期的目标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例如,近几年高校新办的老年大学数量、招收的老年学员人数均增长缓慢。以高教资源集中的江苏省为例,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68所,但到目前建立老年大学的不到10所。已建的几所老年大学,规模都不大,在校生超过500人次的仅有一所,其中至少有5所只招本校退休教职工和家属,不对社会开放。造成高校开展老年教育不力的原因之一,是在涉及高校兴办老年教育的政策文件中,更多的措辞是“引导”“鼓励”“支持”“促进”等,而不是“必须”。笔者以为,在国家层面,要把老年教育作为高校的职责之一,下达专业建设及招生计划等刚性任务,办学情况列入对高校的总体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将办学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把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对辖区内举办老年大学的高校应给予政策及经费支持。目前,我国老年大学的主力军是由各级政府举办的,作为公益性民生工程,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财政预算,只对学员收取很低的学费。而高校的老年大学招收的学员均来自学校所在地,它们分担了当地政府办老年教育的压力,但基本上得不到政府的经费自筹,办学场地、设施、经费等均由学校自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办老年大学的积极性。因此,地方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如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对高校办老年大学给予经费支持,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老年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三是高校自身要更新观念,增强开展老年教育的内生动力。利用高校资源开展老年教育,是破解我国老年教育困境的必要举措。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在开展老年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拥有增加老年教育供给的巨大潜能。要使高校增强举办老年教育的动力,一方面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摒弃认为老年教育不是正规教育的陈旧观念;摒弃认为老年教育与高校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而不屑办老年教育的模糊观念;摒弃认为高校的办学水平、社会声誉取决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老年教育无关紧要的错误观念。要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从老年教育已经成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的政策角度,认识老年教育的重要性,从认识上由漠然变自觉,在行动上由被动变主动。另一方面,高校要狠抓落实,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多维拓展,在开展老年教育师资培训、开发老年大学课程、开展老年教育研究等方面,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提高质量,形成特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

猜你喜欢
办学教育
在晋招生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录情况一览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