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 孙丽华
小麦赤霉病又称烂穗病、烂麦头、红麦头,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发生在小麦上的病害。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本试验旨在验证单独使用杀菌剂与添加耐雨水冲刷助剂后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差异,探究在多雨、潮湿环境下使用杀菌剂添加耐雨水冲刷助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为拓宽小麦赤霉病的防治窗口期、探索农药减量使用和提高农药利用率提供实测数据。
该试验选择在夏邑县郭店乡实施,试验田地势平整、排灌条件良好、便于试验的施药、观察及记录。试验田分设小区,各小区土壤类型、小麦品种、播种期、水施管理等均一致,试验环境符合当地生产实际。
实验调查对象为小麦赤霉病,供试小麦品种为郑麦113,冬小麦。试验试剂为400 g·L-1戊唑·咪鲜胺水乳剂,由河南豫珠恒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杰效丰耐雨水冲刷助剂,由郑州领先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1.试验设计。试验设计8 个处理(含空白对照),每小区面积100~150 m2,田间随机排列,设3 次重复。各处理具体设计见表1。
表1 试验设计
2.施药时间与次数。4 月9 日(齐穗期至扬花初期、全田扬花10%左右)第一次施药;4 月14 日(药后5 d)第二次施药。共2 次。
3.施药方法。采用电动喷雾器逐小区喷雾,每667 m2用水量为20 L,二次稀释配药,各小区药剂处理后彻底清洗喷雾器械,对准穗部均匀喷雾,避免重喷、漏喷。
4.模拟雨水。对方案中需要模拟雨水处理的区域,每个小区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去掉喷嘴,喷淋2 次,模拟降水。
5.调查时间。4 月21 日(在二次用药结束后7 d)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第一次调查,田间各处理均未显症;5 月12 日(病情稳定后)进行第二次调查,调查数据录入表2。
表2 各处理赤霉病发生及产量统计
6.调查方法及计算。每个处理采用对角线5 点取样方法,每点调查100 穗,共500 穗,根据以下分级标准记录病级,计算各处理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在小麦收获前测定产量。
气象部门资料记录显示,第一次施药和第二次施药前后均为多云天气,没有降雨,气象条件对小麦赤霉病侵染和发展不利。
药效调查见表2。
于小麦成熟后5 月31 日进行,每个小区选5 点,每点1 m2,即每个小区取样1 m2,把麦穗部分用镰刀割下,分别装入塑料袋,同时做好标记,取回后单独晾干、分别称质量,据此测算每个处理小区的小麦产量,再核算每个小区的每667 m2产量。实收测产调查结果见表2。
各个处理第二次施药后1 d、药后3 d、药后7 d 分别调查对小麦长势的影响,重点调查小麦叶片、茎秆灼伤、药害斑等现象。经调查,均没有出现上述现象,药剂对小麦生产安全。
5 月12 日,当小麦赤霉病显症稳定时,调查各处理区的病情。根据分级标准记录病级,计算各处理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均达到显著。防治效果分别是(由高到低):处理1、处理3 并列第一,为81.65%;处理5 第二,为81.38%;处理4 第三,为79.79%;处理6第四,为76.60%;处理7 第五,为71.28%;处理2 第六,为69.15%。
实收测产,于小麦成熟后5 月31 日进行。实收测产后与空白对照比增产均显著,增产效果分别是(由高到低):处理2 第一,比空白对照增产11.30%;处理4第二,比空白对照增产9.92%;处理7 第三,比空白对照增产9.63%;处理1 第四,比空白对照增产8.48%;处理6 第五,比空白对照增产7.35%;处理3 第六,比空白对照增产6.26%;处理5 第七,比空白对照增产5.42%。
400 g·L-1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加杰效丰耐雨水冲刷助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对小麦生长无不利影响,增产效果明显。处理5 比处理1 每667 m2减少6 mL 制剂量,防治效果一样。推荐在阴雨天气下小麦齐穗期至扬花初期每667 m2用400 g·L-1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4~30 mL+杰效丰1500 倍液对穗部进行1 次喷雾施药,间隔5 d 后再次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