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史云烟
民国时期,文坛出现了两位收入颇丰的作家。一位是新文学奇才鲁迅,一位是通俗文学的天王张恨水。
鲁迅擅长写新文学作品,月收入高达700多银圆,远超普通人家。以当时北京一个五口之家为例,其月生活费不到40银元,而鲁迅一个人月入就相当于普通人家的两倍。
这主要得益于他的稿费标准非常高,每千字达8银圆,是普通作家的4倍,可谓作家收入的天花板。
而在通俗文学界,张恨水的收入和地位则是天王级人物,收入和知名度都超过同行。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江西广信人。17岁那年,张恨水的父亲突然病逝,这个还在读书的少年不得不放弃学业,为家中长子,承担起赡养母亲、照顾弟妹的重任。
他本想去英国留学,但夙愿难酬,只能东奔西走,四处谋生。他曾在戏班子唱戏,嗓子经常唱到失声;他扛过麻袋,为包工头干活,还被无良老板扣掉工钱。
直到19岁那年,张恨水来到汉口,开始了报人生涯,才有了一点喘息的机会。
报社工作时,刊物往往内容不足,需要编辑自己写文章充数。张恨水便开始用“恨水”这个笔名,为报纸撰写小说。
张恨水从小就熟读《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古典名著,对文学怀有无限向往。他靠着顽强的意志,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以“恨水”这个笔名,写出了《长恨歌》《钱玄同》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举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通俗作家之一。
一个人远离故土,家中老母和幼弟靠他赡养,工资微薄,生活艰辛。这样的环境可能会令人感到绝望。但张恨水没有放弃,他在自己的作品里写道:“人生偶然落寞,这是不足耻的事。”
他认为人生多舛是常态,风雨过后就会有彩虹。他勉励自己再苦再难,也会慢慢熬过去,淌过这滩浑水,前方还会有美景。
张恨水的代表作《啼笑姻缘》广受欢迎,不仅被改编为电影和戏曲,还为张恨水带来可观收入。他因此也被称为“民国第一写手”。
除丰厚的稿费外,还有电影、戏曲改编所带来的版权费。这也成为张恨水能够靠写作养活13个孩子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不得不提起一个民国时期的冷知识——在民国时代,作家的稿费收入极高,是最高薪职业之一。以鲁迅为例,他一部几十万字的作品,稿费就可获得500-1000块大洋,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与鲁迅相比,张恨水的稿费竟然还要高出一截。据说,张恨水的千字稿费高达10块银元,超过鲁迅的市场价值。用一种横向比较的眼光,张恨水在民国时期的稿费收入,堪比如今网文界的顶级作者。
张恨水深受当时普通百姓的喜爱,就连鲁迅的母亲,也忍不住要求儿子购买张恨水的新书。为满足母亲,鲁迅不得不乔装打扮,亲自排队购买张恨水的新作《金粉世家》和《美人恩》。鲁迅在给母亲的信中直言,自己从未读过这种类型的小说。
张恨水每天能写出两万字的小说内容,远超过同期作家。他仅靠写作就养活了自己的三房妻妾和十三个孩子,以及母亲和其他家人共30多口。有报道称,张恨水十分钟就可以赚取数万元的稿费,在北平时甚至可以直接买下一座王府。
这些传闻后来被张恨水的儿子张伍澄清。
真实情况是,上海世界书局总经理沈知方请张恨水创作长篇小说,两人初次见面时就谈成了单子,沈知方当场开出了4000银元的高价稿费。以当时的房价水平,这笔钱确实足够在北平购置一座王府。
张恨水曾经同时进行几部长篇的创作,有人担忧地问他:“您会不会把各部小说的素材和情节搞混了,甚至把不同小说的标题弄错呢?”
张恨水则以幽默风趣的语气回答道:“十个八个孩子,父母会弄错吗?”由此可见,张恨水对自己作品的把控力非常自信。
张恨水一生共创作了几十部中短篇小说,他擅长以幽默讽刺的笔法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作品受到各个阶层读者的欢迎。张恨水的小说创作,不仅数量惊人,而且体裁多样。他写过讽刺小说、家庭伦理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等。
张恨水一生中有过三任太太,他最喜欢的是第三任太太周南。
1917年,张恨水被母亲牵着鼻子相亲,面前的“徐二小姐”让他眼前一亮。谁知新婚之夜掀開盖头见到的却是一个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女子。
这位“徐二小姐”竟是表妹徐大毛。张恨水懵了,但也无法推脱这位进门姑娘。无奈之下,他只得与徐大毛成婚,并给她改名为徐文淑。婚后,张恨水便离开家,携新婚妻子来到北京生活。
1919年,张恨水偶然间在一个收容所见到胡秋霞的照片,一见钟情。尽管押金已被他人付清,但张恨水还是出重金将胡秋霞纳为二室。
二人感情甚笃,还育有一子。1936年,17岁的女粉丝周南在一次义演中与张恨水相遇,两人一见钟情,周南亦义无反顾嫁给时已36岁的张恨水为三室。
婚后,张恨水亲自教导周南读书写画,两人兴趣相投,成为知音。然而,好景不长。1956年,周南被确诊患上末期乳腺癌。两年后周南因病去世,年仅45岁。
张恨水一生献身于文学,用他卓越的笔触描写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人物,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