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之于绘画

2024-03-05 04:04喻军
新民周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林风眠吴冠中画家

喻军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非人工绘制或者说较难通过人工完成的画面:奇幻的色调、新颖的构图和出人意表的场景......它具有现代派艺术的陌生化效应,说它抽象,其新奇独特确实超越了寻常的审美体验,却完全可以做到具象的逼真。它所提供的信息,是对以往造型经验的归结,允许设计者或命题者根据一个念头、一种想法即可生成不可预知的造境,打破认知中的障碍,甚而填补视觉经验的盲点。

Al绘画非常受设计行业欢迎,可通过一键式智能生成画作,提供深度合成模型和一站式图片处理功能。人们在利用它的同时,也加快了对它的开发和技术迭代。比如更高的生成质量(细节精度)、更广泛的应用领域(除插画、漫画、游戏外,还在电影特效、建筑与时尚设计领域发挥强项)、更强的个性化处理能力(满足用户“私家定制”的需求)、更好的交互体验(除与用户通过简单的指令交互,还可以进行语音、手势等交互体验)、更强的创新能力(根据用户需求,Al可发挥自我学习、提升和更新的能力)等。

Al作画不外乎将各种造型信息加以数字化处理;它的抽象化构成方式,也不外乎在形块结构、冷暖对比、强弱聚散中进行简化处理。由于它的储存能力超强,可以把几千年文明史上所有天才艺术家的视觉创造熔于一炉,再根据计算机程序把图形分解为点线、块面后转化为数字,再经由人的指令加以分析、强化、组合,实现智能化再造。它不仅可以代替画笔,还可以依据海量的知识库存,生成无数变幻莫测的图形和画面。只要随手拍摄一张不起眼的照片,无须更复杂的操作,而是一按鼠标,即可自动呈现缤纷多彩的、具有风格样式的构图。

它可以将相关知识转化为笔触数据和技法程序,在掌握了形体、变形、构图、色彩的前提下,模拟油画、水彩、版画或书法、水墨畫相应的笔法或刀法,包括运笔的刚柔、粗细、干湿、浓淡等变量,也一并囊括在内,可以说具备了创作一幅好画的各种客观条件。相应地,作为人工绘画创作,在未来智能化“专业画家”的比照下,其存在优势可能大为减弱。因为人工智能绘画所宣扬的是“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而手工绘画的能力,没有若干年甚至几十年的学习,断难具备较高的专业质素。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作为画家,你为绘画所付出的全部辛劳,尚不能确保其艺术成就和价值含量,那么在信息化、数字化的Al绘画面前,又该如何体现自己的专业优势呢?

人工智能发展之快,远超人们的想象。它们从处理信息过渡到创造内容,除了文字和语言反应能力外,其绘画能力也飞速提高,以至于只须简单的效果预设,便可生成一幅具有名家范的绘画作品。有人说从长远看,Al绘画会砸了画家们的饭碗,会让大量平面设计师失业,这种“威胁”确乎存在,且已不能用“长远”形容,而是十分现实的挑战。其中一些人,曾在平台上集体发起反AI活动。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不等于说一定是手工绘画的末路。因为它同时具有倒逼效应,促使画家们重新审视自我,开拓创新,构建人与时代、人与自然的新型审美关系,从而进入更具标识的艺术创造。当然这种新型关系的建立,不见得那么容易。就科技和艺术而言,除应看到它们本具一定的贯通性以外,也须充分认识到其内在精神的不可调和性。

近日,“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在中华艺术宫举办。展览汇聚林风眠吴冠中师生二人200件(组)代表性作品,为观众奉献一场林风眠吴冠中师生二人的史诗级艺术对话。展览以中轴对称的方式布展,“林风眠”与“吴冠中”两大个人展区左右对称,同时呈现两位艺术大家重要题材的比对展示与专题研究。

猜你喜欢
林风眠吴冠中画家
吴冠中的点线面
林风眠《静物·瓶花》
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剪影
吴冠中 山一程,水一程
林风眠:鹜影中增添一分清寂的幻想
林风眠与20世纪的中国艺术
吴冠中最负盛名者最遭物议
吴冠中《荷塘》为什么能拍出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