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热针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女性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及对性激素T、LH/FSH的影响

2024-03-04 09:47金钰钧靳鹏超陈淑彦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单纯性针法性激素

王 芬,金钰钧,靳鹏超,陈淑彦

1.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2.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民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我国的肥胖发生率也在逐年升高。据调查,2004年—2014年间中国成人全身性肥胖患病率升高了90%,腹型肥胖患病率升高了50%以上[1]。肥胖症作为一种慢性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于2013年美国医学协会明确将其定义为一种疾病。肥胖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继发性肥胖和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约占肥胖人群的95%,其发病原因与生活方式相关,尤其现代女性单纯性肥胖患者,多因饮食过多、活动量少导致摄入热量大于自身消耗的能量,引起脂肪在体内堆积过多、分布异常所致,是最常见的肥胖类型[2]。女性单纯性肥胖患者发生月经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甚至妇科癌症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体质量女性人群[3]。对于女性来说肥胖不单是体质量的增加,还可能会引起机体内分泌环境的异常,女性血液循环中性激素水平的分泌紊乱,脂肪组织又是性激素转化及发挥作用的重要场所,反过来可以影响脂肪组织的分布、数量和代谢[4-5]。目前人们都以控制饮食、运动锻炼来减轻体质量,但过程难以坚持,部分超重患者可能会采用口服西药治疗或手术治疗,但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甚至术后后遗症[6],停药后易反弹。众多研究发现穴位埋线在治疗肥胖症上疗效显著且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7]。故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周天热针法”配合穴位埋线法治疗女性单纯性肥胖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及对女性性激素T、LH/FSH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科室门诊收治的女性单纯性肥胖患者90例,将90例女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27.62±2.47)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57±2.32)年;治疗组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27.58±2.46)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45±2.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甘肃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号:2021-066-01)。

1.2 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8]中肥胖症诊断标准和中国针灸学会2015年发布的《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单纯性肥胖病》[9]执行。①体质量:标准体质量=[(身高-100)cm×0.9(kg),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亚太地区肥胖的重新定义和管理”,参考布罗卡方法,肥胖标准是基于体质量超过标准体质量20%的体质量;②体重指数(BMI):BMI=体质量(kg)/身高(m2),23 kg/m2≤BMI<24.9 kg/m2被认为超重,BMI≥25.0 kg/m2被认为肥胖;③脂肪百分比(F%):人体脂肪百分比(F%)=人体脂肪/体质量×100%,肥胖:女性≥30%。符合上述3项标准中的两项或两项以上,并排除其他原因(垂体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肥胖的个体,可诊断为单纯性肥胖。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标准;②女性;③年龄20~47岁;④近3个月内未服用过减肥药物(含激素类)或进行其他任何减肥治疗的患者;⑤在获知情权的基础上,自愿接受针灸、埋线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肥胖患者;②心、肝和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或其他可能影响性激素水平的疾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精神疾病患者;⑤对外来蛋白质过敏或疤痕体质者;⑥依从性差,无法坚持治疗者。

1.5 中止、脱落及剔除标准

①自行退回研究或失访;②未按既定方案诊疗;③发生非预期的严重不良事件;④资料不全,影响指标评价。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入组后,运动、饮食和埋线干预:①运动干预: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与慢跑等,每周3~5次,每次运动30 min;②饮食干预:低热量、低脂肪饮食,每日热量摄入不超过30Kcal/kg,三餐能量比分别为33.2%、41.1%和25.7%,禁止碳酸饮料、烟酒、油炸、奶油和其他高热量高糖食品,并建议不要在晚上7点后进食;③予穴位埋线治疗,主穴:中脘、梁门、天枢、大横、气海、关元、水道和带脉,搭配穴位:局部阿是穴(脂肪丰厚的区域)。胃肠腑实型配合谷、内庭;肝郁气滞型配肝俞、太冲;脾虚湿阻型配脾俞、阴陵泉;脾肾阳虚型配脾俞、肾俞。操作方法:患者取适宜体位,常规消毒腧穴局部皮肤,操作者戴无菌手套,手持无菌镊子,采用套管针埋线法,医用“2-0”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取一个合适的长度,将其穿入针管,另一半朝针管折叠;操作者将左手拇指和食指放在穴位两侧,绷紧局部皮肤;右手迅速握住针头,将其刺入穴位,慢慢地将其推入所需的深度;当出现针感时,在推动针芯的同时缩回针管,从而将可吸收的外科缝线植入穴位;按压针孔,并在针孔外部贴上医用胶带。指导患者埋线当天不要淋浴,避免出汗,8 h内穴位处不要接触水。疗程:每2周1次,连续8周(月经期暂停治疗)。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行周天热针法。主穴:气海。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腧穴局部皮肤,采用0.22 mm×40 mm毫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操作者进针时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在所取穴位处,右手持针缓慢进针,直刺约26.6~40.0 mm;进针后,采用缓慢提插、捻转,促使气至,并寻找针感最强之处;得气后行温通针法,即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用力向前捻按9次,操作者感针下沉紧时,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小幅度重插轻提9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9次,针尖顶着有感应的部位推弩守气,使针下继续沉紧,同时押手在气海穴上部施以关闭法,促使温热舒适感传导至下腹、腰背、头面和胸,守气3~5 min,操作完毕,即可按常规操作起针,同时按压针孔。针后穴位埋线同对照组。

3 疗效观察

均在治疗前、治疗第8周后测量与评定。

3.1 临床疗效标准

根据第五届全国肥胖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疗效评价标准[10]:痊愈:体质量下降>80%,BMI接近24 kg/m2,女性F%接近30%;显效:体质量下降30%~70%,BMI下降≥4 kg/m2,F%下降≥5%;有效:体质量下降25%~30%,BMI下降2~4 kg/m2,F%下降3%~5%;无效:体质量下降<25%,BMI下降<2 kg/m2,F%下降<3%。

3.2 基础指标测定

体质量、脂肪百分比(F%)均采用HBF-306型欧姆龙身体脂肪电子测量称测量;体重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和腰臀比(WHR),腰围:髂骨上缘与第12肋骨下缘连线的终点,沿水平方向围绕1周;臀围:双腿并拢直立,双臂自然下垂,卷尺水平放置在前耻骨联合和后臀大肌凸起部分。

3.3 生化指标测定

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睾酮(Testosterone,T)性激素水平的测定要求被检查者于月经来潮2~3 d,空腹抽静脉血留取样本。所有样本皆由甘肃省中医院检验科统一检测。

3.4 安全性评价

记录研究期间患者有无晕针、皮下出血、疼痛或局部感染等不良反应,并对其进行回访跟踪,记录在册。

3.5 统计学处理

3.6 结果

3.6.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6.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肥胖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体质量、腰围(WC)、臀围(HC)和腰臀比(WHR)在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肥胖程度比较

3.6.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F%、血清T和LH/FSH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LH/FSH和睾酮(T)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F%、血清T和LH/FSH水平比较

4 讨论

肥胖症属于中医“膏人”“肥人”范畴。肥胖在中医学文献上有较多记载。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云:“盖人之肥瘦,由血气虚实使之然也……故血实气虚则肥,气实血虚则瘦。”朱丹溪《脉因证治》云:“肥人沉困怠惰是气虚。”《景岳全书》中记载:“肥人者柔盛于刚,阴盛于阳也……故肥人多有气虚。”从古代医家记载上可以得出,单纯性肥胖患者多为气虚引起,其基本病机为阳气亏虚,由于阳气亏虚无以推动水湿运行,从而留饮成痰,痰饮内停导致肥胖。治疗上以益气温阳、运化水湿为主,而在中医的脏腑功能中脾主运化水湿,其作为后天之本运化水湿功能失调,痰饮等病理产物易生成。肾为人体先天之本,主水,是指依靠肾的气化温煦与推动作用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本研究以益气温阳、化湿行水为取穴原则,气海为“元气之海”,具有补气调气、温中益肾之功;关元为元气交会之处,具有大补元阳、温肾散寒之功。同时,关元又为小肠募穴,能够泌别清浊、通利二便;水道顾名思义有通利水道之意,给水湿痰浊以出路,又可治夫人月经病;中脘穴虽然位于任脉上,但为胃之募穴,与位于足阳明经上的天枢、梁门共同起到理气健脾、通调肠胃之功;诸穴合用,可以健脾和胃、益气温阳和化湿祛浊。

目前针灸减肥是临床上绿色有效且无副作用的减肥方法。穴位埋线属于针灸减肥方法多元化的一种,是将可吸收蛋白线“久留”穴内对机体产生的刺激,加快机体新陈代谢,能量代谢加快,促进脂肪分解,最终实现体质量下降、BMI降低和腰围缩小的效果。研究证实,俞募配穴埋线法可显著降低单纯性肥胖患者的BMI、体脂率、腰围、臀围、腹围和腰臀比[11]。临床研究提示,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穴位埋线治疗后,除了体质量、体脂率等的下降,内脏脂肪指数及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能够改善脂肪的良性再分布,减少内脏脂肪[12]。本研究选择女性单纯性肥胖患者,就是为了在改善肥胖程度的同时,观察对女性性激素的调节。肥胖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常见临床表现之一,据统计50%~75%的PCOS患者存在超重或肥胖,肥胖不仅能够加重PCOS的胰岛素抵抗而且抑制排卵功能[13]。有研究发现[14-15],肥胖女童的LH明显高于正常女童,BMI越高,LH亦高,说明肥胖患者BMI指数与LH呈正相关。目前针灸、穴位埋线调节女性性激素的报道较少,但也有研究证实针刺或穴位埋线可以调节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分泌,从而改善卵巢功能,促进卵泡排出,良性调节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与孕酮(P)等正常分泌[16-17]。有动物实验[18]发现针刺可使PCOS大鼠性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多囊卵巢得到改善。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BMI、HC、WC、WHR和F%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LH/FSH比值和睾酮(T)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周天热针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不仅可减轻患者的肥胖程度,还可以对女性血清中的性激素进行良性调节,同时发现在治疗期间部分患者失眠、月经不调和长期便秘的症状得到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周天热针法是郑魁山教授亲传弟子方晓丽教授对温通针法临床应用的发挥,该手法能激发经气并通过推弩守气,推动气血运行,使气至病所,方晓丽教授在临床上用以治疗脾胃病、妇科月经病及肩背腰部寒冷不适诸症常获良效,由于在气海穴操作温通针法可使针感沿督脉任脉循行,古代医家认为任督二脉通即为小周天[19],周天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术语,是观测天象者眼睛所看到的天体上的大圆周,故命名该手法为“周天热针法”。周天热针法针刺由浅层渐入深层,配合捻转提插手法能激发经气,待针下沉紧后推弩守气,左手押手施关闭法,以推动任督二脉气血循环,促使针感沿小周天运行。周天热针法的术式及理论以“温”“补”为手段,以“通”为目的,在气海穴施以该手法使任督二脉相通,达到阴阳气血相和。中医角度来讲,单纯性肥胖是因为机体的气化功能降低,无以化痰除湿,气海穴是可以补益固气,治疗一切气虚引起的疾病。任督二脉又贯穿于上中下三焦,通过脏腑经络与三焦密切相关。三焦气化功能如常,则气血津液生化有源、化生有序;三焦气化功能失常则元气虚衰,气血化生不足。阳化气不足而阴成形有余,而痰湿内生;三焦主通调水道,又是水液升降之道路,三焦气化不利则水液代谢失调而水湿停聚导致水凝痰聚乃肥胖形成之根本[20]。任脉又主一身之阴,女子得之以妊养也,任脉之气相通,则胞宫得以濡养。西医角度来讲任督二脉穴位埋线可以调节妇女月经也就参与了女性的神经-内分泌系统[21]。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具有优势互补的增效作用。

综上所述,“周天热针法”与穴位埋线法相结合治疗女性单纯性肥胖是安全有效的,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肥胖程度,而且可以良性调节女性性激素的分泌,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笔者团队认为机制可能是周天热针法治疗通过调节机体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维持女性性激素的相对稳定。

猜你喜欢
单纯性针法性激素
肺动脉高压与性激素相关性研究进展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慢性焦虑刺激对成年雌性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月经不调30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