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市玉堂小学 谢 涛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它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著名作家秦牧说:“精彩的比喻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这足以说明比喻的神奇魅力。可以说,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一篇文章若恰当运用几个新颖、形象、传神的比喻句,就可以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情节更加感人,从而为文章锦上添花。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比喻修辞的使用方法,并挥动这根“魔棒”,点出华美的文章。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简洁、醒目、出彩的标题,能让人眼前一亮,可为文章增辉添色。若标题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标题会更加光彩夺目,可这首先要求我们要准确理解题意,能借助比喻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其次要求比喻新颖独特,简短雅致,闪耀诗意的光芒。
例如琦君的《桂花雨》一文的标题就很唯美,很浪漫,很有画面感。文中摇桂花、收桂花时的场景给读者留下了“照相式”记忆:一个可爱、活泼的小女孩抱着桂花树,帮大人使劲地摇啊摇,桂花好像雨点般纷纷落下,飘落在人们的头发上、颈脖上、衣服上。小女孩沉浸在这花香飘溢的桂花雨之中,感到无比快乐和喜悦,以至于多年以后,她依旧对美好的童年难以忘怀。家乡充满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有缤纷洒落的桂花雨,有将桂花雨馈赠全家人的那份快乐和幸福。喝着桂花茶,吃着用桂花做的糕饼、桂花卤,桂花已然成为母亲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家乡的这棵桂花树是唯一的,是无法替代的,这是母亲思想情感的寄托,也是一种难以忘却的情怀。
一个好的开头对一篇文章来说至关重要,就像为一首乐曲定下一个基调,或是为一场演出拉开帷幕,能产生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其中一种开头法就是开头设喻,更能引起读者对说明对象的兴趣,引发一种必欲读之而后快的感觉。
例如冯骥才的《刷子李》一文开头写道:“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作者通过巧妙、新颖的比喻,创造了一串具有蒙太奇效果的意象流,通过看似平淡的叙述,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刷好的一间屋子”有多美。
作者把刷好的屋子给人的感觉比作“升天一般美”,可谓巧妙至极。由于“升天一般美”没有具体可感的形象,因此作者利用一个能勾起读者无限遐想的物象作比,避实就虚,化实为虚,使读者开放思想。就像中国画中的“计白当黑”手法,借助一片留白使画面更加空灵,更能引发读者想象。用这样美好、虚幻的事物比喻“刷好的一间屋子”,使人感到亲切、生动,表现了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在文章中运用比喻修辞,会让文章丽姿尽显、活灵活现。有时一个贴切而形象的比喻句,能对全文的谋篇布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比喻进行描写,可以生动逼真、淋漓尽致地表现事物的特征;用比喻抒情,可以化无形为有形,使情感显得真挚而感人;用比喻说理,可以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由此可见,比喻好比调制菜肴的味精,只要巧妙运用,就能使文章味美津然。
例如郑振铎的《猫》一文中,有一个经典的比喻句:“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里的“梅花”是指猫的脚印。梅花的形态固然与猫爪印有相似性,但这里用梅花作比,更多则是源于情感。梅花名列“四君子”之首,深受人们喜爱。而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作为点缀,增添了几许雅致的韵味,一如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桃花笺”。猫在稿纸上踩印梅花,让人感受它是一个个性鲜明的“泼小子”,甚至有时就是一位“圣战斗士”。这样的描写既形象逼真,又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本来踩脏稿纸令人气恼,作者却赋予它一种美的形象——梅花,可见作者对猫的行为不仅充满欣赏,还有一股浓浓的爱意流淌其间,读来令人感动。我们似乎从中读到了人爱猫、猫亲人、人更爱猫的情感发展脉络,它如涓涓细流,丰润着我们的心灵,带我们进入这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之中。
好文章的结尾要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为了增加文章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想象和回味的余地,我们可以使用比喻结尾,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含义隽永,读后满口余香,同时使主题得到升华,给读者诸多启迪,可谓一箭双雕。
例如郭沫若的《白鹭》一文结尾写道:“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作者用诗作比,照应开头,并进一步把白鹭比作“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更加突出表现了白鹭寻常、朴素却含有无限美的内蕴,这种美需要人们去发现,并在发现的过程中得以理解。这个比喻句不仅照应了前文描写、刻画的白鹭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平凡而美好的事物的赞美,对朴素、高洁的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还启发人们去寻求平凡事物中的美好。
同学们,去采撷瑰丽的比喻句吧,去寻找这根“童话中的魔棒”吧!愿你能用课文中学到的比喻修辞,根除写作时语言苍白、生硬、艰涩的弊病,借助它为文章增光添彩,让你的习作语言更加绚丽多彩、赏心悦目,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