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曹植诗赋缘情研究》
作者:于国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7261-5
出版时间:2020 年10 月
定价:88 元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便开始了“诗言志”的传统。到了汉末,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儒家大一统的地位被动摇,曾经的习惯和思想被打破,党禁之祸与人物品评的风尚是儒家大一统思想与当时的政治格局相抵牾的集中和具体表现。魏晋时期,士人逐渐摆脱政治和经学的束缚,更加注重追求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抒发,以“诗缘情”为主的主情说在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建安时期尤以曹植的诗赋缘情更为明显和突出,其诗赋创作也因情真意切而具有较高的文学成就。以曹植为引领的诗赋缘情不仅在建安文学中具有重要影响,乃至建安之后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国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曹植诗赋缘情研究》主要从曹植的亲情世界、爱情世界、友情世界与文学表达等方面探究曹植诗赋缘情说,有理有据。笔者欲以曹植关于亲情、爱情、友情的创作为基础,探究曹植诗赋中的情感表达。
汉代朝廷重要党人一心以国家为重,不惜以命直谏,终都惨遭杀害,这使得士人的心态开始变化,寻求自我的独立精神和人格,为魏晋之间士人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魏晋时期,以曹操为首的唯才是问择贤标准更是打破了儒家的礼义廉耻之道德原则,曹操的《选举令》《求贤令》《举贤勿拘品行令》《敕有司取士无废偏短令》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现象。曹植为曹操之子,才情极高,起初颇受曹操赏识。但其任性自然的性格与君王之治不甚相符,之后经历了得意之年,又因政治格局的变化和个人情感的奔放使得诗风发生变化,这是构成其失意的主要因素,曹植的诗赋便是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和多情的情感世界中主张缘情之作。曹植在文学主张上认为人各有喜好,同时也认为各种文学都有其可采之处,正如其所说:“兰茝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又如:“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但曹植还曾说道:“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他的志向在于“勠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曹植认为辞赋不是用来赞扬大义、实现功名成就的,这从侧面说明曹植的文学创作重在从本心出发,因情写情,不重功利。
曹植诗赋缘情的表现具体可从曹植诗赋的内容中觉察出来。曹植关于亲情的诗赋创作缘于其对亲人的真情实感。曹植曾写过关于父亲曹操、母亲卞后、兄长曹丕与曹彰等众多亲人的诗赋创作。有对父亲曹操的赞美之作《登台赋》《责躬》,对父亲的思念之作《灵芝篇》《怀亲赋》等。在《赠白马王彪》的首章中曹植便说“愤而成篇”,表明此文因为悲愤而创作,之后更是表达了对其兄曹彰逝去的感叹“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曹植对于魏文帝曹丕的感情则较为复杂和矛盾,有《斗鸡》《侍太子坐》等描写与曹丕一同游玩的欢乐的作品,有《娱宾赋》等赞美曹丕之作,还有《七步诗》等表达手足残害的悲痛之感的诗作。作为建安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歌摆脱了汉代诗歌“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文学教旨,转向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曹植的爱情诗赋从真情实感出发,突破礼教的束缚,描写和表达了各类爱情中的感受。有相聚时的欢乐,曹植写下了《芙蓉赋》;受到地域和人为阻隔而无法相恋相守,曹植便写下《杂诗·其一》(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感婚赋》《慜志赋(并序)》;有因分离而相思,曹植写下《静思赋》《闺情》《朔风诗》;有一方被抛弃的哀愁与痛苦,写下《七哀诗》《出妇赋》。除此之外,曹植的爱情诗赋创作还有《慜志赋(并序)》,描写了一个已婚女子的爱恋,虽于礼不合,却因情而起;《洛神赋》则以浪漫的想象描写了与神女相遇、相识却终因人神之别不能相守的遗憾爱情。曹植关于友情的诗赋创作中亦体现出了缘情的创作特色。与友人一起游玩是如此欢乐,便有“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公宴》)之作,希望能这样恣意洒脱地与友人共同游玩千年;曹植感叹与友人应瑒、应璩二兄弟即将分离,写下了《送应氏二首》,饱含着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还有欲救助友人的《赠丁仪》和因没能营救成功而对友人心生愧疚之作《野田黄雀行》。曹植诗赋的字字句句缘情而作,直抒己意。
曹植诗赋的创作有明显的缘情特征,与其同时期的其他诗人亦有此倾向。曹丕的《悼夭赋》《寡妇赋》、徐干的《哀别赋》、王璨的《登楼赋》等都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曹植缘情的文学创作思想还影响了后世,明代的“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竟陵派”重真情,清代的袁枚诗重性灵等,都受到了缘情说的影响。由此可见,曹植的缘情说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