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的宇宙云图

2024-03-04 03:13刘慈欣
读者 2024年5期
关键词:山脊图景洪水

刘慈欣

文明的历程,就是人类越看越远的历程。随着视野的延伸,人们所知道的宇宙变得越来越大。

我小的时候生活在太行山区,那时远方的山脊线在我眼中是很奇妙的东西。看着那条以空旷的天空为背景的山脊线,我总是好奇山的那边会有什么东西。渐渐地,我开始想象山那边有一个很神奇的世界。对于那时的我,那条山脊线就是世界的边缘。对人类的远古祖先来说,这种感觉可能常常出现,在那时的人们眼中,可能一个山谷就是世界的全部。

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出现过对覆盖全世界的大洪水的叙述,以至人们曾认为地球真有过一个大洪水时代。其实这可能是一个误解,因为神话中的“世界”概念与今天的大不相同。比如《圣经》中的大洪水,书中称这是一场席卷全世界的大洪水,但那个“世界”只包括地中海地区极其有限的范围,那次洪水也只是一次地区性洪水而已。即使黑海海水灌入地中海的猜测成立,它离现今意义上的世界性洪灾也还差得远。

后来,人类的世界视野扩展到整个地球,并延伸到星空。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类所认识的宇宙仍然只有太阳系大小,土星和海王星就是宇宙的边缘。恒星视差的发现,使人类眼中的宇宙尺度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飞跃,但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仍然认为银河系就是宇宙的全部。现在,可观测的宇宙尺度已经扩展到数百亿光年,这已经是人类的想象力难以把握的巨大存在。而平行宇宙理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巨大的宇宙并非存在的全部,可能也只是沧海一粟。

我一直认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妙的故事,不是吟游诗人唱出来的,也不是作家写出来的,这样的故事是科学讲出来的。科学所讲的故事,其宏伟壮丽、曲折幽深、恐怖神秘,甚至浪漫和多愁善感,都远超文学故事。

说到科学传播,我不由得生出诸多感慨。相对于有着明确现实意义的应用科学和技术,每个人更应该了解的其实是最基础的科学理论,以及其最前沿的进展,因为这是人类眼中宇宙和大自然的最新图景。如果一个人,从降生起直到老死,都没有走出过家门,这无疑是十分悲惨的。而我们如果对超出我们视觉的宏大和微小的世界毫无了解,思想每天都在生活和工作的范围里徘徊,那就等于在精神上一辈子没走出过家门,这无疑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曾经,基础科学的最新理论对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经典力学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莫不如此。但后来,这种影响渐渐消失了,基础科学,特别是理论物理学,变成了象牙塔上的空中楼阁,离社会生活越来越远。如果要找出一个分界点的话,那就是量子力学,大众正是在量子力学出现之后才对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渐感陌生的。相对于包括相对论在内的基于决定论的古典理论,量子力学以后的物理学显现出全新的哲学面貌,对人们所习惯和熟悉的认知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挑战。于是产生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在科学技术飞快改变着人类生活的同时,科学的最新世界观却鲜为人知,社会公众眼中与科学家眼中的大自然和宇宙图景的差距越来越大——公众眼中的宇宙仍是一幅古典的图景——这种认知的差距可能成为社会进步的一大障碍。

例如,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宇宙,而平行宇宙理论的出现,使宇宙的广阔度又增加了许多个数量级,使人迹未至的苍茫空间又复制了无数份。这种宇宙与人类在大小上的对比令人触目惊心,这种对比其实是一个明确无误的哲学上的启示,召唤着人类走出灰尘般的地球摇篮,去填补那巨大的空白,这种开拓和扩张不仅是文明的使命,更是生命的本质。但是现在,人们显然没有感受到这种召唤,他们仍沉浸在古典的宇宙图景中,在以人类为中心的幻觉里得过且过。

基础科学日益远离大众,有可能使人类躺在技术的安乐窝中再次进入蒙昧时代,而社会,急需第二次科学启蒙运动。

(秋山明摘自人民邮电出版社《隐藏的现实:平行宇宙是什么》一书,本刊节选,刘 宏图)

猜你喜欢
山脊图景洪水
Saving the life of a wolf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黄昏
在沙碱地绘出幸福图景
艾家河描绘新图景
山脊新能源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又见洪水(外二首)
洪水来了
基于约束连接方向的最速上升法提取山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