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是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是远古时期人们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故事。神话故事有很多,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神话故事吧!
什么是神话故事
神话是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和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期,人类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创造的。
远古时期,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未知探索以及渴望不灭的追求,所以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使人类对这种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的心理,从而产生了神话这类文学作品。
《山海经》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初期至汉代初期,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
《山海经》包含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等方面内容,是上古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展示了远古的文化,记录了大荒时期的生活状态与人们的思想活动,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大禹治水的传说
相传,尧在位时连年降雨,黄河水势猛涨,泛滥成灾。洪水淹没了广阔的原野、茂密的森林和许多村庄,百姓流离失所,被迫逃往深山的岩洞中避难。
尧任用禹的父亲鲧来治水。鲧采用了堵的方法,费时九年,虽呕心沥血,但黄河水仍然没被治服。尧已经很老了,便将首领之位让给了贤明的舜。
百姓的惨状让舜寝食难安,他决定任用鲧的儿子禹来治理洪水。禹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如果自己治水不力,对于早已无家可归的百姓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他请来有威望的长者共商治水大计,经过激烈的争论,他们决定用疏导的方法将黄河水引走。禹告别了妻子,踏上了漫长的治水之路。
那时人烟稀少,除了河流就是深沟和荒山野岭,禹只能边开路边前进,足迹几乎踏遍了当时的整个中国。他在各地勘察、测量、规划,并和人们一起运石伐木、开河挖渠,使治水这项浩大的工程在风霜雨雪中艰难地进行着。
禹治水十三年,据说,有一次他在家门前经过,恰逢儿子出世,他也没有进去看一眼。和他一起劳动的百姓见了,都十分感动。
禹带领百姓从积石山一路疏通黄河河道。他们走到黄河中游时,发现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禹命人将山劈开一个大的豁口。被困的黄河水如开闸般狂泻而出,水声震耳欲聋。禹将此处命名为“龙门”。
禹顺着水流的方向繼续前进,又发现有一座大山挡住了水道,便命人将此山凿开三道门,分别命名为“神门”“鬼门”“人门”,这就是今天著名的三门峡。
禹的足迹遍布黄河两岸,黄河水终于被治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