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助力共同富裕的苏州经验

2024-03-03 12:51王志斌王晓路苏小娟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农村经济 2024年2期
关键词:苏州市集体经济苏州

王志斌 王晓路 苏小娟 姚 琴 闵 晨/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苏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科学规划城乡融合。《苏州市“十四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向生活困难群众倾斜,逐步覆盖全部常住人口,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服务体制和资源配置机制,做到上下衔接、区域协调。《苏州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设置了45项苏州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标,并坚持以共同富裕为价值追求,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片区协同统筹发展。苏州对标浙江“千万工程”,以点带面、点线结合,以片区化建设为路径,强片拓面,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县域共同富裕。《澄湖地区协同发展规划》将澄湖周边甪直、同里、周庄和锦溪4个乡镇统筹纳入研究范围,围绕“生态澄湖、诗意水乡”总体目标,全力将澄湖地区打造为新时代鱼米之乡样板区、生态价值转换先行区、农文旅联动发展示范区和市域一体化协同发展试验区。《环长漾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暨桑基鱼塘保护发展规划》涵盖七都镇、震泽镇、平望镇和横扇街道19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以片区协同发展传承弘扬江南优秀农耕文明,厚植“最江南”底色。

市场化促进要素互动。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宅基地确权颁证等,让农民放心进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苏州市户籍准入管理办法》,打通了城乡户籍无障碍迁移渠道。苏州积极鼓励盘活存量土地,促进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统筹“263”“331”“三优三保”等专项行动,创新开展治违、治污、治隐患“三治”行动,差别化制定水电气等资源价格,利用市场倒逼低端落后产能淘汰。制定完善高质量发展产业扶持政策,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热情,鼓励城市工商资本下乡,积极推动村企联动,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合作社。吴江震泽镇齐心村2009年由村干部带头成立齐心粮食生产合作社,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发展道路,“长漾大米”获评苏州优质大米金奖。2022年齐心村“两委”成立劳务合作社,吸纳本村闲置劳动力,累计派出临时劳务800多人次,全面参与到齐心村特色田园乡村项目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月人均收入增加3000多元。

循环农业助力增收。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自2012年以来,积极探索实践“稻麦生产-秸秆收集利用-规模养殖-粪污肥料化-稻麦生产”生态循环产业链,形成了“一片田、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的现代农牧循环模式,成功获评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太仓市坚持“片区化”理念,打破村域、镇域界限,将东林“循环农业”模式推广到周边村,加快永丰村农渔循环产业体系建设,探索雅鹿村蔬菜种植循环农业新业态。2023年,《太仓-昆山-常熟协同区生态循环农业暨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发布,太仓、昆山、常熟“边界携手、三地并进”乡村振兴协作框架协议签署,在协同区内试点布局东林农场农牧循环、独溇小海农渔循环、勤力农渔综合种养、璜泾园区粮蔬循环、小泾稻鸭共生循环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产业集群。

抱团发展壮大集体实力。不同地区的村庄,资源禀赋不一样,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也不一样。苏州积极鼓励村与村之间抱团发展,集中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发展强村公司,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2015年,吴江区联合薄弱村成立苏州市吴江惠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吴中区临湖镇采莲村、前塘村、灵湖村联合成立了苏州众村联合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吴中区联合薄弱村成立苏州市吴中区众联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太仓市村村联动抱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案例入选江苏省农村改革试验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太仓市建立集体经济联合抱团发展平台28个,投资项目38个,总投资近14亿元,年增加村集体收益超8000万元。

金融创新助推共同富裕。苏州市想方设法拓宽村级集体经济融资渠道,积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稳妥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有序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资产股份等依法合规抵押贷款业务。同时,积极发展“共富基金”“乡村振兴投资基金”等,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12年苏州农发集团成立苏州农发基金,2020年初设立“苏州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母基金”,以5亿元基金累计撬动了80.82亿元市场化资金,为苏州18个乡镇29个项目提供支持。昆山设立“百村共富”基金,加强市级统筹,项目化投资市国有企业优质的项目、股权和基金等,提高投资收益。同时持续增强“昆农贷”资金池支农力度,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昆农贷”资金池支持对象,增设“百村共富支持贷”。

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水平

加快形成农村公共服务财政合理分担机制。苏州市早在2006年就开始在枫桥街道开展“政经分开”试点工作,而后其他地区也相继开展试点。2022年明确提出要推广政经分开机制,持续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加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力度,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农村公共服务财政分担上,张家港提出对经济相对一般村及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元以下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不含涉农社区),按照村人口规模给予每人每年110元的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补助,专项用于村集体运转保障等公共事务支出,市、镇财政分别承担30%和70%。昆山市确定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明确提出行政管理类、社会公益类等15个项目费用由市、区镇两级财政承担,村民福利等7个项目费用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

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农村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如果都由政府统一提供公共服务,运行成本势必会比较大。随着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成立了不少集体所有的新型经营主体,这些主体可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承担起维护本地农村公共服务的任务。这既可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又可以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参与服务工作的农民也可以获得一部分收入,可谓“一举三得”。

持续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苏州持续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进程,逐步打造出“让城市更向往”的乡村“亮眼名片”。自2011年以来,苏州累计建成4100个市级特色康居乡村,85个特色康居示范区,92个特色精品乡村,71个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基本实现集聚提升类和特色保护类村庄全覆盖,特色康居(宜居)乡村占比达99%,全市长效管护行政村占比达100%。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占比达100%。

强化帮扶缩小内部收入差距

落实薄弱村帮扶主体责任。苏州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但内部也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2022年苏州市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931万元,是江苏省村均经营性收入的4.2倍,但内部差距明显。2022年,苏州有26.24%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00万元,有46%的村超过700万元,有64.6%的村超过500万元,但也有10.64%的村(129个)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20万元)。可见,苏州农村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有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在共同富裕思想的指引下,苏州市认真落实薄弱村帮扶主体责任,持续开展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通过帮扶,许多曾经的薄弱村走上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创新提高薄弱村认定标准。2018年,按照苏州市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选定100个相对薄弱村,将薄弱村收入目标提高到年稳定性收入250万元,同时考虑到行政村合并后村集体规模变大,虽然年稳定性收入可以达到250万元,但集体经济发展依然相对薄弱,所以增加了一个可选择的相对指标——人均年稳定性收入1000元以上。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并行,更加体现帮扶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精准性。至2020年底,这100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村均年稳定性收入达到444万元,人均稳定性收入达到1379元。2021年,选定50个2020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低于400万元或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200元的行政村作为新一轮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

加大薄弱村政策扶持力度。设立相对薄弱村扶持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重点支持薄弱村载体项目建设。2020年开发了“苏扶保”综合保险产品,专门对薄弱村村民开展重大疾病、因病住院补充保障及意外身故保障,防止薄弱村村民发生因病返贫现象。支持相对薄弱村产生的补充耕地指标在市(区)或市级交易平台进行有偿调剂,调剂收入主要留在所在村。相对薄弱村通过建设用地复垦为农用地(耕地)所产生的各类涉土指标可优先用于本村“一村两楼宇”项目建设或本村其他集体经济发展用地需求。苏州早在2010年就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对因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使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的区域内的有关组织和个人给予补偿。目前依据第五轮生态补偿政策,对水稻田和生态公益林分别按照每亩420元和每亩250元予以生态补偿,对水源地村、生态湿地村按照相关标准分别给予每村80万~160万元生态补偿。□

猜你喜欢
苏州市集体经济苏州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市坚持“三聚焦” 为民服务办实事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苏州一光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苏州十二忆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