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晨
2014 年10 月,西非布基納法索的民怨沸腾,上百万群众走上街头抗议,罢工、游行及暴动在各地发生。总统龚保雷在铁腕支配政局27 年后,最终下台并流亡邻国科特迪瓦。金融专家卡波雷在次年举行的大选中获胜后,显然缺乏龚保雷对北方穆斯林社会的掌握,布国未来的最大挑战将由龚的专权问题,转为如何扼制原教旨圣战组织的扩张。
卡波雷由于无能对付圣战组织,在2022 年初遭军方政变罢黜,但政变领袖达米巴中校执政8 个月后,再遭易卜拉欣·特拉奥雷中尉推翻。这位年轻的中尉成为新的国家元首后,似乎比卡波雷或达米巴中校都更有群众魅力,他的风格及言论有意唤起人们对布国最著名的革命家—托马·桑卡拉的记忆,他也将桑卡拉明订为布国的民族英雄。
特拉奥雷虽然标榜承继桑卡拉的精神,但桑卡拉已经是历史符号,今日现实中的人与事也必然有所不同。桑卡拉面对是如何坚持理念推进社会改革,然而壮志未酬身先死;特拉奥雷陷入的则是严峻的反恐战争,悲惨的杀戮及仇恨正在布国越演越烈。
桑卡拉是个试图超越诸多既定框架的革新者。他出身莫西族与富拉尼族之间的通婚族群,因此在布国社会属于血统不纯粹的身份模糊者。他的家族背景带来基督教及伊斯兰影响,但后来却成为唯物主义者,能将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与《圣经》及《古兰经》相提并论而不觉违和。他与苏联及卡扎菲的利比亚虽有所来往,又为了避免成为附庸而保持距离。
诸多超出常轨道的做法,使得桑卡拉能够超越狭隘的条条框框。一个常被提及的例子就是他将布国原本的国名“上伏塔”改为“布基纳法索”。“布基纳”与“法索”两词分别取自布国的两种主要语言,前者是莫西语的“正直者”之意,后者在迪乌拉语中指“祖国”,这一国家名称本身就意在体现布国的多元,跨越部族的界线。
为了提升男性的性别意识,桑卡拉发起全国男性每月一次的“市场购物日”,要让男性对上市场买菜不再陌生;由于沙漠化是布国的严重问题,他首倡在萨赫勒干旱地带种树的绿色长城计划,并动员全民栽植树木;为夯实经济主权,他推动粮食的在地生产及消费,提倡人民穿着本国布料服饰。
桑卡拉对政治涉及的暴力有着不同寻常的思考,在1985 年一次著名的受访中,他被问到如何面对反对自己的人,他的回答清醒而诚实:在战场上或许只能尽速结束对方生命,减少其无谓的痛苦;在一般的情况下,应该给予敌人机会,期待对方知道彼此即使意见不同,仍然可以就事论事地讨论。他甚至释放了一些曾囚禁甚至准备杀害他的敌人。
一种以清醒超离盲目桎梏的态度,似乎贯穿着桑卡拉的思考及行事,但是也使得这个人未曾建构有力的靠山及利益联盟。1987 年刺杀并推翻桑卡拉的龚保雷更凡俗,戴着劳力士表,愿意与各种商人及酋长打好关系,他反对桑卡拉这个曾经的密友在坚持理念中变得越来越远,决定自己取而代之。但或许桑卡拉也早已有所预料,只不过视死如归。
在贫困、遭遇国内外反对、识字率仅有8% 的布国,桑卡拉或许从来没有机会成功,但他当年的努力即使曾被压制,也在今日持续被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