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积累,迁移运用

2024-03-03 12:02罗素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国色邻人楚王

罗素

考点概述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查考生对古代文献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突出对考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了高考命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

在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中,考生要注意联系学习过的文言文课文,强化文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迁移能力,构建自己的文言文阅读知识网络,与第一轮复习的高考考点进行整合归纳,理清每个考点究竟包含了哪些考查内容,明确每个考点所考查的能力点是什么,通常会怎么考,考点与考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始终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知识(能力)”这一原则,即试题文本材料是课外的,但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却是课内学习必须掌握的,是可以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的。

“回归教材”,我们会发现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涉及的重点实词(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用词及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见虚词、特殊文言句式(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等基础知识都与教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回归教材”复习时,考生要重视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用词、文言文重点实词、常见虚词、特殊文言句式等内容的梳理、归纳和积累,将其序列化、网络化、系统化。如“除”字使用非常频繁,这个字置于官职的前后,就一定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不能理解成“撤职”。从这个字,可以牵引出官员官职的转换、调动、升降的实词,如“擢”(提拔)、“迁”(调任)、“知”(任、做)、“谪”(贬官)、“拜”(任命)、“改”(改任)、“致仕”(辞官)、“乞骸骨”(请求不做官,回家养老)等。再如“寻”字,是“不久或刚刚”的意思,使用率高。从这个字,可以牵引出时间长短方面的实词,如“须臾”(一会儿)、“既儿”(一会儿、不久)、“旋”(很快)、“倾”(一会儿)等。同样,与帝王关联的词,如“诏”字,是指皇上或朝廷的命令、指示、诏书、文告,可以牵引出“敕”(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辟”(君主或征召)、“策”(帝王對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宸”(帝王住的地方,宫殿)、“觐”(朝见帝王)、“冕”(帝王的礼帽)等。

备考文言文阅读不仅要熟练掌握课内知识,还要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知识迁移是指在不同的情境中,将已经学会的知识或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中。为了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备考时,考生可以将课内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考题连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材料一: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①。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齐人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失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不姝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矣。

楚人有担山雉者,路人问:“何鸟也?”担山雉者欺之,曰:“凤皇也。”路人曰:“我闻有凤皇,今直见之,汝贩之乎?”曰:“然。”则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皇,贵,欲以献之,遂闻楚王。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殃可销。”于是遽而弃于远野。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却立:“敢贺王,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王问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节选自《尹文子·大道上》)

材料二:夫谗佞之徒,国之蟊贼也。争荣华于旦夕,竞势利于市朝。以其谄谀之姿,恶忠贤之在己上;奸邪之志,恐富贵之不我先。令色巧言,以亲于上;先意承旨,以悦于君。朝有千臣昭公去国而方悟弓无九石宣王终身而不知。以疏间亲,宋有伊戾之祸;以邪败正,楚有郤宛之诛。斯乃暗主庸君之所迷惑,忠臣孝子之可泣冤。故藂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此奸佞之危也!斯二者,危国之本。

(节选自李世民《帝范六·去谗篇》)

〔注〕①石:文中指古时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朝有A千臣B昭公C去D国而方悟E弓无F九石G宣王终H身而不知。

2.下列对材料中黑体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孰,意为谁,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中的“孰”,词义相同。

B.恶,指恶劣,与《鱼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恶”中的“恶”,词义不同。

C.再拜,拜了两次,古代一种礼仪,与文中“却立”均表尊敬。

D.敢,表敬谦辞,与《烛之武退秦师》“敢以烦执事”中的“敢”,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王好射,喜欢阿谀奉承,结果自欺欺人;黄公好谦,故意贬损自己的女儿,实际上她们有国色之美。

B.路人想把买的山雉献给楚王,过了一晚上,山雉却死了。楚国人纷纷传言真凤凰价钱很贵,都想得到并献给楚王。

C.邻人告诉农夫,这是一块怪石,亮光就是作怪的征候。农夫扔掉它没有多久,邻人就偷过来,献给了魏王。

D.李世民认为,那些奸邪谗佞之人花言巧语,想方设法去亲近地位高的人,察言观色,迎合人主的意旨,取悦于人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

译文:

(2)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

译文:

5.材料一、材料二以及《答司马谏议书》都说到了名与实的关系,写作目的有何不同?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国色邻人楚王
国色
以德服人,与人为善 严讷善待邻人
国色牡丹
楚王失弓新编
漫天撒谎
晚秋国色
唯有牡丹真国色
楚王爱细腰
欧布利德认倒霉
楚王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