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读文,关注细节

2024-03-02 16:14冯培妮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阶层农民工整体

冯培妮

应考锦囊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是基于理论与逻辑的思维素养阅读,其考查方向侧重于信息的提取、筛选与整合,文本选择涉及文艺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人类学、心理学、考古学等领域,偏重理论阐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从历年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在该文本阅读题的得分情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与考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整体意识,仅知由问题出发反向求索文本,而忽视了与全文及局部语境有莫大关系。考生要读懂论述类文本并高质量完成相关题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1.整体读文,把握全文思路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部分考生习惯采用“看问题——回文本——找答案”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严重割裂了文本的整体语境。而考生一旦缺失了对文本整体语境的理解,误判将成为必然。因此,完整阅读材料文本,形成对文本语境的宏观认知是重中之重。整体阅读文本需厘清两个问题:其一,文本在讲什么;其二,文本是怎么讲的。“讲什么”指向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即文章的观点、结论是什么(一般在文章开头段或结尾段)。“怎么讲”指向对文本结构的梳理,即文章是怎么证明观点的,是如何得出结论的。理清了这两个问题,就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行文思路,为更深入、更细致地理解文本打好了基础。

2.局部细读,概括文段意旨

在整体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还需进行局部细读,通过归纳概括每段的内容,实现对文本局部语境的清晰理解。归纳概括是抽取共性进行综合,最终形成概念的过程。在论述类文本阅读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抓取关键句的方式概括各段段意,每段的关键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勾画关键句,思考关键句与其他语句内容的关系,就可以概括出文段的核心内容,明确文段意旨,为进一步理解全文文意打好基础。

3.明辨关系,勾连远近语境

在对文本整体内容和局部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明辨文本内部的关系非常重要。一组文本就是一个由语言构成的关系群,理清关系才可能真正读懂文本。对论述类文本而言,理清关系包含两层:其一,辨别段(局部)与段(局部)之间的关系;其二,明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常见的段落之间的关系有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对比关系等。常见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有总分关系、分总关系以及总分总关系,如果是驳论文,则应注意“破”与“立”之间的关系。明辨关系的过程即是梳理文章结构、关注远近语境的过程,考生可以借助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完成关系的梳理。阅读中要重点关注文本里出现的时间词、逻辑词及关联词,同时关注论点句、论据句及过渡句。

以上三方面阅读策略是一个整体,考生在阅读论述类文本的过程中,不可机械地将其割裂。唯有熟能生巧,方能应对自如。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农民工对于我国经济的增长以及城乡关系的调试作出了巨大贡献。所谓农民工,“农民”表明其社会身份,“工”则代表其职业,“农民工”是这种身份与职业的独特结合。换言之,农民工是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的交叉性阶层。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工作为城市中低层次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对于流入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献。但从国际层面的普遍规律来看,城镇化率的提升是必然趋势。根据预测,中国城镇化率会在2030年达到70%,2050年达到80%。伴随着现代化与城乡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农民工阶层必将逐渐消除其“双重边缘性”与“双重脱嵌性”的过渡性特征,转而逐渐成为城市职业群体的后备军,成为中国从农业型社会向工业型社会转变的重要载体,而其带来的最终后果即是农民工这个阶段性、过渡性称谓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随之出现。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城镇化必然伴随着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的人口转移,即农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由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长期担当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主力军。从中国农民工的属性来看,其生活面向既非传统的农村人,也难以通过异地融入而成为完全的城市人,情感认同与社会资本的双重脱嵌使得农民工被长期排斥于社会支持网络之外而成为处于城乡之间的“散兵游勇”。因此,农民工阶层作为一个具有明显过渡性特点的阶层,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农民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机制的建立,必然会逐渐走向消亡。但农民工群体的消亡并非是国家推行城镇化政策的强制性结果,而是如同农民工群体的产生一样,是由农民工自身随着城乡深度融合发展而自然、自觉、自发的过程。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加速推进,工农城乡关系会随之发生根本改善,农民工群体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其变化的走向则因其个人意愿而定,对于那些具有乡土情结、愿意返乡的农民工而言,会在相关帮扶政策下逐渐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转化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此时的农民与传统农民已有了根本上的差别,相比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种职业而非身份概念,同时新型职业农民还是一个有知识、有技能、懂经营、会技术的专业农民群体,在此基础上,城市工人与乡村农民转化为职业的差别而非身份的差别,而农业也因此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而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不愿返乡的农民工而言,则会通过提升其自身劳动技能而逐渐向新型城市职业群体转变,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同步实现“人的城市化”。

农民工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由城乡分治的二元管理体制所产生的特有现象,解决农民工问题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意义重大。得益于国家积极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及不可逆的城市化进程,在未来不断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农民工作为一个阶段性概念必将逐渐走向消亡,农民工群体会随之逐步向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城市职业群体转变。

(摘编自徐勇、张慧慧《规划性变迁视角下的农民工走向与对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农民工作为城市中低层次劳动力的主要来源,虽然对于流入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现代化与城乡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他们最终会退出历史舞台。

B.农民工成为城市的边缘人是因为他们长期被排除在社会支持网络之外,既非传统的农村人又难以融入其所服务的城市,在情感认同和社会资本方面形成双重脱嵌。

C.因为农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由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所以伴随着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的人口转移的城镇化进程成为必然。

D.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有知识、有技能、懂经营、会技术的专业农民群体,这一农民群体与传统农民群体毫无关系,是一种新农民群体的新职业概念。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农民工的身份既是社会身份也是职业身份,它是由部分农民和部分工人转化而来的,是农民阶层和工人阶层的交叉性阶层。

B.农民工将成为城市职业群体的后备军,成为从农业型社会向工业型社会转变的重要载体,与其“边缘性”“脱嵌性”的消除同步发生。

C.要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同步实现“人的城市化”,就需要部分农民工通过提升其自身劳动技能而逐渐向新型城市职业群体转变。

D.在未来不断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农民工作为一个阶段性概念必将逐渐走向消亡,农民工群体职业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3.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阶层农民工整体
新联会聚合新阶层新能量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