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材料,准确审题

2024-03-02 16:14杨改红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词句审题关键

杨改红

引语类材料作文的审题

技法点拨

1.剖设置,析引语

在类型设置上,引语类材料有时候是格言谚语,有时候是名人名言,有时候是古诗全文或者其中的两句话,有时候是某句古文;在关系设置上,引语类材料中的解读语言、引用语言、结束语言,或者是表达同一个观点,或者是不同的人对引用语言发表各自相反的、因果的或互补的观点;在主旨设置上,考生要重点关注引用语言、解读语言、结束语言中的关键词、关键句,这些往往是审题立意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引语中的对比式解读,往往体现了思辨意识,考生要善于还原材料中解读的思维过程和重点结论,找到差异处和相同处。

2.找限制,明要求

作文题的引导语和要求语基本限制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写作文体,如“联想和思考”“体验与感悟”就暗示了考生要侧重写议论文;二是写作视角,如“任选角度”意味着考生要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多元化看问题、找素材;三是写作对象,如“你”“自己”表明作文的落点在自己身上,或者全文都要有“我”在场。对这些写作要求,考生在审题时必须加以注意,明确写作范围、写作文体、写作题目、写作字数、写作规则等,减少盲目性。

3.找关键,多追问

对于引语类材料作文的审题,考生可以运用关键词句法、连环追问法、因果论证法、联系实际法、互补论证法等。这里主要介绍关键词句法和连环追问法。(1)关键词句法,有些材料的主旨往往蕴含在重要的句子里面,而这些关键词句一般在材料的开头、对话或者结论中。考生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进行立意。(2)连环追问法,考生要对材料本身、某个关键词句、审题之后确定的多个立意点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连环追问。在追问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发散思维,快速锁定最严谨、最熟悉、最新颖的立意。

范例分析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同的人,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的因素是不一样的。但理想,是最具有核心性、奠基性作用的因素,能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走稳前进的步伐。

茅盾说:“你所见的,是两个生命力旺盛的人,是两个清楚明白生活意义的人,在任何情形之下,他们不倦怠,也不会百无聊赖,更不至于从胡闹中求刺激,他们能够在任何情况之下,拿出他们那一套来,怡然自得。但是什么能使他们这样呢?”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任选角度,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分析】

这道文题的引语类材料设置如下:第一段是道理语言,第二段是引用语言,没有结束语言。从二者关系看,都强调理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理想。

材料的第一段明确指出“理想”是坚持前行的重要因素;第二段则引用茅盾的名言再次印证真正做事有动力、“清楚明白生活意义的人”,从来“不倦怠”,“也不会百无聊赖”,更不会“从胡闹中求刺激”。分析这几个关键词,我们可以知道,因为明白自己生活的意义,所以永远清醒,永远知道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目标和自己对待理想正确的态度,即便遇到困难、挫折也不为所动,经得起各种考验、诱惑。引导语“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更是直接点明了材料的核心立意。

考生在立意构思时要发散思维,想想有哪些坚持或放弃理想的人,分析他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同时,要写出自己的感悟、体验、思考,为自己、也为当代青年提供正确对待理想的态度和实现理想的方法。

另外,考生在审题时,可以采用连环追问法,针对材料,尤其是“当代青年”“追求理想”,进行多角度追问。比如“材料的关键词句是什么”“我为什么觉得这些是关键词句”“我想到了哪些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当代青年有没有理想、有何理想”“我的理想是什么”“面对理想的成败,我的看法或态度是什么”“我跟案例中的人相比,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等,这样发散思维,最后得出的核心立意会让人眼前一亮。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

技法点拨

1.看整体,定类型

多则材料要么独立存在,各自表达一种观点;要么几则材料之间有主次之分,共同表达一个核心观点;要么是对立关系,一部分作为主体或立意点存在,一部分作为陪衬或例子而存在,在对比中确定正向观点。考生要对每一则材料本身的意思逐个进行解读,然后找出关键词句,选定关系类型,提炼核心观点,明确写作指向。

2.做比较,看关系

考生在对材料进行逐则解读、确定指向后,就要梳理几则材料之间的关系,一般包括递进关系、互补关系、主次关系、统一关系、对立关系等。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立意,进行构思。互补关系的材料本身就是一个严密的组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材料的顺序以及逻辑的理解,演绎成文;主次关系的材料,一定要抓住主要材料的核心观点立意,次要的材料是起辅助作用的;统一关系的材料,需要梳理出每则材料的核心,然后找出所有材料的共同点,进行立意构思;对立关系的材料,要确定哪些观点是跟社會核心价值观一致的,一致的就是要确立的立意,对立的就是反面材料。考生大多善于正向立意,但是要想写出“不一样”的作文,还要具有逆向思维的习惯和意识,善于抓住矛盾,从而写出更出彩的作文。

范例分析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画家李可染说:“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

德国作家歌德说:“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皆是创造之人。”

上面三则材料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分析】

文题所供三则材料是独自成段的,三则材料大意一致,强调了模仿、个性、创新之间的关系。第一则材料用李可染的名言强调继承前人的必要性,但不能一味守旧,否则就不可能获得大的突破。第二则材料用歌德的名言说明要想真正为国家服务,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尽可能多的天赋和潜力。第三则材料用陶行知的名言指出一个人只要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具有创造意识、创造心态、创造习惯,就有极大可能会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创造不是某个人、某些人的天赋、特权,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习惯、思维、态度。根据对这三则材料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三者可以是递进关系、主次关系、互补关系等,至于是着重阐述其中哪两者还是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哪种关系为主,取决于考生自身的视野、见识、思辨能力、审美素养、素材积累、生活经验以及对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的了解程度。

考生如果觉得模仿很重要,对自身影响很大,但要与众不同且富有个性,就可以立意为“模仿是前提,个性才出彩”;如果觉得个性很重要,善于反思和逆向思维,反弹琵琶,认识到一味模仿会陷入瓶颈,甚至找不到出路导致放弃,就可以立意为“一味模仿不可取”“拥有个性,前途广阔”;如果觉得创造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模仿、个性也必不可少,可以根据三则材料本身所构成的逻辑严密的论证关系,直接在名言基础上拓展成文,可以立意为“继承中塑个性,个性中求创造”“创造需要基础和特色”“根基夯实才能开出创造之花”等。

猜你喜欢
词句审题关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高考考好是关键
“三招”学会审题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