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泰州市高港区委
为充分联动高校人才资源,提升青年学子对高港的认同感、归属感,团高港区委以服务大局、服务民生为主线,从“建载体、聚主题、定机制”三个维度发力,构造完善“服务民生”“基层治理”“重大赛会”“急难险重”四位一体校地合作矩阵,与苏州大学及驻泰高校结对,推动校地融合发展,并成立志愿服务联盟、“校地企”团建联盟等多个载体,探索大学生常态化、制度化、项目化服务地方发展、参与基层实践的路径,通过校地共建实现“双向奔赴”。
凝聚力量,统筹调配校地企资源和需求搭建创新载体,以载体促互动、以互动促整合、以整合促共建,推动合作联盟项目有形有效、常态化落地。
“志青春”志愿服务联盟汇聚学子力量。坚持“团队共创、资源共享、区域共建 ”原则,2022年年初与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成立“志青春”青年志愿服务校地合作联盟,深化与苏州大学合作,开展长期志愿服务合作。校地双方将通过“镇街社区点单,学校团组织派单、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接单,区镇两级团组织保障”的模式,推进校地合作志愿服务项目落地落实。首期征集村居需求53条,发布14个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覆盖28个辖区村居,该项目共由11个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提供服务,预计本年度将有1600名大学生参与。后续将统筹推进,逐步实现大学生社区实践精准化、有针对性、全覆盖,“志青春”已然成为“凝聚青年的平台、服务基层的舞台、锤炼本领的擂台”。
“校地企”团建联盟拓展共建“朋友圈”。团区委牵头发起,区青年商会、7家驻泰高校团组织联合成立“校地企”团建联盟。定制“开放日”体验线路,邀请青年学子沉浸式体验产业厚度、城市氛围;定向分众互动,低年级学子突出融入与人文体验,高年级学子突出专业匹配与就业,组织参访招聘企业,实现岗位双选“面对面”;定期高频次“开放”,在企业、学校、学子间形成惯性互动,增强合作黏性。目前全区开辟研学点位52个,预计全年将定制开放线路12条,接待学子1200人次。
“多渠道”选聘充实基层力量。探索从本地大學生中选聘镇村基层团组织“兼职团干”,进一步充实基层团组织力量,帮助大学生了解基层、认识社会、锻炼才干,参与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搭建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平台,2022年发布了86个寒假实践岗位、549个暑期实践岗位,涵盖党政机关、基层村居、国有企业、规上企业、金融行业、社会组织、医疗机构、法律服务8大类型,300多名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开阔眼界、增长才干。
找准方向,明晰校地共青团职能定位,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以党委关心的课题为导向,围绕中心大局破题发力,释放青春动能。
聚焦民生实事项目。配强“青仔公益暑托班”力量,全区21个办班点均配备有大学生担任“班主任”“助教”“生活老师”角色,在“无处托管”“无课可选”“无人关爱”等关键问题上出实招、谋实效。高校实践团精准对接社区暑托班课程实际需求,侧重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文体艺术性课程,持续供给优质课程资源,实现多学校、多团队突破。苏大、驻泰高校等5支社会实践队伍近百名学子积极参与,校地联动服务“暑托班”得到省希望办调研肯定。
聚焦志愿服务主题。健全完善“团组织+社会组织+高校+志愿者”的组织架构,完善青年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携手麦田公益服务中心,组建“河小青”“濯小清”、大型赛会突击队、南中医凤城小郎中实践团、苏大“小红柚”实践团等多样化“青队伍”,形成“常态化组织+社会化动员”的活动组织形式,2万多名志愿者活跃在一线,有效提升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品质和影响力。
聚焦招才窗口前移。聚焦学子成长需要、学院学科优势、企业发展需求,开设“招聘直通车”专栏,定期发布我区企业招聘信息,为求职学子和企业构建沟通联系的“快捷通道”。策划高新高港“开放日”,筛选我区重点产业领域中的头部企业作为观摩点位,并根据学校需求精准匹配,定制“开放日”人才体验线路,同时普及人才政策宣讲,设置企业负责人、HR与学子面对面深度交流环节。增进青年学子对高新高港产业发展、文化生活、服务资源的了解,提升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上下联动,积极探索物质精神双激励机制,以模式创新、力度加大、保障提升为突破口,激发学子向心力、原动力,实现社会事业发展和志愿服务力量深度融合。
闭环管理优实效。实施校地双向考核评比机制,开展服务实效与品牌项目评比活动。按照“规定动作+自选动作+述职评议”的方式,年初与镇街社区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责任制;高校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必修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年底组织志愿服务成果展示,促进比学赶超。联合辖区企业为社区报到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优先推荐在校地互动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子进企就业实践,逐步形成“选、育、推”三段闭环管理。
成长激励促赶超。对参加医博会、省运会等大型赛会的学子个人和学校团组织集体给予表扬信,优先组织表现优秀的参加人才招聘活动、就业升学分享会,享受商圈福利兑换券、探店打卡、非遗文化体验、集体观影、观看话剧演出等“青福利”。在校地共建中考核优秀的学生兼职基层团组织副书记,纳入镇街后备人才库,特别优秀的推荐作为区青联委员选任人选。
活动联办展风采。联合省老年康养与中医药研究专委会、南京中医药大学发展规划处、共青团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开展“爱筑夕阳”中医老年康养社区行活动,并成立“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社会实践基地”。南中医凤城先锋志愿服务队多次在结对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开展“中医药服务百城千校行动”“传岐黄之术,承杏林之火”中医药宣教志愿服务活动,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义诊服务、养生药茶、针灸推拿、耳穴埋籽等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健康特色服务活动,覆盖人次约600余人次。充分凸显地方发展优势、高校人才学科优势、企业产业优势,聚焦聚才用才留才,突出资源互动整合的精准化、精细化、持续性,放大校地企合作“乘数效应”,基层锻强骨干力量、学子锤炼实践技能、企业招纳优质人才,形成“三方共赢”的立体式互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