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实践研究

2024-03-01 06:20王雪梦
参花·青春文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化馆数字化数字

作为提供公益性质的文化服务机构,文化馆应不断丰富其功能,满足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与群众产生有效的互动,进而真正融入群众的生活当中去。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文化馆应大力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建设,并且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创新,以期更加符合广大群众多样化的文化要求。

一、数字文化馆的基本概述及其重要性

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馆相比较来说,数字文化馆是一个兼具开放化和集成化的平台,其优势在于能够使各类信息化技术和馆内的文化资源得到高效的数字化处理,同时借助互联网渠道向广大群众提供全面化、精细化的文化服务。具体来说,主要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着力打造的网络文化活动中心,从而推动各项文化服务工作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为了可以将文化馆自身的文化资源价值真正的发挥出来,就必须要全力打造优质的数字文化馆,借助数字化平台将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信息提供给更多用户。由此可见,文化馆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使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的充实,还可以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首先,满足群众文化发展的多元化需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文化馆应积极采取数字化技术手段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步伐,通过大力推广数字化服务手段,使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得到更为广泛地宣传和普及,并给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品质的文化惠民成果,进一步巩固文化馆的前沿阵地地位,使文化馆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另外,通过深化数字文化馆建设,也更加便于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科学理念传播给广大群众,使他们的文化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次,顺应了文化馆自身建设发展趋势。

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履行社会教育职能。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文化馆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强对数字化技术手段的精细化应用,对现有管理模式积极改进,以提高服务品质,将文化与科技进行深度融合,巧妙灵活地运用数字化手段,将各种传统文化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例如通过在线服务、线上展厅以及电子阅览室等多样化的方式,使数字科技融入文化馆的各个业务环节。另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拓展文化馆之间的协作空间,以便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在推动文化馆实现更好发展的同时,使文化服务体系变得更加完善。

二、文化馆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文化服务内容存在同質化现象

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新时代背景之下,缺少价值的内容信息输出将无法获得大众的认可,尤其是绝大部分文化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内容同质化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信息数量虽然多,但称得上精品的却少之又少。当前,很多文化馆都创建了各自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以期通过这种新兴媒介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从而使自身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然而从这些官方公众号中会发现,发布文章的频率极高,数量也颇为可观,但真正能够深入人心的作品却极少。问题主要在于,大多文章都颇为枯燥乏味,且内容冗余、形式过于刻板,有些文章更像是工作汇报或是活动总结。长此以往,势必会让人们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推动内容精品化刻不容缓。其次,涉及面广,但缺乏深度。文化馆作为普及推广全民艺术的重要机构,通常会开展培训、演出以及讲座等活动,其中主要涉及音乐、美术以及戏剧等诸多艺术种类,但是其中可以触及人们心灵深处,引发强烈情感共鸣的优秀作品却极少。

(二)传播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在新时代背景下,流量成为衡量内容受关注程度和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流量主要指的是公众号、抖音等媒介平台中的阅读量、点赞量以及转发量等相关数据。当数字文化馆拥有稳定流量的时候,就恰恰说明其正好符合群众真正所需。然而,调查统计表明,大部分文化馆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单篇文章或单个视频所获得的流量均相对较低,有的甚至还发生了粉丝量逐年缩减的情况。若缺乏足够的流量支撑,便无法获得相应的关注度,更不要说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这也就导致传播效力不足。

三、文化馆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实践的途径

(一)内容乃发展之源

当前,文化馆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应将发展核心回归到内容本身。这里所说的内容,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真实有效,而更加需要在此基础上赋予其深刻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使文化服务更加优质、新颖且有辨识度,能够在多元化发展背景下持续获得大众的青睐,从而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文化内涵贯彻始终。

首先,群众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就导向层面而言,群众文化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前面我们曾提到过,对于新媒体来说流量是反映群众需求的重要因素。那么,数字文化馆在创作内容的过程中,产生流量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树立起牢固的文化自信,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和持久传承下去,使内容更具创新性和创造力。

其次,文化馆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应创建一个高品质、大容量的文化资源库,在资源库中主要涵盖品牌群文活动、文艺培训以及非遗传承与展示等各种内容,并根据当前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对丰富多样的内容进行深度地挖掘与总结,通过生动形象、充满趣味以及丰富内涵的视频内容来达到传播优秀文化内容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助力文化馆信息传播和文化传递,而且作为信息文化传播的重要机构,文化馆拥有着卓越的内容创作能力,通过主题鲜明的短视频可以将更多富有内涵的文化知识内容呈现给广大群众,从而实现内容制胜的目的。

最后,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创建特色化IP。“IP”即是指深受群众喜爱的人、事、物,并能够带来持续关注度和流量的文化内容。而只有充分结合地域特色、人文情怀等打造出来的IP,才可能持久地发展下去,拥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例如此类的IP很多,并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文化现象,拥有较强的影响力,也从以往的被动宣传转变为主动影响,从最初的流量效应升华为如今的跨领域深入渗透,每个优质的IP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内在潜能,它们在社会资源的整合、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等方面都发挥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人才资源是文化馆的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创新精神,优化选聘机制。作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首先,文化馆领导层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文化馆整体工作水平和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拓宽视野,积极发挥创新思维。唯有如此,才能将工作人员的创新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使创新拥有更加强劲的动力。其次,群众文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文化馆在选拔艺术人才之际,应始终遵循着“一专多能”的原则。随着越来越多专业艺术院校优秀毕业生加入文化队伍当中,应科学合理地调整选人标准,作为文化馆管理层应当投入更多时间,对文艺人才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特长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研究,以实现人尽其才,使每个文艺人才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毕竟个人的创作潜能均有所限,若要兼顾多个方面则往往会使创作力被分散。因此,只有使其专注地投入本职的研究与创作之中,才能将自身的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从而产出更多高品质、高水准的艺术佳作呈现给广大群众。

另一方面,加大数字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在建设数字文化馆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能够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持的技术型人才,以便推动数字艺术档案资源库、官方网站以及各大新媒体账号的持续、稳定运行,还需要那些深谙艺术知识、熟知内容创作,且对每一个数字化平台及其特性均了然于心,能够熟练应用新媒体进行创作与运营的传播推广型人才作为有力支持。要打造一座高品质的数字文化馆,并非只是将各类内容汇聚在一起就可以,更为关键的在于由传播推广型人才对已有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这是由于每个数字化平台都拥有独特的个性化特征,同样的艺术作品唯有经过再加工,才能使其得到更多平台的大力宣传和推广,也才能产生大量的流量,再利用吸引而来的流量反哺文化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持续的良性循环。另外,文化馆还需积极开展数字化培训工作,定期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学者前来指导教学,通过组织开展研讨会、讲座以及交流会等活动形式,将最新的、热门的行业动态资讯传递给相关工作人员,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在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上与时代发展保持步调一致。

(三)利用“互联网+”运营手段

一方面,注重大数据的运用。为了使数字文化馆的服务内容得到优化,服务品质得以提升,就必须将大数据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借助系统的采集、分析等功能,获取大数据资源,以此来准确把握群众的兴趣倾向、个人喜好以及性别职业等,从而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提供多元化且具针对性的优质服务,这对数字文化馆服务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除此之外,通过大数据技术的科学运用,创建起相应的监督机制。针对文化馆每月、每季乃至全年的线下服务推广成果、各个数字平台的发展情况等进行全面细致的统计,并将相关信息在互联网上公布。此举不仅方便广大群众监督文化馆公共服务活动情况,使他们更加有参与感,也有利于文化馆自身通过数据动态变化,找出运营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对服务方案和工作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另一方面,着力推进网络平台建设进程。针对文化领域各方面的资源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充分结合文化馆的整体布局,构建高效实用的数字网络平台,以此达到知识和文化资源实时共享的目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使资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创建资源分享共赢的开放机制,确保文化资源能够实现全面、长期且稳定的发展。在服务模式上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尽可能地满足广大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

(四)以广大群众满意为主旨

创建数字文化馆的初衷和目的就在于提升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数字文化馆应该具备更加年轻化的特质,通过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展现丰富饱满的审美内涵,持续引导和影响社会大众,使受众群体更加趋于年轻化,而并非简单的迎合广大群众,而且这里所说的“年轻”也并不特指某个特定年龄阶段,而是代表着富有活力的创新思维模式。正是这样一个拥有创新思维方式的庞大群体,催生出多元、开放以及充满活力的文化和价值观,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文化事业亦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作为时势造就出的杰出产物——数字文化馆,无疑为传统文化馆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与支持。那么,为了确保其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要及时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发挥自身的创新潜力,持续地向社会大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服务,从而使文化行业能够獲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庄建萍.关于文化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3,(08):75-77.

[2]汪赟.文化馆建设中的数字化应用分析[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2):272-273.

[3]万琳娜.新媒体时代文化馆数字化转型应用探析[J].文化月刊,2022,(09):129-131.

[4]朱张来.互联网思维助力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J].参花(下),2022,(08):131-133.

[5]张晓丽.数字媒体在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应用策略[J].文化月刊,2022,(05):122-124.

[6]黄露加.新时代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J].艺术品鉴,2022,(14):105-107.

[7]杨宗生.互联网时代的文化馆数字化服务[J].参花(上),2021,(10):127-128.

[8]练洋.大数据背景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探讨[J].参花(上),2021,(04):141-142.

(作者简介:王雪梦,女,硕士研究生,淄博市淄川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中级,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文化馆数字化数字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