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分析具体语言材料,并且致力于探求语言与社会之间的交互作用。地名是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属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地名是一定的社会群体为特定的地域所约定的专有名称,伴随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产生,记录着社会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为我们了解地域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壶关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自古以来就是一方宝地,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孕育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民间风情和艺术,其村落名称包含着壶关县丰富的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内涵,是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文化化石”。
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统计法、社会调查法等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地考察壶关县村落名的语言构成,分析壶关县村落名蕴藏的语言特征,以期为山西语言文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丰富地名研究的成果,使得地域文化研究更全面深入。
二、壶关县村名的语音特征
语音是语言的外在形式,语言的各种意义,语言符号的各级单位都需要通过具体的语音形式来表达。通过对地名语音形式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当地语言社团的言语习惯、生活环境、思想观念等。本文以壶关县现行的383个行政村名为研究语料,从音节构成和韵律特征等方面来剖析壶关县村落名称的语音特征,从而说明壶关县村名的基本构成情况,凸显其特点。
(一)音节构成
地名作为汉语中标记地域的专有名词,遵循汉语词汇整体发展规律,其形式十分多样,音节长度不一,有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等多种情况。以下是对壶关县村落名称音节数量情况的考察:
单音节:辛、鸦、程、固、南
双音节:赵屋、录池、西牢、北梭、熬街、刁掌、牛盆、神后、神东、城会、塔店、下内
三音节:东王宅、小南清、东柏林、石井会、崔家掌、郊界底、明自掌、北大安、高岸上
四音节:北平头坞、南平头坞、西黄野池、东黄野池、西壶陵水、东壶陵水、贾家南底
其中单音节村名数量为9,四音节村名数量也为9,分别占据壶关县村名的2.35%。双音节村名为190,占49.61%,三音节村名为175,占45.69%。
(二)韵律特征
韵律是态度传递的重要媒介之一,态度的表达和感知都与一定的韵律特征相关联。壶关县地名在语音形式上受到韵律的制约,平仄、语调等都通过韵律特征得以体现。
1. 平仄
平仄是根据现代汉语拼音而定的。汉语拼音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阴平阳平即一二声为平声,上声去声即三四声为仄声。平仄由此而产生。对于听者而言,语音中平仄交错的运用能够造成错落的听觉美感,形成起伏的读音效果,对于发声者而言,平仄交错的读音能使发声者的声带在不同的紧张程度之间切换,不至于让声带一直保持紧张程度。本文将壶关县的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村落名称进行列表统计,分析壶关县村落名称的平仄搭配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调查数据可知,在壶关县村落名称的平仄音节统计中,除去九个单音节村名不作分析(程,韩,赵,鸦,南,固,秦,畅,辛),剩下的村名无论是双音节、三音节,还是四音节,平仄相间结构都占据了较大比例,这样的音韵规律使得村名读起来音色响亮、辨识度高,遵循了语言的省力原则和经济原则。
除此之外,还可以发现壶关县村落名呈现出全平声的音节结构多于全仄声的音节结构的特点。全平声的音节结构在语流中往往较为平直、稳重,发音器官在全平声的声调时也较为顺畅,而全仄声的音节结构则有着较为急促、短轻的特点,发音器官在发全仄声的声调时不够简洁。因此全平声的音节结构多于全仄声的音节结构,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实用性和方便性,也尽可能地避免了因全仄声声调较多而产生的错读、误读情况。
2. 双声叠韵
王希杰指出,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们需要重视语言的物质外壳——声音。“双声”是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叠韵”是指两个音节韵母相同。双声、叠韵的使用能够使得词汇更加悦耳上口,产生一种铿锵和谐、抑扬顿挫的语言效果。但壶关县村落名称中的双声叠韵现象不多见,说明命名者更加注重地名的指称性和准确性,其次才讲究地名音韵上的美感。以下是壶关县村落名称中双声叠韵现象的具体情况。
双声词:山上、大端、西汉
疊韵词:南关、后沟、西底、向掌、庙郊、王章
三、壶关县村名的语义特征
分析壶关县地名的词汇构成形式及其具体语词含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地名的组成和规律,加深对地名深层含义的理解。
(一)壶关县村名的词汇构成
现代地名的构成形式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专名和通名。专名,是地名中反映地点(地理实体)个体属性的部分,“山西省”中的“山西”是专名。通名,是指地名中(地理实体)类别属性的部分,“山西省”中的“省”为通名。“专名定位,通名定类”是对其最好的诠释。经过整理、分析,壶关县村落名按照专名通名的组合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专名+零通名:清流、沙滩、朝阳、绍良
专名+通名:鹅屋、向庄、录池、秦庄、沙岗沟、闲阳河
通名+专名:河南、岭西、河东、寨上
专名+专名+通名:东黄花水、西黄花水、南平头坞、北平头坞
专名+通名+通名:刘家庄、薛家园、李家河、马家庄、梁家碣
(二)壶关县村名中通名的语义分析
壶关县村落名中的通名语词十分丰富,可大致分为地理和人文两类,均反映出地理实体的类别、性质等,下面就壶关县村落名中常出现的这两类通名进行阐述。
1. 表示自然地理实体的通名
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不同,当地人在为地域命名时,对其认知和所用的地名用字也会有差异。壶关县位于太行山中,太行山脊及其支脉呈东北——西南方向横穿县境中部,地理环境可谓纷繁复杂,从表示自然地理实体的通名中能够管窥壶关县多样的地理风貌。以下从壶关县村落名称中的自然地理实体通名入手,将其划类分析。
(1)反映地形地貌的通名:山、岭、坡、凹、脑、洞、堆、崖、掌
壶关县相关村落名有:山上、山后、岭后、东柏坡、王桥凹、南凹、后脑、牛洞上、杨家堆、黄崖底、树掌等。
在上述表示地形地貌的通名中,有一些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譬如“凹”,就是山区独有的通名用字,表示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势。壶关县地处太行山中南段,所辖地区有较多山岭,因此村名常取“凹”字来表示该村具有四周高中间低的山形地势,在壶关县村落名中出现2次,如南凹、王桥凹。“掌”,作为通名在壶关县村落名称中出现31次。以“掌”为通名的村落有两种情况:一是采用“掌”字的比喻义,表示村落所处地形像手掌,如森掌,因村中森林呈掌状而得名。二是用来表示村落地形较小,如向掌、洪掌等,皆因村庄地形较小而采用“掌”作通名。
(2)反映水文水域的通名:河、泽、洪、沟、水、川
壶关县相关村落名有:闫家河、流泽、洪底、桥后沟、苇则水、黄家川等。
上述通名都反映了壶关县丰富的水资源,出现较多的通名有:①“河”,《说文解字·注》:“河水也者其义也”,“河”常指自然或人工的河道,如黄河、运河等。作为通名,“河”在壶关县村落名中出现33次,使用频率较高,譬如大峡谷镇的大河村,是发源于浙水的一条河流分支。②“川”,在壶关县村落名称中出现9次,取“川”为通名一般有两种含义:其一表示平川,如黄家川村,因地处平原而得名。其二表示河谷,《说文·川部》释“川”为“贯穿通流水也”。晋庄镇的西川、东川村位于石子河的川地,故以“川”为通名。
2. 表示人文社会实体的通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形态的进化,人们转换了生活方式,对地域的命名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拘泥于自然地理环境,表示人文社会实体的因素也成为命名依据。壶关县村落名称中包含诸多表示人文社会实体的通名,通过对其分析可得到关于历史、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
(1)反映居民居住地的通名:堡、园、庄、居
壶关县相关村落名有:骞堡、西堡、南园、南庄、程庄、贾庄、西庄、安居、仙居等。
有一些较为典型的反映居民居住地的通名,如:“堡”,作为通名在壶关县村落名中出现5次,该字反映了农业社会时期居民为了保护人身安全而大量修筑防御城堡的情状。“堡”有两种读音,其一音bǎo,指有围墙,可以防卫的居民点,如壶关县龙泉镇的骞堡村,因村东山顶有一古堡而采用“堡”作通名。其二音pù,专指地名,如宋堡、西堡等。“庄”,也是常见的反映居民居住地的通名,在壶关县村落中出现30次。“庄”表示居民聚集的地方,壶关县中采用“庄”作通名的南庄、程庄、贾庄等村落都是聚居区。
(2)反映人文景观的通名:街、会、市、窑、井、寺
壶关县相关村落名有:东街、大会、城会、斛市、南石窑、大井、双井、南倒寺等。
上述关于人文景观的通名在壶关县地名中分布广泛,较有代表性的有:“窑”,《说文解字》释“窑”为“烧瓦灶也”,也就是烧瓦的洞穴。“窑”作为通名在壶关县村落名中出现2次,意为天然的或人工的储物洞穴。采用“窑”字作为通名的有石坡乡的板安窑、南石窑。
(三)壶关县村名中专名的语义分析
专名用来描述该地域的自然、历史、人文等,起区别意义、指示位置的作用。通过对专名的分类分析,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壶关县村落环境变迁、社会发展、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内容。将搜集到的村落专名分类,可大致分为人物姓氏类、空间方位类、数量序列类三类,具体如下。
1.表示人物姓氏类的专名:秦、刘、郑、崔、琚、杨
壶关县相关村落名有:秦莊、刘家庄、郑家掌、崔家掌、琚家庄、杨家池等。
在壶关县村落名称中以人物姓氏为专名的村庄共有65个,较高的使用率凸显出人们对家族认同的心理以及对建村者的尊重与纪念。村民们以姓氏、血缘等作为传承纽带,在村落里聚族而居,团结亲友,共同谋生存、求发展。
2.表示空间方位类的专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
壶关县相关村落名有:东牢、西峰、南梭、北梭、上好牢、下川、前脑、后脑等。
壶关县的村落名称很早就根据地理位置的方位特点记名,据记载,在清代形成的村落名称中就使用到了方位词,一直沿用至今,使用率较高,共有162个。此种命名方式增强了各地名之间的联系,也使得各个地区的空间地理位置更加明确,对体现壶关县地域方位特征有很大的帮助。
3.表示数量序列类的专名:双、三、四、五、六、七、十
壶关县相关村落名有:双井、三家、三王头、三郊口、四家池、五里沟、五龙头、六六城、东七里、西七里、十里等。
壶关县村落名称表示数量序列的地名有16个,这些方位地名使得村落名指位更为清晰、层次更为分明。数字地名的合理使用,可使地名构成系列,让地名得到有序的编排,也可使地名更加规范,变得更为精简易识。
村落名称是镌刻历史、记载事件的语言工具,对人们见证古今变迁、记录民族迁徙有着莫大的帮助,人类社会中不同层面的制度、观念、审美意趣、价值取向等在各个村落的命名之中有所体现。不同地区的命名有其自身的特征。为了打造文明美丽的村落形象,深入了解地域背后的特色文化,我们应重视对村落名称的研究,加强对地名文化的关注,坚持文明规范原则,以保证地名能够完整传承地域文化基因,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
参考文献:
[1]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王渝光,王兴中.语言学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第三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4]胡云.专名和通名[J].少儿科技,2020(5):17.
[5][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6][东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愚若,注音.注音版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5.
[7]焦雷,程建敏.“窑”字与“窑洞”建筑所蕴涵的建筑历史文化探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04):248-251.
[8][清]杨宸,等,修.[清]冯文止,等,纂.壶关县志:卷一[M].刻本.壶关,1770(乾隆三十五年).
(作者简介:王亚茹,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安徽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