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芸豆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4-03-01 06:34:15朱开来
农业知识 2024年2期
关键词:技术管理

摘 要:芸豆具有生长期长、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等优点,是一种适合冬春季节种植的蔬菜。大棚芸豆想要获得高产,科学种植成为农业管理的重要一环,这不仅需要了解芸豆的生长习性,还要对大棚环境进行科学管理,通过合理的措施,可以确保芸豆的健康生长,为未来的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大棚芸豆选种播种开始到病虫害防治,全面介绍各个环节的管理技术。

关键词:大棚芸豆;管理;技术

芸豆是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豆类蔬菜,备受消费者喜爱。大棚芸豆是指在温室大棚内栽培的芸豆,具有生长期长、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等优点,是一种适合冬春季节种植的蔬菜。芸豆想要获得高产,科学种植成为农业管理的重要一环,这不仅需要了解芸豆的生长习性,还要对大棚环境进行科学管理,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确保芸豆的健康生长,为未来的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1 选种和播种

1.1 选种

选种是影响大棚芸豆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应选择适应性强、生育期短、结荚多、品质好、抗病虫害强的优良品种。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大棚芸豆品种有金秋、龙舌、梭子蟹、紫角等,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选择。

1.2 播种

播种是大棚芸豆的第一道工序,应在土壤温度达到15℃以上时进行。播种前,应先将种子用温水浸泡12小时,然后用50℃的热水消毒15分钟,再用湿布包裹,放在温暖的地方催芽。平畦栽培行距40~50cm,穴距20~30cm,待种子发芽后,可采用穴播或条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每穴播2~3粒,播种深度2~3cm,覆土压实,浇透水,覆盖地膜。

2 施肥和浇水

施肥和浇水是大棚芸豆的重要管理措施,应根据芸豆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情况进行合理的施肥和浇水。

2.1 施肥

一般来说,大棚芸豆的施肥分为基肥、追肥和叶面肥三种。

基肥是在播种前施入土壤中,主要是有机肥和复合肥,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kg,復合肥50~100kg,深翻松土,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追肥是在芸豆生长过程中施入,主要是氮、磷、钾等元素的复合肥,每亩施入尿素10~15kg,过磷酸钙15~20kg,硫酸钾10~15kg,分为3~4次施入,一般在芸豆出苗后10天、开花前10天、开花后10天和结荚期各施一次,每次施肥后要及时浇水。

叶面肥是在芸豆生长的关键时期喷施在叶片上的肥料,主要是微量元素和生长调节剂,每亩喷施硼砂0.2~0.3kg,硫酸锌0.2~0.3kg,腐植酸0.5~1kg,吲哚乙酸0.1~0.2kg,分2~3次喷施,一般在芸豆开花前后和结荚期各喷一次,每次喷施前要用清水冲洗叶片,喷施时要均匀覆盖叶面。

2.2 浇水

应根据土壤湿度和气温变化进行适时适量的浇水。一般来说,大棚芸豆的浇水分为“播种水”“出苗水”“开花水”“结荚水”和“收获水”五种。

“播种水”是在芸豆播种后浇透水分,目的是促进种子发芽,每亩用水量约为1000~1500kg。

“出苗水”是在芸豆出苗后10天左右浇入,目的是促进幼苗生长,每亩用水量约为800~1000kg。

“开花水”是在芸豆开花前后浇入,目的是促进花芽分化和授粉受精,每亩用水量约为1000~1500kg。

“结荚水”是在芸豆结荚期浇入,目的是促进荚果膨大和充实,每亩用水量约为1500~2000kg。

“收获水”是在芸豆收获前10天左右浇入,目的是增加荚果的鲜重和品质,每亩用水量为1000~1500kg。在浇水的同时,要注意排除棚内多余的水分,保持棚内的空气流通,防止芸豆发生病害。

3 培土和扶架

培土和扶架是大棚芸豆的必要管理措施,可以提高芸豆的生长和产量。

3.1 培土

芸豆出苗后要进行培土,目的是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防止芸豆的根系受到冻害和旱害,同时也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培土的方法是用锄头或铲子将芸豆两侧的土壤向中间堆起,形成高10~15cm的土垄,每隔10~15天培土一次,一般培2~3次即可。

3.2 扶架

芸豆抽蔓后,菜农就要及时地进行扶架,目的是使芸豆的蔓子有支撑,防止其倒伏,同时也可以增加芸豆的光照和通风,促进花荚的形成和发育。扶架的方法是在芸豆两行之间插入竹竿或木棍,高度为1.5~2m,然后用绳子或铁丝将竹竿或木棍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状的架子,让芸豆的蔓子沿着架子攀爬,每隔5~7天检查一次,及时调整蔓子的方向,使其均匀分布在架子上。

4 掐尖和摘心

掐尖和摘心是大棚芸豆的重要调控措施,可以改善芸豆的株型,增加芸豆的结荚数和单株产量。

4.1 掐尖

掐尖是在芸豆出苗后进行的,目的是控制芸豆的主茎生长,促进侧枝的分化,增加花荚的着生部位。掐尖的方法是用手指或剪刀将芸豆的主茎顶端掐掉,留下4~5个节位,每隔10~15天掐一次,一般掐2~3次即可。

4.2 摘心

摘心是在芸豆开花后进行,目的是控制芸豆的蔓子生长,防止其过长,减少营养的消耗,提高荚果的品质。摘心的方法是用手指或剪刀将芸豆的蔓子顶端摘掉,留下10~15个节位,每隔5~7天摘一次,一般摘2~3次即可。

5 防治病虫害

防治病虫害是大棚芸豆的关键管理措施,可以保证芸豆的健康生长,提高芸豆的产量和品质。大棚芸豆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疮痂病等,常见的虫害有豆荚螟、豆尖蛾、豆蚜、红蜘蛛等。防治病虫害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

5.1 综合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除草,清除杂草和残株,消除病虫害的藏身之处。也可以采用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措施,如设置黄色粘板、放养天敌、喷洒农药等,及时防治病虫害。

5.2 防治白粉病

芸豆病害中最常见的是白粉病,为害芸豆叶片为主,典型症状为病斑上有白色粉末状霉层,严重时,布满叶片,或正反面都有,最后引起叶片枯黄落叶。病菌主要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温湿度适宜萌发侵染为害。温度20℃~30℃,相对湿度40%~95%最适宜白粉病发生。在芸豆白粉病发病初期,可使用嘧菌脂。发病严重时,可使用嘧菌脂+苯醚甲环唑复配,其它配方如恶唑菌酮+代森锰锌咪鲜胺+氟硅唑甲基托布津+丙环唑等,未用过的新药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单独使用,已长年多次使用的应复配使用。

6 采收和贮藏

6.1 采收

采收和贮藏是大棚芸豆的最后一道工序,可以保证芸豆的鲜度和品质,延长芸豆的保鲜期。一般在芸豆的荚果达到8~10cm长,表皮光滑,种子未饱满时,为最佳采收时期,此时芸豆的口感和营养最佳,也最受消费者的欢迎。采收时,应轻拔轻摘,避免损伤芸豆的荚果和蔓子,影响芸豆的再生长。还应根据芸豆的品质和大小,分不同的等级,分别装袋,方便销售和运输。

6.2 贮藏

一般采用低温贮藏,将采收好的芸豆放入冰箱或冷库中,温度控制在4℃~8℃,相对湿度在85%~90%,避免阳光直射和氧气接触,防止芸豆的褪色和腐烂,延长芸豆的保鲜期,一般可贮藏7~10天。

作者简介:朱开来,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技术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浅析建筑物钢筋砼与砌体结构抗震加固的技术方法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应用外包粘钢加固技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00:58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8:30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3:28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