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原副部长 朱光耀
“面对全球经济下行的发展态势,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朱光耀在2023(第九届)国企管理年会上表示。
回顾2023年、展望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说,我们处在一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期。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3%,基本上已成定局。
2022年,全球经济总规模达到101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一次经济总规模超过100万亿美元。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1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美国仍旧是全球的第一大经济体,其经济总规模达到了25.46万亿美元。排名第三位的经济体仍然是日本,经济规模约4.3万亿美元。
我们注意到,全球第二大与第三大经济体间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202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强调,2024年全球增速将从2022年的3.4%、2023年的3%放缓至2.9%。大家可以看到,这三年的全球经济发展态势是下行的,同时与过去十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速度3.8%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保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强调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式变化的不确定性。
发展新型能源是重要的,因为这与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是一致的。我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任务非常艰巨。其中,关键一点就是要发展新型能源,以新型能源的不断向前推进,作为我们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政策抓手。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相关数据,要想实现2060年碳中和愿景,我国总资金需求规模要达到约139万亿元人民币;要想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则每年需要3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增加,目前只有1万亿元左右人民币投资,资金缺口是巨大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最重要的就是增加公共财政投资,以公共财政投资来带动民营资本对新型能源体系的投资。因为我国在过去十多年的全球能源转型竞赛中,已经领先一步。特别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非常优越的条件,处于全球的领先地位。
目前,全球80%的光伏设备和50%的风电设备来自中国,这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是非常有利的。而且,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第一次超过了煤电装机量,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继续扩展优势,同时也要积极应对挑战。
目前,我们面对的一个直接挑战就是欧盟在202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这使得欧盟成为全球第一个征收碳关税的经济体。虽然碳边境调节机制实施期是从10月1日开始,但到2026年1月1日才会正式征税,这期间作为缓冲阶段,只记录相关碳足迹数据不征税。
我国对欧盟现在每年大约有4000亿欧元的贸易顺差,虽然在逐步调整,但2022年的数据就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从理论上可以说,它是违反《巴黎气候变化公约》共同但有区别原则的。虽然欧盟解释只对进口方征收,但只要是到了欧盟的商品,自然会由于碳关税的征收造成价格的上升。这是压力,但也是一种改革的倒逼,需要我们完善中国的碳市场交易。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领域要扩大。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碳排放366亿吨,中国碳排放占其1/3左右,约110亿吨。虽然我国电力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但就目前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覆盖的6种产品(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及氢)而言,我国现在只覆盖了电力。这就亟须我们将碳交易推广到钢铁、铝、化肥、氢以及其他可以覆盖的领域。
第二,碳交易价格要提高。现在欧盟碳交易每吨超过100欧元,而且是持续在100欧元以上。美国没有统一的碳价,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碳价保持在70美元以上。而中国的碳交易价格在70元人民币左右,差距还是很大的。
总的来说,发展好新型能源,让碳交易市场活跃起来,对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是非常有利的,这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