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伟
在湛江市太平镇庐山村,有一座祠堂,建于清康熙元年始建,两进三开间,四周树木缭绕,地面平坦开阔,布局建筑庭园化,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它就是有红色印记的宗宝公祠堂。84年前,海康县城的省立雷州师范学校选择此地作为一方战时教育净土,在此点燃了红色火种。
抗战时期,日军机经常空袭广州、汕头等城市。1937年8月31日,广东各地无时不处于日军的狂轰滥炸之下。当年10月23日,广州沦陷后,日军对雷州半岛虎视眈眈,海康县城的省立雷州师范学校也危在旦夕。1938年冬,学校选择迁移到庐山村。
学校举步维艰,时任校长白学初,带领全校师生攻坚克难,因陋就简,就地取材,除了四堂作为课室外旁还扩建草棚为教室,师生借用民房住宿。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师生们共赴患难,以苦为荣,学习热情高涨。老师教书育人,学生互相阅读进步书籍和探索革命真理。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发展到150人。其中师范3班,36人;简师4班,84人;师范毕业班16人;简师毕业班14人。
1939年5月,中共遂溪县委派进步教师王文劭到学校教书育人,隐蔽开展学生运动,秘密发展党组织。同年6月,王文劭等人组织成立了学校党支部。从此,学校的抗日救亡运动便蓬勃开展。
1941年上半年,时任校长邓时乐,思想消极,经常在学校里散布反动言论,蛊惑人心,并警告学生不得参加异党活动。同年10月,该校全体学生在学校中共党支部的领导下,在庐山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学运,进行罢课,高呼口号,声讨邓时乐,与反动当局作斗争。太平地区的徐燕吉、陈煜远、冯恒抚、冯元绍、洪中銮等人参加了学运。罢课的学生围攻学校10多天,打伤邓时乐,并不准邓时乐和反动教员出校活动。同年11月上旬,国民党派兵镇压庐山,禁闭学校,逮捕罢课师生10多人,其中有学校的中共党支部书记梁和、支部委员全国明等,把他们监禁在遂溪城监狱。
在中共雷州中心县委领导人陈恩的领导下,遂溪青年干事庄梅寿前往太平圩隆泰书店布置营救工作,召集学运的学生代表、共产党员郑其成、陈元清、周德安和党员对象徐燕吉一起商议对策,要求他们发动全校学生罢课,一定要达到撤换反动校长,无条件釋放被捕师生的目的才能停止。
郑其成、陈元清、周德安、徐燕吉四人,按照中共党组织的指示,走遍了居住在遂溪、海康和广州湾地区所有同学的家,动员他们不要返校上课。经过四个多月的坚决斗争,校长被撤换,10多名师生被无条件释放,学运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红色火种终于照亮庐山。庄梅寿、郑其成、陈元清、周德安、徐燕吉等一大批青年学生也经受了革命风雨的洗礼,得到了锻炼和成长,纷纷走上革命道路。学校虽几经辗转磨难,但终究保全下来,再次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