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安全现状与临床工作人员运动性疲劳的关系

2024-02-26 05:32吴莉萍龚茹洁孙育红巫雅萍
安徽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工勤麻醉师全麻

吴莉萍 龚茹洁 孙育红 巫雅萍

全麻术后患者转运是指术后麻醉师、手术室工勤人员与病房护士在内的临床工作人员将患者从手术室转运至各病房的过程。2015 年美国医疗机构将“患者转运”列为重点关注“十大患者安全问题”之一[1]。外科手术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应激影响,加之术后患者体内麻醉药物代谢不完全,循环及呼吸系统的稳定性差,增加患者转运的难度[2-3]。研究显示,患者术后转运过程因体位改变、重力坠落、转运不当会引发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律失常、眩晕、疼痛以及引流管意外脱出等不良事件[2,4-6]。随着外科手术例数的激增,术后转运患者数量的过多以及转运患者体力负担的过重,增加临床工作人员的运动强度,造成肌肉骨骼损伤,容易引发临床工作人员的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由一定时间、一定强度的运动引起的机体机能或工作效率下降的状态,其发生与职业性因素息息相关,主要风险因素包括工作强度高与负荷重[7]。临床工作人员的运动性疲劳不仅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工作能力降低,更给患者的安全转运带来一定隐患,进而造成患者安全质量的下降。运动性疲劳的既往研究多聚焦于运动员与军事人员,鲜少关注临床工作人员,故而临床工作人员运动性疲劳与患者转运安全相关问题亟需关注[8-11]。本研究旨在调研全麻术后患者的转运安全现状,探讨其与临床工作人员运动性疲劳的相关性,为后续研发新型转运工具提供参考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2 年8~10 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室的403例全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患者纳入标准:①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手术患者;②愿意配合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局麻手术者;②年龄<18 周岁者;③减肥手术与心脏手术者。每位全麻术后患者的转运工作是由1 名麻醉师、1 名病房护士以及1名手术室工勤人员共同完成,因此完成403 例手术患者的转运工作,共纳入403 名麻醉师、403 名病房护士与403 名手术室工勤人员,共计1 209 名临床工作人员。临床工作人员纳入标准:①工作年限≥1 年者;②自愿参加本研究,参与积极性高者。排除标准:①事假、病假及进修人员;②不配合者。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审核批准(2022)临伦审第(258)号。

1.2 方法

1.2.1 转运方法 由于经济因素和病房环境因素的限制,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全麻术后患者转运以传统人工搬运为主,将手术室转运床与病床呈120°角固定,由麻醉师、手术室工勤人员、护士合力完成。麻醉师位于患者头端平托患者的头胸部,手术室工勤人员位于患者腰部平托患者的腰臀部,护士位于患者脚端平托患者小腿,由护士喊口令,合力将患者转运至病床上。

1.2.2 手术患者研究工具

1.2.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病区、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基础疾病、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胃管、导尿管、深静脉留置与否、术后引流管名称与引流管总数等信息。

1.2.2.2 搬运时间 经研究团队头脑风暴讨论后,明确全麻术后患者安全转运过程的关键点时间,本研究将核心搬运时间定义为手术室工勤人员到达患者病床旁边,从翻下手术转运车的床板计时,直至临床工作人员将手术患者转移至病床上并安置妥当的总计时间。

1.2.2.3 转运前后生命体征、氧饱和度 全麻术后患者达到病房,实施转运前从心电监护仪器上记录患者转运前呼吸、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将患者转运至病床安置妥当后立即测量转运后患者呼吸、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

1.2.2.4 转运前后疼痛 手术患者在转运前采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12]进行疼痛评分;转运至病床安置妥当后用NRS 评估患者转运后疼痛情况。疼痛程度分级标准:0 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10 分为重度疼痛。

1.2.3 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安全性的评判标准[13]血压骤降指患者转运至病床后收缩压降低>10 mmHg;氧饱和度下降指患者转运至病床后降低>5%;心率变化指患者转运至病床后心率每分钟增加>20 次,或者下降>20 次;引流管滑脱指患者转运至病床后出现胃管、导尿管、深静脉、术后引流管中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滑脱。如果出现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情况,即定义为患者转运存在风险(风险组,n=46),反之则为患者转运存在安全性(安全组,n=357)。

1.2.4 临床工作人员运动性疲劳主观疲劳量表(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Scale,RPE) 采用瑞典学者Borg 6-20 用力感知评分来推测运动性疲劳的主观感受评分[14]。RPE[15-17]是综合运动过程中心理、生理对运动强度的整体感知与体验,形成主观疲劳感觉的轮廓,被广泛用于国内运动员的简易运动性疲劳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评估效能。总分为6~20 分,分值越大表示越费力,6~8 分表示非常非常轻松、9~10 分表示很轻松、11~12 分表示轻度吃力、13~14 分表示有点累、15~16 分表示较累、17~18 分表示很累、19~20 分表示极累。每完成1 例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工作的相关麻醉师、病房护士与手术室工勤人员各1 名,即刻填写RPE 量表。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t进行两两比较;非正态分布以M(P25,P75)表示,采用Wilcoxon 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检验。正态分布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非正态分布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麻术后患者的转运现状 转运前后403 例全麻术后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氧饱和度以及疼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前后生命体征与疼痛变化比较[n=403,M(P25,P75)]

2.2 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性别、手术部位、手术方式、胃管、导尿管、深静脉、术后引流管数量、年龄、体质量、身高、搬运时间、引流管总数、舒张压变化幅度与疼痛变化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安全性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表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赋值:性别(男=1,女=2);手术部位(胰腺=1,肝脏=2,胆囊=3,胃=4,肠=5,食管=6,肺=7,纵隔=8);手术方式(传统手术=1,微创手术=2);胃管(有=1,无=2);导尿管(有=1,无=2);深静脉(有=1,无=2);年龄、体重、身高、搬运时间、术后引流管数、引流管总数、舒张压变化幅度、疼痛变化幅度均为连续变量,以原始数据录入],以转运安全性作为因变量(转运安全组=0,转运风险组=1),采用向前(瓦尔德)进行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手术部位、搬运时间与疼痛变化幅度是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安全性相关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3 临床工作人员运动性疲劳评分情况 临床工作人员RPE 总体得分为(13.12±2.60)分,手术室工勤人员、病房护士与麻醉师RPE 得分依次为(15.56±2.00)分、(12.77±1.92)分和(11.04±1.49)分,3 方RPE 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6.227,P<0.001)。

2.4 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安全组与风险组各相关临床工作人员运动性疲劳的差异分析 麻醉师、病房护士与手术室工勤人员在转运风险组患者的RPE 得分高于转运安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安全组与风险组各相关临床工作人员运动性疲劳得分比较[M(P25,P75),分]

2.5 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安全性与临床工作人员运动性疲劳的相关性分析 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安全性评判标准中心率变化幅度、收缩压变化幅度与临床工作人员的RPE 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见表5。

表5 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安全性评判指标与临床工作人员RPE的相关性分析

2.6 全麻术后患者引流管滑脱组与未滑脱组各相关临床工作人员运动性疲劳得分比较 麻醉师、病房护士与手术室工勤人员在转运引流管滑脱组患者的RPE得分高于未滑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引流管滑脱组与未滑脱组各相关临床工作人员运动性疲劳得分比较[M(P25,P75),分]

3 讨论

3.1 全麻术后患者存在中低水平的转运风险 全麻术后患者转运是手术室日常工作和安全质量控制中一个重要环节,涉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提高,安全与高效完成术后患者的转运迫在眉睫。本研究中,患者搬运时间(53.98±6.67)s,长于既往研究[18]结果,生命体征与疼痛受转运影响发生显著波动,风险组占比11.4%处于中低水平。原因可能是:①根据手术的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手术被分为四个级别,其中四级手术是最高级别,意味着手术难度最大、手术过程最复杂、风险最大[19-20],本研究聚焦在胰腺、肝脏、食管等疑难与复杂的四级手术,总占比71.7%,引流管总数(2.80±1.87)根,引流管在高风险手术中能有效引流消化液、早期发现术后出血与促进肺复张[21-22],增加临床工作人员固定引流管工作量,延长搬运时间;②传统人工搬运容易动作不协调、操作不平稳,增加患者伤口活动度[23],加剧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导致生命体征波动与疼痛加剧。

3.2 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回归分析显示,疼痛变化幅度、搬运时间、性别与手术部位是患者转运安全的危险因素。研究证实疼痛是应激源会减少伤口局部血流量,增加致痛炎性介质的释放与延缓蛋白质的合成[24-25]。疼痛在生理机制上引起血压的波动,增加患者转运风险,提示维持转运前后疼痛稳态的重要性。全麻术后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安全隐患较大[2,26],表明搬运时长是转运的“危险时间段”,长时间转运会增加诸多不安全因素。另外男性身体基数大,临床工作人员在转运男性患者所承受的运动负荷较大,高强度运动会激活工作肌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氧饱和度造成工作人员疲惫感,容易给患者的安全转运带来隐患[27]。此外,本研究中胰腺手术占比高,四级手术患者在生命体征稳态性、疼痛以及引流管数量方面与其他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区别,容易引起转运风险。这提示管理者依据手术级别制定相应的转运方案,根据性别注重人员的配比,确保转运流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多方面提高转运安全性。

3.3 临床工作人员RPE 与患者转运安全性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中,手术室工勤人员RPE 得分最高,高于过往研究[28]结果,处于中高水平。工勤人员是传统搬运的主力军,通过人工拖、拉与提等动作完成患者的转运,容易引起肌肉过度使用而产生疲劳积累导致肌肉骨骼损伤[29]。风险组RPE 高于安全组,滑脱组RPE 高于未滑脱组,心率与收缩压变化幅度与临床工作人员RPE 正相关,协同突显患者转运安全性与临床工作人员运动性疲劳是密切相关。调查显示,单位时间内徒手转运患者5~10 次相比0~4 次,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发生率增加2 倍,清晰勾勒临床人员职业性腰背痛相关的运动性疲劳问题的严重性[30]。究其原因,传统搬运容易造成临床人员腰部和腕关节受到牵拉,长时间工作以及转运任务过重,致使工作人员疲惫影响其工作效率和判断力,忽略患者病情监测,引发意外事件的发生,增加转运的风险性。提示管理者要集思广益来优化转运模式,实现高效转运患者并缓解工作人员的运动性疲劳的“双赢”模式。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四级手术居多,样本代表性不够,今后需多中心与大样本调研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为后续管理者优化转运方案和研发转运工具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工勤麻醉师全麻
我要把你带回来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高校工勤技能人员人事档案履历分析与管理策略
工勤员主管与护士长协作对手术室管理质量的影响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省直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转岗聘用工作的通知
A Survey of Surgical Patient’s Perception about Anesthesiologist in a Large Scale Comprehensive Hospital in China
提高事业单位行政工勤人员素质的若干思考
想得美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