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CT NIC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2024-02-24 07:14欧晶鑫赵磊赵飞宇贺荣芳李剑平易美芝李青春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直肠癌淋巴结病理

欧晶鑫, 赵磊, 赵飞宇, 贺荣芳, 李剑平, 易美芝, 李青春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1.胃肠外科,2.病理科,3.放射科,湖南衡阳 421001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术前精准评估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和远处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利于决定直肠癌患者治疗方式[1-2]。研究报道,CT对结直肠癌的N分期准确率仅为55%~80%,盆腔MRI检查为术前判断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首选影像检查方式,其准确率可达到80%,但MRI检查尚存在禁忌证[3]。能量CT多参数成像技术能提供组织特征信息,借助碘定量和能谱曲线斜率定量工具可提高CT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4]。本文分析能量CT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择本院2021年12月—2023年2月通过肠镜活检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64.6±9.17)岁。所有患者术前接受全腹部能量CT扫描,并行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排除标准:图像质量不佳,伪影干扰较大;CT上未见明显可测量的淋巴结(短轴直径<3 mm)。根据最大淋巴结的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15例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27例。

1.2 检查方法

患者禁食6 h,检查前0.5 h排大便,检查时患者平卧,训练患者屏气。采用Simens Revolution进行腹部、盆腔能量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自动跟踪触发启动扫描,触发阈值100 Hu,经肘静脉团注射碘海醇(350 mgI/mL),1.5 mL/kg,4.0 mL/s,采用双能模式扫描,管电压分别为80、140 kV,管电流均为300 mAs,层厚、层距1.5 mm。

1.3 图像分析和数据采集

原始图像数据传至西门子MMWP(muli-modality workplace with Syngo software version VA20)工作站,使用Syngodual energy专用后处理软件进行能量CT图像分析。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根据淋巴结短径结果选定直肠区域最大淋巴结进行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测量,将右肾动脉分支水平的腹主动脉设定为标准值后,软件自动测得最大淋巴结的NIC(最大淋巴结IC/腹主动脉右肾动脉汇入平面IC)。选取术后病理大体标本标记区域最大淋巴结与CT所示区域最大淋巴结互相对应,进行病理学检查得到最大淋巴结的病理结果。

1.4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ROC分析淋巴结短径和NIC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和临床病理参数比较

两组T分期、淋巴结短径及动脉期NI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1)。图1可见能量CT后处理后的典型图像,融合图有助于影像科医师辨别淋巴结,同时可观察到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的碘浓度变化。

图1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患者能量CT碘水图A为能量CT融合图,圆圈所指为区域最大淋巴结,短径8 mm;B、C、D为区域最大淋巴结的碘水图,NIC分别为19、43、6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和临床病理参数比较

2.2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短径、动脉期NIC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表2、表3)。

表2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ROC曲线分析结果

ROC结果显示,动脉期NIC的诊断效能与淋巴结短径相似,而联合诊断的效能显著大于单独诊断效能(表4)。

表4 ROC曲线分析结果

3 讨 论

在直肠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预测主要依赖于指南推荐的形态学标准,常用的标准是短径大于5 cm的任何淋巴结联合形态、密度、异质性进行诊断。本文结果显示,区域最大淋巴结短径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诊断效能较好,临界值为6.45 mm,与指南推荐的诊断阈值相近。

增强CT使用对比剂的主要成分为碘[5],能量CT借助不同物质在高低能量下衰减方式不同的特性,可以实现物质成分分离,通过碘水图能对碘含量作出定量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肿瘤的血流灌注分布情况[6]。NIC是能量CT増强扫描后反映组织摄取碘剂的一种新的量化指标,能够排除患者碘对比剂注射速率、注射总量、黏滞度的不同和个体心血管循环差异所造成的误差,从而能客观、准确地反映组织真实的碘含量,提高实验结果准确度[7]。本文结果显示,动脉期NIC是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这可能是由于转移淋巴结中的微血管密度低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所致[8]。本文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静脉期NIC与平衡期NIC均小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碘对比剂在组织内细胞间隙弥散有关。

本研究样本量不足,未将不同病理类型的直肠癌转移淋巴结分别进行分析,需要长期收集更多此类病例进一步研究。综上,能量CT后处理参数NIC可作为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指标,有助于直肠癌术前N分期精准诊断。

猜你喜欢
直肠癌淋巴结病理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