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亚娟,肖沪生,徐 芳,刘 萍,王艳春,马菲菲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超声科,上海 200032;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32
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1]技术是一项通过实时跟踪动脉管径、动脉内平均血流流速的瞬时变化,来研究循环系统动力学的新技术[2],其能从能量、心脏收缩舒张功能、血管弹性、顺应性、外周血管阻力等多方面评估心脏及血管的瞬时功能,反映脉象信息,已应用于全身多处动脉[3]。目前,WI技术虽已被应用于脉象的客观化研究[4-9],但尚无其各参数在脉象分型中的界定标准。本研究将WI 技术运用于颈总动脉的探测,以早期高血压弦脉作为研究对象,以生理性弦脉、平脉为对照,从心脏射血力、血流动力学及能量学等方面对早期高血压弦脉的信息进行解读,并探讨WI 技术各参数在早期高血压弦脉分型中的诊断价值。
选择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我院健康人群中的自愿受检者及门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2.1 早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①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10],在未服用降压药的前提下,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若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则被认定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口服降压药后,血压即使<140/90 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②符合美国高血压学会(ASH)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指征的诊断标准,即高血压史5 年,且血压控制良好,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血脂、血糖、肝功、肾功及心脏超声检测正常[11-12]。
1.2.2 脉象诊断标准[13]①弦脉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②平脉脉象特征:寸、关、尺均脉象趋于平缓,一息4~5至,其频率律动不变,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力,有胃、有神、有根。
1.3.1 纳入标准 ①早期高血压弦脉纳入标准:18~60 岁,男女不限;符合早期高血压诊断标准,脉象符合弦脉者。②生理性弦脉及平脉(或正常脉)纳入标准:18~60岁,男女不限;健康,无急、慢性疾病;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均正常,且脉象符合平脉者。
1.3.2 排除标准 患除原发性高血压外的其他急慢性疾病;智力、语言、听力及心理障碍等其他原因导致无法配合者;妊娠及哺乳期者;人迎、寸口部皮肤有损伤者;颈动脉内斑块形成者(动脉内-中膜厚度1.5mm[14])。
由2 位具有5 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师分别进行脉诊,另1 位经过培训的医师使用DDMX-100 脉象仪检测受试者桡动脉。2 位医师中1 人脉诊结果与脉象仪相同时,受试者即被纳入对应小组。最终纳入早期高血压弦脉52 例(早期高血压弦脉组),生理性弦脉50例(生理性弦脉组),平脉50例(平脉组)。
采用ALOKA Prosound α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5~13 MHz)。受检者仰卧,连接ECG,将超声线阵探头放置于颈总动脉开始膨大处,近心端1.5 cm 处作为WI 检查部位。将“Beam Steer(2D)”和“Beam Steer(Flow)”分别设置为15°和-15°(或将两者设置值调换);启动WI 功能,对血流取样门宽值(3.5 mm)、声束血流夹角(60°)值进行设置,在血管前后壁外膜-中层的交界处,分别放置1 个取样门;开启WI 血流显示键,观察波形波动,待稳定后,使用select 键进行数据收集;完成收集后,自动跳到下一显示界面,输入血压值结合以上5 个波形,显示测量结果,测量3次取平均值。
WI 检测参数包括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负向波面积(NA)、R-W1间期、W1-W2间期、血管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P)、血管硬化参数(β)、血管顺应性(AC)、管径增大指数(A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使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先对数据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L,QU)表示。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行符号秩和检验,成对数据的比较行Kruskal-WallisH检验。所有P值经双侧检验,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准α=0.05。计数资料以例(%)描述,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使用SIMCA 14.1 软件对3 组WI 各参数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OPLS-DA),获得各参数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提取同时满足VIP>1、P<0.05 的参数作为脉象分型标准参数[15]。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3 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高血压弦脉组、生理性弦脉组的平均年龄、BMI、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均较平脉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生理性弦脉组与早期高血压弦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脉组与生理性弦脉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低于早期高血压弦脉组(均P<0.01)。
表2 3组颈总动脉WI技术参数比较
与平脉组及生理性弦脉组比较,早期高血压弦脉组的W1、NA 值增高,W1-W2间期降低(P<0.01),而平脉组与生理性弦脉组W1、NA、W1-W2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早期高血压弦脉组到生理性弦脉组再到平脉组,EP、β、PWV 数值逐渐降低(均P<0.01)。生理性弦脉组与早期高血压弦脉组A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平脉组(均P<0.01)。早期高血压弦脉组及生理性弦脉组AC 值均低于平脉组(均P<0.01),早期高血压弦脉组AC 值低于生理性弦脉组(P<0.05)。3 组R-W1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1 PCA 及OPLS-DA 模型构建 将3组受试者WI的11 项参数进行PCA 建模,得到一个有2 个主成分的PCA 得分图(图1)。本模型中R2X=0.472,Q2=0.377,表示该模型的解释能力及稳定性尚可,但预测性欠佳。因为PCA 为一种无监督的降维方法,需进一步运用OPLS-DA 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以实现对模型的监督模式识别。
图1 3组瞬时波强(WI)参数的主成分分析(PCA)积分矩阵图
2.3.2 生理性弦脉组与平脉组颈总动脉WI参数OPLS-DA模型构建及数据分析 在PCA 模型的基础上,对平脉组及生理性弦脉组WI 各参数进行OPLS-DA建模分析。该模型共包含2 个成 分,R2X=0.446,R2Y=0.624,R2Y-Q2<0.3,2 个参数均>0.4,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Q2=0.576,说明此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平脉组和生理性弦脉组样本区分明显,表明2 组WI 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2)。其中,EP、PWV、β、AC、W1、1st-2nd、AI、W2、NA 的VIP分别为1.620 66、1.560 07、1.513 87、1.124 17、0.865 22、0.795 04、0.679 38、0.632 72、0.269 95、0.257 53、0.048 07。可提取出EP、PWV、β、AC作为这2种脉象的分型特征参数(图3)。
图2 生理性弦脉组与平脉组颈总动脉WI参数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积分矩阵图 注:图中每一个点代表一个样本
图3 生理性弦脉组与平脉组瞬时波强(WI)参数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柱状图
2.3.3 早期高血压弦脉组与生理性弦脉组WI 参数OPLS-DA模型构建及数据分析 在PCA模型的基础上,对早期高血压弦脉组及生理性弦脉组WI 各参数进行OPLS-DA 建模分析。该模型共包含2 个组成部分,R2X=0.396,R2Y=0.652,R2Y-Q2<0.3,2 个参数均>0.3,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Q2=0.588,说明此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生理性弦脉组和平脉组样本区分明显,表明2 组WI 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4)。其中,Ep、PWV、β、AC、W1、1st-2nd、AI、W2、NA的VIP分别为:1.543 45、1.520 22、1.221 47、1.187 82、1.121 74、0.873 97、0.725 95、0.555 07、0.523 50、0.377 19、0.360 90。可提取出EP、PWV、NA、W1、β 作为这2 种脉象的分型特征参数(图5)。
图4 早期高血压弦脉组与生理性弦脉组WI 参数的OPLS-DA 积分矩阵图 注:图中每一个点代表一个样本
图5 早期高血压弦脉组与生理性弦脉组颈总动WI参数的OPLS-DA模型VIP值柱状图
高血压是全球广泛发生的高致死、高致残性疾病[15],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改变,并早期干预,可大大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研究显示,高血压中弦脉占所有脉象的90%[16],许多高血压患者早期脉象即已出现变化,随病情加重,脉象的弦度系数增加,柔和度下降[17]。因此,高血压弦脉的出现及表现对中医辨脉施治有重要作用。
WI技术能从多方面评估心脏及血管的瞬时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脉象的客观化研究[4-9]。颈总动脉与心脏距离更近,包含有更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18],且颈动脉内径较宽,因此颈总动脉的WI 参数与脉象仪参数被认为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和精准性[19]。
本研究显示:与平脉组及生理性弦脉组比较,早期高血压弦脉组的W1、NA 值增高,W1-W2间期降低,平脉组与生理性弦脉组W1、NA、W1-W2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据此可推出,早期高血压弦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处于高动力状态,心脏的收缩力增强,外周阻力增大。W1-W2间期与心脏射血时间密切相关,其降低表明早期高血压弦脉者的心肌射血时间缩短,分析原因应与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降低及外周阻力增高密切相关。从平脉组到生理性弦脉组再到早期高血压弦脉组,EP、β、PWV数值逐渐增高。生理性弦脉组与早期高血压弦脉组AI无差异,均高于平脉组。平脉组AC高于其他2组。生理性弦脉组AC高于早期高血压弦脉。R-W1间期与心脏射血前期时间密切相关,3 组R-W1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从平脉组到生理性弦脉组再到早期高血压弦脉组,血管的硬度逐渐增加,弹性和顺应性逐渐下降。
本研究中,平脉组与生理性弦脉组WI 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IP>1 的WI 参数有EP、PWV、β、AC,其中贡献率EP>PWV>β>AC。2 组主要判别参数为EP、PWV、β、AC,且生理性弦脉组的EP、PWV、β较平脉组增高,AC 较平脉组降低,均符合生理性弦脉动脉血管弹性及顺应性降低的特点。
基于PCA 和OPLS-DA,生理性弦脉组与早期高血压弦脉组WI 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IP>1 的WI 参数为EP、PWV、NA、W1、β,其中贡献率为EP>PWV>NA>W1>β。2 组主要判别指标为EP、PWV、β、NA、W1。这5 个参数说明高血压弦脉者在心脏收缩早期,动脉处于高能量状态,外周阻力增高,血管弹性和顺应性进一步降低的病理性特点,与既往研究[20-21]相似。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①生理性弦脉者大动脉的血管弹性及顺应性降低,心功能及外周阻力并无改变。WI 参数特点:EP、β、PWV 值增高,AC 值降低。②早期高血压弦脉者心脏收缩功能增强,心脏处于高能量状态,外周血管大、中动脉血管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射血时间缩短。WI参数特点:W1、EP、β、PWV 值增高,NA 绝对值增大,AC 值降低,W1-W2间期缩短。③平脉与生理性弦脉的主要判别指标为EP、PWV、β、AC。④生理性弦脉组与早期高血压弦脉组的主要判别指标为EP、PWV、β、NA、W1。
总之,WI 技术可为弦脉的信息解读及脉型界定提供客观指标,可区分生理性弦脉与高血压弦脉,是脉象客观化研究的可靠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今后可扩大样本量,为弦脉的界定参数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