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杰
我的父母经营着一家小型超市,因此我从小便耳濡目染,对经商颇感兴趣。
然而,在报考大学的时候,我因几分之差,和心心念念的商学院失之交臂。不过我也没有气馁,毕竟经商从来不设门槛,既然做不了“学院派”,那我就去做“行动派”!我要用实践来积攒自己的“财商”。
没想到大一刚开学,经商的机会就来了。我们新生宿舍的宿舍门是那种需要外挂锁的老式门,每间宿舍分配了两把钥匙,可宿舍都是八个人住,钥匙明显不够。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我的脑子一转,想出了主意:代配钥匙,交货后付款。本班同学我只收个成本费,但其他班级和学院的同学我就“公事公办”了。就这样,上大学的第一天,我就给自己挣到了零花钱。
第二次挣钱是由学姐牵的头。我们学校有规定,要想顺利毕业,除了专业课成绩要合格,英语四级也是一定要通过的。那个时候,虽然网络购物已经流行,但是报刊书籍主要还是靠线下购买。学姐从代理商那里拿了几份英语学习报的样报,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敲开宿舍门,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去逐个推销。
那段时间,我每天晚上都会去宿舍楼“扫楼”。一开始,我经常吃“闭门羹”,但没关系,这间宿舍不行就换下一间。我也能理解同学们不喜欢上门推销的心情,没办法,赚钱的第一步就是要“脸皮厚”。好在这份报纸的内容不错,加上学姐就是靠它通过英语四六级的,这也给了我们推销的底气。后来我发现了诀窍,那就是学习的热情会传染,只要宿舍中有一两个人订购了报纸,那么其他人也会“从众”,这样整间宿舍基本上就能“拿下”了。在推销过程中,我一边锻炼自己的胆量和口才,一边总结经商的智慧和经验,一路下来受益匪浅。
大三那年,学校新建了一条商业街,学校后勤部开始对外招租。听闻这个消息,我来了兴趣。正好商学院的同学要完成商业课的实践作业,学院会提供部分资金。就这样,我们几个一拍即合,并和学校后勤部进行了谈判:先不收房租,后续的租金根据我们的盈利情况来商定,条件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们这个案例都会作为商学院的创业样板进行展示。
地方是有了,可要做什么项目,我们几个却意见不一。校园内的店铺基本涵盖了学生们的吃喝玩乐,业态已经很成熟了,如何突显差异性、提高竞争力成为创业的关键。对此,我们特意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很多学生都渴望有一个可以悠闲畅谈的场所。最后经过商议,我们决定开一家水吧,顾客可以在这里喝茶,也可以喝咖啡、果汁等,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分割开,满足不同顾客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方向确定之后,我们几个人就开始按照各自的分工忙活起来:找艺术学院的同学帮忙设计,联系工程队来装修,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在这过程中,我经历了各种波折,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知易行难”。
最后,水吧如期开业,同学们也很捧场,而且水吧所有的工作都是我们几个“元老”和勤工俭学的学生在做,节约了人力成本。经过几个月的经营,我们的水吧开始盈利,资金也渐渐回笼。万万没有想到,初出茅庐的我们居然能够创业成功,最后还成为商学院典型的创业案例,受到学院和学校的表彰。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大学里的这些“生意经”告诉了我一个深刻的道理:百分之七十的行动,抵得过百分之百的完美主义。永远不要等一切都准备好了再行动,而是要在行动中准备着。顺着自己的兴趣,勇敢地去行动,相信你一定會收到来自生活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