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水
在龙泉青瓷的历史上,有一个人的名字被深深印在龙泉青瓷的发展历程里,他就是龙泉青瓷非遗传承人徐朝兴。作为龙泉青瓷界“祖师爷”级别的人物,徐朝兴把龙泉青瓷这个玲珑小物研究得彻彻底底。
“揣泥坯、揉泥巴,手上是泥,脸上也沾着泥,但是每当手中一团团泥坯变成一件件如冰似玉的青瓷作品时,我内心都感觉无比享受。”徐朝兴说,他自幼与青瓷结缘,从业六十多年来,见证了龙泉青瓷传统技艺再现辉煌。13岁那年,徐朝兴因家贫辍学,随后进入浙江龙泉瓷厂当学徒,跟随著名的青瓷艺人李怀德学艺。他不怕苦、不怕累,手脚勤快,不到两年时间就掌握了陶瓷制作的基本技能。
1958年,国家为了复兴龙泉青瓷,成立龙泉青瓷试制组。龙泉瓷厂从省内专家、优秀工人和民间艺人中选拔出8人组成仿古小组,开始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瓷器恢复和仿制工作,徐朝兴与师傅李怀德一同入选。在师傅的带领下,徐朝兴从碾磨、配料、拉坯到上釉、烧制,认真学习每一道制作工序,并根据专家提供的胎、釉成分数据反复试验。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他逐渐掌握了龙泉青瓷完整的烧制技艺,并与小组成员成功研制出失传多年的弟窑与哥窑作品。
接下来,他推陈出新,尝试把新产品设计和科研工艺美术相结合,创造了生平第一件能摆进艺术殿堂的作品《中美友好玲珑灯》。这件作品被选为外交部国家级礼品,现收藏在美国白宫。“改革开放后,我萌发了用龙泉青瓷做大件作品的想法。”徐朝兴说干就干,与团队成员一起设计方案,调整配方、上釉、烧成工艺等,有时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关,他连续几个晚上在试验场地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十次反复试制,徐朝兴带领团队终于成功烧制出《52厘米迎宾大挂盘》,它圆润饱满,色泽温润细腻,釉面网状开片均匀。1982年,在第二届全国陶瓷设计评比会上,这件作品获得艺术瓷總分第一名,现收藏于北京中南海紫光阁。
经过几十个春秋,徐朝兴完成了从泥土匠人到艺术大师的华丽转身。他的经典作品越来越多,《1.3米迎春大花瓶》《66厘米万邦昌盛吉庆瓶》《吉祥如意瓶》等作品被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然而,徐朝兴令人叹为观止的绝活不只是创造,还有完美的“跳刀”技术。他可以在一个胎薄如壳的坯体上下数万乃至十几万波线或印痕,处处充满了柔韧与手工之美,使烧制的瓷器带有不可思议的美丽纹理。
现在,这位80岁的青瓷匠人仍然在坚守,培养弟子,宣传青瓷文化,传承青瓷烧制技艺……“做了六十多年青瓷手艺,我依然活力满满。”徐朝兴说。
(源自《知识窗·上半月》,田宇轩荐稿,有删节)
责编: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