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榆清
在纺织服装产业链上游,从“一根纱”到“一匹布”,纺织工厂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取决于工作效率、成本控制、品质管理等关键因素。
作为“科创中国”浙江省试点区,柯桥区坚持创新强区、人才强区首位战略,近年来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力量扎根纺城,以技术创新为柯桥面料的科技、时尚、绿色赋能添彩。
绍兴织蛛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自2020年创立以来,织蛛物联一直致力于传统纺织行业的智能化变革,是一家集研发、织造与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当前织蛛物联以大圆机智能检测系统为主打产品,凭借专业软硬件研发工程师团队和完善的软硬件研发体系,整合AI视觉大模型、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技术,打造针对纺织行业的自动缺陷检测及智能制造平台。产品投放市场短短半年时间,就得到了土耳其、越南、巴基斯坦、埃及、毛里求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客户的青睐。
简单不“减质”,让生产更智能更高效
织蛛物联总经理吕华龙是一名沉稳踏实的90后创业者,早前从事纱线供应链相关工作,在纺织服装面料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在与织造厂家、面料企业打交道的過程中,吕华龙发现,坯布织造环节总是不可避免地遇到布面瑕疵问题,不少客户反映,因疵点造成的产品损失以及人工检验成本看似不起眼,对企业而言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果有一台设备能够帮助大家在生产过程中就看到疵点,并且规避掉那些在染整后才会发现的疵点,既能够大幅降低成本损耗,又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岂不是一举多得?”吕华龙表示,过去的坯布检验工作,是通过人工或智能验布机器实现,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低且难以形成统一标准,容易出现漏检、错检等情况。而抓住用户痛点的织蛛物联,推出了大圆机智能检测系统,将检验环节推前,采用外挂式设计将设备直接安装在织布机上,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模组24小时不间断全自动、全覆盖监测布面,遇到疵点自动停机,减少连续性缺陷造成的损耗。
目前大圆机智能检测系统已覆盖横条、坏针、破洞等多种疵点,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布面疵点,系统就会自动识别故障类型,并立即报警通知工人及时到场核实解决,降低漏检、错检导致的疵点发生率,检验更快、更准、更全。凭借着稳定可靠的表现,该系统长疵检出率可达95%以上,误报率低于5%,从源头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1到0”,低成本解决方案实现效益最大化
多数产品的开发设计遵循“从0到1”的流程,构思、反馈、优化……而织蛛物联的开发更像是“从1到0”,抓住用户核心需求,从目标结果逆推出解决方案,设身处地为客户提供精准的服务。
吕华龙坦言,以往同类型设备成本过高,对大部分小微型纺织厂家来说并不容易承担。因此,织蛛物联在研发产品时就明确一个目标:要最大程度降低客户成本,让客户以低成本解决方案高效解决实际问题。
瞄准难点“破题”,紧盯需求“出招”。作为产品开发的掌舵人,吕华龙在研发中主要负责产品整体设计以及市场推广工作。他将产品分为硬件与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由工业相机和工业主机组成,其中,采集部分的相机电路板、计算单元的算力板等大圆机智能检测系统中最核心的图像采集系统、5G数据传输等硬件,都由公司研发人员自行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集采集模块、计算模块和控制模块为一体,使得成本较同类竞品降低一个数量级,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
软件部分则采用了轻量化的MES系统,仅包含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工人、机器、布种等要素,结合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用户可使用APP实现疵点的记录查询、工厂工人的排班排产、计算工资与产量及查看虚拟工厂,同时在网页端及外置屏幕,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生产情况。
在全球纺织业面临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口,推动行业绿色发展成为纺织人共同的心声。大圆机智能检测系统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减少或降低了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因疵品染整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及碳排放量。以绍兴一家加捻工厂为例,24台设备在28天使用周期内成功减少了385公斤的疵品产生,减少后续染整不必要的污水排放4.3万升、CO2排放144.4千克,从而节约了近600千瓦时的电力。织蛛物联用实际数据助力企业书写绿色发展答卷。
“创新,永不止步。我们欢迎更多的‘玩家’共同来做这件事,大家一起竞协共进,为推动纺织生产走向智能制造提供数字化新引擎。”吕华龙表示,公司正在筹划推出新一代产品,希望在有效检出率和检出精度上极致打磨,更好满足客户需求,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模式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创新推动柯桥乃至全国、全世界纺织服装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