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

2024-02-21 05:27许芬
中国市场 2024年5期
关键词:成本预算企业经营经营管理

许芬

摘 要:市场经济环境下,成本是影响企业利润率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企业经营的成败,严格管控各项成本,确保收支的平衡,企业才能维持稳健发展,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成本预算可为成本管理提供直接依据,强化企业成本控制的能力,促进内部资源的高效分配与使用,使企业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改善经营管理的状况。因此,文章将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成本预算管理的应用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预算;企业经营;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5-0162-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5.038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机制日趋成熟,各行各业趋于饱和,卖方市场开始向买方市场转变,企业所承受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实行成本预算管理,科学预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费用支出,促进成本量化控制,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很大帮助。但在实际应用中,一些企业预算目标设置不合理,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控制力薄弱,预算绩效评价缺失,难以真正发挥出成本预算管理的作用。企业应深入学习成本预算管理理论,进一步优化成本管理机制。

2 成本预算管理的流程与原则

2.1 成本预算管理的内涵

成本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为获得一定经济利益,所消耗资源的货币表现,如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等[1]。

成本预算管理从项目目标管理理论发展而来,其内涵是企业按照预算期的经营状况,以经营条件、生产条件为基础,对企业未来将要发生的成本做出相应预测,确定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编制成本消耗计划,并以此为依据,对成本进行追踪、控制和调节,从而把成本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促使企业预期目标成本、经营目标的达成。

2.2 成本预算管理的流程

成本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由预算决策部门、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执行部门、预算考核部门组成[2]。从成本预算管理的流程来看,基本以预算决策部门为始,根据生产计划、成本目標,确定预算目标和执行方针、原则,再将其传达给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部门在收到预算目标后,要先将其进行层层分解,把成本预算细化到最小单元,再下达给预算执行部门,着手进行成本预算编制工作。

成本预算编制完成,需交由预算管理部门初审、汇总,若初审不合格,要提出修改意见返还原部门;初审通过则交由预算决策部门最后审批,通过后确定成文,进行预算执行。并在预算期满后,核算本期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分析,考核成本预算的完成情况,找出预算差异形成的原因。

2.3 成本预算管理的原则

2.3.1 量入为出原则

量入为出是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最基本的原则,指成本预算限额的确定,应坚持以收定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支出,避免编制赤字预算[3]。

企业要在保障各项经营活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以节约成本为目标,合理控制预算规模,限制一般性支出,严禁违反规定乱开口子、随意追加预算等。

2.3.2 方便监督原则

预算的编制与执行都涉及资金的流转,要想确保资金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权力部门腐败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做好监督管理。因此,成本预算管理的运用,既要便于主管部门的监督,也要便于全体员工知情,从而保障监督权的有效行使。

2.3.3 工作配合原则

成本预算管理涉及众多部门的参与,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协调。因此,成本预算管理中要合理安排工作流程,科学调节预算目标,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成本指标,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阻碍成本预算管理落实的效果和效率。

3 成本预算管理的作用与方法

3.1 成本预算管理的作用

3.1.1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根据市场监督总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月底,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达1.63亿户,其中,民营企业数量4700余万户,外资企业66.8万户。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势必加剧行业的竞争,只有加强成本控制,扩大议价空间,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施成本预算管理,使成本控制具体化,科学限制成本的发生与发展,企业便可形成成本领先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

3.1.2 促进资源的正确配置

企业的资源有限,必须要正确配置资源,才能为主营业务运营提供相应的资源保障[4]。企业编制成本预算,对经营中可能遇到的成本问题进行预测和事前安排,剔除不必要的成本项目,使资源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便可保持最佳的成本结构,在减少成本付出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巩固企业的经营基础。

3.1.3 提高成本管理有效性

传统的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多是在事后总结成本要素,在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中优化成本,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不理想。而实施成本预算管理,提前规定资源消耗量,严格划分成本责任,将成本指标落实到具体部门、岗位、个人,便可促使成本管理措施得到贯彻执行,切实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3.2 成本预算管理的方法

3.2.1 标准成本预算管理法

标准成本预算管理法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该方法深受泰勒管理理念的影响,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并及时记录、分析、核算成本差异,借以实现控制成本的管理方法。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造成的差异称为逆差;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造成的差异称为顺差。确定差异点后便可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通过解决差异来控制成本。显然,标准成本预算管理围绕的是标准成本,所以标准成本的确定非常重要,其准确与否影响成本管理的效果。

3.2.2 作业成本预算管理法

作业成本预算管理法以企业的作业作为成本预算的对象,在生产型企业中应用较为广泛。该方法一般步骤是:预计将要发生的作业量,然后把企业所消耗的资源向作业进行分配,再将作业耗费的资源向产品进行分配,如此便可确定每一项作业所发生的成本,找出成本动因,准确对作业允许消耗的资源量作出科学限制,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作业成本预算法把管理的要点放在了作业上,不仅能够提高成本控制的准确性,还有利于作业流程的改进,其应用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3 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法

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法源自“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的目标管理法。彼得·德鲁克认为目标不确定,一些工作就容易被忽视,确定目标才能明确努力方向,有序开展好各项工作。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法实施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目标成本的确定、如何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如何对目标成本进行执行和控制、如何进行目标成本的考核与评价。这要求企业多维度、多角度科学确定目标,并做好目标成本的分解、落实、执行、分析、考核等工作。

4 企业经营管理中成本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

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具有较强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由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统筹。然而,一部分企业并未设置独立预算管理部门,也没有组建专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交由财务部门兼管。但由于财务部门的工作重心不在于此,很少直接设置成本预算管理相关岗位,多由综合财务管理人员来承担此项工作。而这些人员虽然基础会计核算能力较强,却不具备业务知识,不了解成本要素,难以准确判断成本预算差异形成原因,这导致成本预算管理在操作层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4.2 预算目标制定不合理

预算目标是企业编制预算的起点,有一个好的目标,才能使成本预算管理工作顺利推进。若企业制定的预算目标不明确,就会导致成本预算执行中责任划分不清,员工不清楚成本责任、不知道如何节约成本。然而,仍有部分企业未意识到预算目标的重要作用,只是基于历史数据确定一个“笼统”目标,使得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造成成本预算管理失去了原有功能和意义。例如,某制造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是钢材,受经济状况、市场环境的影响,钢材的价格持续走低,若依照上一年度数据来确定成本预算目标,显然是不合理的。

4.3 预算编制过程不严谨

预算编制是成本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其编制质量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效果。然而,一些企业成本预算编制质量差强人意,其准确性有待提高。而出现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其一,预算编制依据准确度不高,既没有做足前期市场调研,也没有积极听取业务部门建议,成本价格选取存在随意性,降低了成本预算准确性。其二,预算编制方法传统单一,基本是以数据论数据,采用固定预算、定期预算、增量预算等方法,甚至直接将过去的成本项目原封不动地保留。其三,企业在年初对整个预算年度进行编制后,未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优化预算安排,导致预算松弛问题较为突出,多项成本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4.4 预算执行控制不到位

一些企业在编制成本预算后,未采取严格的执行控制措施,存在预算监督不及时、事中控制缺位、异常预警不到位的情况,使得预期成本与实际支出有着较大的差异。例如,某建设企业在工程建设中确定人工成本预算后,并未采取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监督管理措施,出现了窝工现象,生产劳动率达不到预期要求,导致后期为了赶进度,增加了夜班费、赶工费等成本。另如,某生产制造型企业确定生产材料成本预算后,没有限制材料的消耗量,材料领取、使用较为随意,造成生产材料浪费、丢失情况较为严重,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材料成本。

4.5 预算绩效评价不及时

要想使成本预算管理形成闭环,就要做好绩效评价工作,验收成本管理的成果。然而,一些企业忽视了绩效管理与预算成本管理的联系,没有配套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没有深入结合成本动因,难以对预算成本管理作出客观的评价。另外,多数企业对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利用也不够充分,未按预算制度要求控制成本的相关人员,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且后续工作安排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进,成本预算绩效考核多是在走过场。

4.6 預算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

企业作出正确的成本预算管理决策,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使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从而快速获取各项账务数据、业务数据和成本数据。然而,国内一些企业缺乏信息意识,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多采用“直线引入”模式,数据需要人工录入,易发生信息失真的情况。而且这些企业普遍没有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各部门现行系统基本处于独立运行状态,彼此信息不能互通共享,数据汇总、整合需要消耗时间成本、人工成本,难以满足成本预算管理的实际诉求。

5 企业经营管理中成本预算管理运用的策略

5.1 优化企业组织机构

企业应结合预算管理的需要,优化组织机构,以适应成本预算管理的要求。因此,企业应按照“集中决策、分级管理”的原则,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和预算管理办公室,并明确划分各机构的权责和任务。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应由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其主要负责预算管理工作总体部署与决策;对成本目标进行预测、研究、协调,审查各部门编制的预算方案及整体方案,并提出预算改善建议。而预算管理办公室作为管理机构,应由预算管理中心、预算管理经理、业务部门代表组成,其主要负责预算管理的日常监督,协调、处理各部门预算矛盾与分歧;制定与预算有关的制度、政策、规定;指导归口部门编制预算,并结合经营目标和成本目标,对预算草案进行初审。归口部门作为执行机构,要负责预算的落实,其主要责任是提供预算编制所需基础资料;做好预算编制和上报;严格执行已批准的预算方案;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中的问题,提出预算调整申请。

5.2 科学确定预算目标

要想使企业员工认同预算计划,严格执行成本指标,就要科学确定预算目标,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具体来讲,为提高员工对目标的认可度,可将目标制定上升到全员参与层面,让员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员工参与初拟、筛选、设计的目标,自己会更乐于接受并愿意为之努力,工作投入度也会随之提升。目标的具体设定,不可过高或过低,要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并主动适应当下的市场需求变化,避免目标脱离实际情况。在目标确定后,要先采用“利润增长法”“比例预算法”“上加法”“标杆法”等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再按照不同季度、不同类型进行目标分解,通过计算成本利润率、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加以验证,确保分解目标的科学性和适用性[5]。

5.3 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成本预算编制存在问题,无法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预算计划就会失去意义。因此,企业要明确成本任务,结合成本目标,进一步提高成本预算编制质量,为成本控制指明方向。预算编制前,企业要做好数据收集工作,建立成本数据库,夯实预算编制工作基础。数据收集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内部数据,还要考虑到外部因素对成本的影响。例如,在编制材料成本预算时,应调查材料的消耗、采购的成本,并关注材料价格的波动情况,提前梳理基础信息,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在编制预算时,要坚持“先有项目再安排预算”的原则,而且要启用“两上两下,先下后上”的编制程序,积极落实“零基预算法”,不考虑以往的情况如何,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成本支出的必要性和数额的大小,从而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有效控制预算差异率的形成。具体的编制流程应为:先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召开预算会议,通过集体决议的方式确定预算大纲,审批通过后下达给相关部门,再由归口部门根据具体要求编制预算草案,交至预算管理办公室初审、汇总,最后反馈给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形成最终预算计划。

5.4 提高预算执行控制力度

为防范预算编制与执行“两张皮”的现象,企业要提高预算刚性,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制度是预算控制的依据,企业应基于权责发生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成本费用的发生作出制度约束。例如,制定成本定额制度,规定工艺定额、生产定额、供应定额,各项预算支出都应控制在定额范围内,从而防止“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此外,企业应按照“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预算审批机制,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超预算支出都要有不同的审批标准、不同的授权要求,以此确保成本预算的严肃性[6]。预算一经批准,就要按计划去执行,不得随意调整、更改预算支出。另外,企业要将预算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监控作业环节资源消耗的情况,并建立配套的异常情况预警机制,一旦发现成本支出接近预算限额,就要发出异常警告,提醒管理人员采取成本控制措施,把可能发生的浪费控制在萌芽状态,避免成本失控的发生。

5.5 做好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工作

首先,企业要结合自身所处行业的特点和成本变动的规律,明确成本预算考核的对象,并将成本控制与员工绩效挂钩,把岗位责任转变为个人责任,以此来避免因权、责、利不清,造成相关责任人推卸责任。其次,企业要优化考核评价指标,设计可控费用预算执行偏差率、年度预算编报准确率、业务预算执行偏差率、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编制准确率等相关指标,以此评价成本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执行的偏差率。最后,企业要结合绩效评价的结果,按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对成本項目控制情况作出评级,表现一般、较差的成本项目要提出整改意见,对相关责任人作出适当的处罚,表现优秀的成本项目则要进行公开表彰,将直接责任人作为榜样进行内部宣传,从而引导相关责任主体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成本节约意识。

5.6 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现代企业经济业务量庞大,传统管理方式方法已无法满足企业需要,推行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企业应树立信息意识,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具体来讲,其一,企业领导要正确理解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对信息化建设给予足够支持,设置一笔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推动信息化建设,为企业预算管理转型升级奠定物质基础。其二,应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实时收集成本数据、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从而消除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差,为成本的动态控制提供数据支持。但在建设财务共享中心时,必须要注意信息安全管理问题,海量数据汇集共享中心,其中不乏机密数据,这些数据一旦外泄,将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财务共享中心的操作要设置身份认证机制,限制系统操作权限,杜绝非授权人员接触企业关键数据。其三,为保障管理系统的稳定性,降低软硬件设施故障率,企业可成立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对软硬件设施的定期维护,以便及时排除故障。若企业技术、资金实力不足以建设信息部门,可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签订运维合作协议,利用第三方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软硬件设施进行必要的运维。

6 结语

企业制订成本预算计划,对成本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整改,便可从源头上控制成本,有效压缩非刚性支出。但一些企业预算目标制定不合理、预算编制过程不严谨、预算执行控制不到位、预算绩效评价不及时,成本预算管理效果并不乐观。因此,为提高成本预算管理的实效性,企业应优化组织机构,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强化预算执行控制力度,做好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郑健.基于财务一体化下企业预算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产经,2023(2):121-123.

[2]蔡美香.浅谈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J].质量与市场,2023(2):58-60.

[3]何清泓.油气田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2023(2):82-84.

[4]黄俊怡.基于目标成本法企业生产制造费用的预算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23(1):68-71.

[5]陈赟竹.基于全流程预算管控的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22(34):94-96.

[6]张博文.论成本预算管理在生产型企业的实施路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19):48-51.

猜你喜欢
成本预算企业经营经营管理
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
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试论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如何做好企业成本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