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东 文:张莉华
有一份画报,它对现代中国人尤其是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影响深远。它见证了中国 20 世纪前半段的社会变迁。凡有华人侨居的地方就有它的身影.它就是《良友》杂志。阿英曾评价说:“现存画报中刊行时间最长、最富有历史价值的,无过于《良友》。”
[图左] 伍联德
《良友》创刊于 1926年 2 月,1945年停刊,共出版 174 期,包含 172 期正刊及两本特刊,即《孙中山先生纪念特刊》及《良友八周年纪念特刊》。出刊期间为中国乃至华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画报,其影响力不逊于美国《生活》杂志。美国《生活》杂志在 1936年 11 月的创刊词中说:“1936年以前,从来没有一本大型的、以图片为主的、大众化而又便宜的刊物。”显然,《生活》并不了解中国。
《良友》由广东省台山县人伍联德创办。伍联德先后创办7种文艺刊物,其中《良友》画报最为成功。《良友》为图文并茂的综合性大型画报,从铜版到影写版,每期销售发行 4 万多份,成为当时国内画报界中的楷模。
《时代画报》创办之前,邵洵美曾进行了一些市场调研,重点的调研对象自然是当时炙手可热的《良友》。他发现,伍联德固然很牛,但《良友》的成功,最重要的还是伍联德能够知人善用,用活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大学同学余汉生,此人管理本事相当了得,帮伍联德打理印刷厂,使这个印厂成为一个聚宝盆,伍联德后来做各种事业启动的很多资金都来自这个聚宝盆。另一个就是令《良友》开始腾飞的梁得所。
[图右] 梁得所
在聘请周瘦鹃担任第二任主编并未带来预想的效果后,伍联德及时换将,以名不见经传的梁得所换掉了鼎鼎大名的周瘦鹃。当时梁得所年仅 22 岁,尚在齐鲁大学读书。据后任主编马国亮介绍,“梁得所其貌不扬,矮小瘦削,终其一生,体重都未超过 80 磅。举止文弱,说话也提不起嗓子。”(《良友忆旧》)但正是他将《良友》带进了全球华人的视野,推向鼎盛。伍联德也曾表示:“《良友》虽由我创办,但贡献最多者还推梁君。”此处的梁君即梁得所,中国画报编辑界的奇才。他一生倾力于画报的编辑工作,尝试改变画报先前给人的排遣时间、粗制滥造的形象,扭转了当时外界对画报的负面印象,提升了画报的品质。在当时掀起了“良友现象”,许多画报在编辑理念、技巧、内容方面都追摹《良友》。
在梁得所之前,《良友》走的是“鸳鸯蝴蝶派”路线。从梁得所接办《良友》第13 期开始,几乎每期都有社会名人题写刊名。每逢杂志出版,知名人物所题写的“良友”两字,各具风采,引人注目。学术界、军政界人物均为其题写,如蔡元培、胡适、蒋介石、宋子文、宋庆龄、于右任等。梁上任后,将该刊内容办得包罗万象,凡是上海市民喜欢的,画报上都会反映,融时事、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美术、摄影、文学于一体,知识面广,精彩可读。同时还融入了当时新兴的艺术摄影。为了追求图片的精美,梁得所还在1930年引进了影写版的印刷技术。
梁得所十分看重封面,在他的主导下,《良友》封面以女郎为主,据统计,在《良友》总计 172 期过刊中,有 161 张封面女郎照片,多为文体明星。其服饰打扮从大多身着传统服饰到各式短装和便装,甚至出现运动装和泳装,封面人物越来越具有上海这个海派城市的时代感。
从第 15 期《良友》开始,梁得所开设了“摄影研究”专栏,通常刊登从国外杂志上所找到的美术摄影图片。与 20 世纪20年代的中国期刊一样,《良友》并没有自己的摄影记者,除了从国外的图书或期刊中摘取之外,大部分的照片都来自照相馆或是由受访者提供。基于《良友》发行上的成功,分销商几乎遍及整个中国及海外主要侨居地,因此在《良友》上所刊载的人事物均能得到全国及海外华侨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业余摄影者逐渐占据了摄影美术的专栏,这个专栏也成为当时中国艺术摄影的一个展示橱窗。“中国摄影学会”的林泽苍虽然自己发行有一本《摄影画报》,但还是会在《良友》上发表摄影专题以争取更多的曝光率,并且还在《良友》第 16期上刊登招募会员的广告。
艺术摄影仅仅是《良友》摄影插图中的一小部分,以一般大众为目标的图片还是占据着绝大部分的版面。为满足大量图片的使用需求,《良友》建立了图片供应网,除了一般的照相馆、图片供应社以及个别的摄影者外,他们还组建摄影采风团,在全国进行摄影采风。
1932年 9 月出版的《良友》以很大的篇幅报道“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即将出发的消息。蔡元培、甘乃光、叶恭绰、曾仲鸣、黄绍雄等都为旅行团题祝词。《良友》公司总经理伍联德亦亲自发言称,“派遣摄影队出发全国,实地摄影照片,天然景物,人工创造,历史古迹,时代建议,边事国防,工业文化,凡足以代表显扬我国者,兼收并取……” 《良友》试图通过此举启迪民智,发扬国光。此旅行团由梁得所亲自带队。
梁得所也对外透露了旅行团全盘计划:“路线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南诸省三大区。因天气关系,先行北上,向西北折回中部,沿长江入四川而下西南诸省,然后取海道返沪。九月中旬出发,以半年时日周行各省,预计明年二三月结束”。此行东三省并未放在计划之中,后来的行程也基本按计划而行,并无太多意外。
1932年 9 月 15 日,梁得所带领着两位专职摄影师、一位干事一行四人自上海出发。他们“带着大小摄影机六架,影片及旅行用品十四箱”。梁得所在《良友》上发文:“我们出发了,在交通不便时局多变的中国,算不到有没有意外的阻拦。我们唯有本着在能力范围内求达目的,更盼望各地良友,随时给予我们指导和协助。”梁得所一行拜访了孔孟,上泰山,入济南,游大明湖,自青岛乘船至威海、烟台,后又到北戴河、山海关,所有照片均在途中自行冲洗,几个人随游随时将拍摄的照片发回《良友》刊登。一路上梁得所穿西服戴眼镜颇为引人注目,常被误以为是外国人。
一个月后,梁得所终于到了当时的北平。1932年 10 月的《北洋画报》刊登了梁得所此次摄影旅团的情况,报道的标题为,“记抵平之良友全国摄影团”。在文中梁得所被问是否备有防身之武器,他回答说:“不携武器损失不过财物,有武器则生命或且将有问题,所以并不曾携带武器。”
活动结束两个月后,《良友》精选此次活动的图片约 2000 幅,以省为单位分作23 部分,编辑《中华景象》大型画册,并于 1934年 4 月出版,虽然定价高达 25 元,但是首印 3000 册仅半个月时间便销售一空,于是立即再版。《良友》又按照专题编辑出版了《中国建筑美》《中国雕刻美》和《中国风景美》,受到了摄影爱好者和美术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另外,又出版了面对普通读者的《全国猎影集》系列,包括《桂林山水》《西北一瞥》《圣地巡礼》《颐和园》《泰山圣迹》等分册,也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1933年 5 月,梁得所在完成“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活动后便决定离开,欲自己另辟江山。同年 8 月,《良友》刊出了梁得所辞职的启事。“启者,鄙人现已辞去良友编辑部职,一切任务手续经于八月十五日交代清楚,以后关于投稿等事情径向公司负责人接洽,至私人函件则请寄上海舟山路十七号。专此布达,统鉴为荷。”甚至没有等到此次旅行拍摄后所编辑的《中华景象》画册出版。自他接手《良友》的编务工作,历经 6年 66 期,
梁得所辞职之后,便与好友黄式匡组建大众出版社。1933年 11 月《大众》画报创刊号发行。梁得所办的《大众》从创立之初就锐不可当,让老东家《良友》颇为紧张,将月刊改为半月刊,以达到抢先一步,先发制人的目的。除《大众》画报外,梁得所还办了四本刊物,分别是《文化》月刊以及《小说半月刊》 《时事旬报》 《科学图解月刊》。然而单有超凡的编辑能力并不足以让一本刊物兴盛。因资金问题加之大病一场,梁得所的出版野心受到重创,即便后来转投《时代》画报,也未能挽回。事业一再受挫加上肺病复发。1938年 8 月,梁得所去世,年仅 33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