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非遗资源在城市记忆中的整合策略

2024-02-18 00:00:00卢谦任欣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35期
关键词:潮州记忆资源

摘要: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地方文化身份的保持与传承成为各地政府和文化学者关注的焦点。潮州非遗资源丰富,如何有效整合以提升地方形象和地方认同感尚未得到充分研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些非遗资源,使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城市的文化自信和塑造地方形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聚焦于潮州非遗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及其对城市记忆的影响,通过潮州非遗在城市记忆中角色的研究,强调非遗在连接过去与未来、本土与全球中的桥梁作用,为理解和评价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潮州;非遗资源;地方形象;地方认同;整合策略;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2(b)-0078-04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Chaozhou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in Urban Memory and Local Identity

Abstract: Under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the preserv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local cultural identity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or local governments and cultural scholars. Chaozhou has abunda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but effective integration to enhance local image and identity has not been fully studied.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modernization, how to effectively protect and utilize thes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so that they can promot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le enhancing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cities and shaping local images,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ffective ways of integra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in Chaozhou and their impact on urban memor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rol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urban memory, it emphasizes the bridging rol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onnecting the past and future, local and global, providing a new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ng the valu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modern society.

Key words: Chaozhou;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Local image; Place identity; Integration strategy; Culture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地方文化身份的保持与传承成为各地政府和文化学者关注的焦点。潮州,作为广东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如潮剧、潮州音乐、潮州木雕等,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潮州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潮州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些非遗资源,使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强城市的文化自信和塑造地方形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潮州非遗概述

非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确指出非遗的重要性,并将其定义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及其他艺术。在我国,潮州非遗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研究的热点。

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丰富的非遗资源而闻名。这些非遗资源是潮州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城市记忆与地方认同的重要载体。潮州的非遗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潮剧、潮绣、潮州木雕、潮州剪纸、潮州大锣鼓等,都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符号。潮剧,作为潮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剧形式,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丰富的剧目深受人们喜爱。潮绣则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潮州人民的审美情趣。潮州木雕和潮州剪纸则是潮州民间艺术的代表,体现了潮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潮州大锣鼓则以其激情澎湃的演奏风格,展示了潮州人民的热情和活力。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这些非遗资源不断地被整合、传承和发展,成为潮州城市记忆与地方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潮州的非遗资源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挑战。如何在城市记忆与地方认同中整合这些非遗资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新媒体技术和数字化传播手段的发展,学者们开始关注潮州非遗资源的传播与推广。冯菡子认为,通过互联网媒体平台进行数字化传播可以大幅提升潮州非遗文化的感染力[1]。冷娟则从多元化渠道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通过展示非遗精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打造非遗研学游等方式,激发非遗文化的活力。这一时期的文献着重于探索多样化的传播途径,以提高潮州非遗文化的影响力[2]。罗万玲以潮州手拉壶公司为例,探讨了品牌塑造的重要性,指出通过品牌内容塑造、品牌准确定位、品牌形象塑造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市场的竞争力[3]。谢晓霞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路径,认为通过文旅融合可以为非遗资源的商业化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4]。可见,非遗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通过商业化手段,提升非遗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然而,一些研究从文化保护、旅游开发等角度探讨了非遗的价值,但较少关注非遗在城市记忆与地方形象塑造中的作用,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此外,虽然有学者注意到非遗与城市记忆、地方形象之间的关系,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的研究仍然不足。

2 城市记忆与非遗资源整合的关系

城市记忆是指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记忆。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学者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提出,他认为城市记忆是一种“记忆场所”(lieux de memoire),是人们共同记忆的载体[5]。城市记忆理论认为,城市中的建筑、地标、历史事件等构成城市的集体记忆[6],这种集体记忆塑造了城市居民的地方认同[7],非遗资源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其整合有利于增强城市记忆和地方认同的关系[8]。该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城市记忆、地方认同与非遗资源整合关系的理论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记忆与地方认同议题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这一背景下,潮州非遗资源在城市记忆与地方认同中的整合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学者们普遍认为,非遗资源是城市记忆与地方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潮州非遗资源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文化价值到多元整合的过程,其中,一些研究者认为潮州非遗资源是潮州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它是城市记忆与地方认同的重要基石[9-10]。本研究则认为,潮州非遗资源在城市记忆与地方认同中的整合策略,是指通过合理利用和传承潮州非遗资源,使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文化遗产整合理论认为,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利用需要整合利用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资源。非遗资源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其整合利用有助于促进城市记忆的形成和地方认同的增强。该理论为探究如何有效整合利用潮州非遗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3 潮州非遗资源在城市记忆中的表现

潮州非遗资源,作为城市记忆的宝贵组成部分,不仅承载了潮州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展现了其独特的地域特色。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潮州古城的非遗资源在城市记忆中愈发凸显出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这些资源涵盖了潮剧、潮绣、潮州木雕等传统艺术,以及潮州方言、潮州美食等生活文化元素。

潮州非遗资源是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它们通过口耳相传、技艺传授等传统方式,成为城市记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潮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剧情内容,生动地反映了潮州地区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风貌;潮州木雕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树一帜的风格,成为潮州城市的象征;而潮州美食则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深深植根于潮州人民的心中,彰显出城市特色。

潮州非遗资源与当地社会生活紧密交织,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潮州方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情感纽带的体现,反映了潮州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在现代社会,潮州非遗资源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双重挑战。通过创新性保护措施,让这些非遗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例如,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潮州居民通过参与非遗活动和传承技艺,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总之,潮州非遗资源在城市记忆中的体现是多维度,不仅体现了潮州地区的历史文化精髓,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身份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

4 潮州非遗资源在城市记忆中的整合现状

4.1 潮州非遗资源在城市记忆中的整合路径

潮州非遗资源在城市记忆中的整合路径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系统整理潮州非遗,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在政府鼓励与支持下,联合旅游企业经营者、高职院校学者等多方力量,对潮州非遗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梳理。通过揭示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详尽的资料库,为潮州非遗的传承与推广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构建专业的潮州非遗展示平台,提高公众认知。以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成立专业的潮州非遗展示馆,全方位呈现潮州非遗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借助数字化展示技术和网络平台,拓宽展示渠道,增强潮州非遗的社会影响力。三是推动潮州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托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开展潮州非遗传承人培训项目,提升传承人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潮州非遗与现代产业的融合,探索创新发展路径,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四是加强潮州非遗的宣传与推广,提升社会认知度。通过社交媒体等多元渠道,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提升潮州非遗在公众心中的地位与价值。潮州地区各村镇可在公众假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节庆、赛事等,以增强潮州非遗的公众参与度和知名度。五是促进潮州非遗与城市记忆的深度融合,打造城市特色。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将潮州非遗融入城市景观规划和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的城市名片。加强潮州非遗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形成独特的城市记忆和文化标识。

通过以上途径,潮州非遗资源在城市记忆中的整合更加系统、全面,有助于提升地方认同感,传承和弘扬潮州传统文化。

4.2 潮州非遗资源在城市记忆中的整合效果

潮州非遗资源作为城市记忆的核心要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潮州非遗资源在城市记忆中的整合作用愈发凸显,其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潮州非遗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潮州非遗资源在城市记忆中的整合,首要体现在对非遗资源的系统保护与传承。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深入挖掘、细致整理和翔实记录,确保这些宝贵的非遗资源得以在城市记忆中流传后世。

第二,构建特色鲜明的城市记忆空间。潮州非遗资源在城市记忆中的整合,促进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记忆空间的形成。将非遗元素融入城市规划与建设之中,打造独特的城市景观和文化氛围,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地方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三,推动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潮州非遗资源在城市记忆中的整合,带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以非遗资源为内核,推动相关文化产业如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城市经济结构,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质和软实力。

第四,提升人民社会认同感与凝聚力。潮州非遗资源在城市记忆中的整合,有效提升了市民的社会认同感。通过举办多样化的文化活动,鼓励市民积极参与非遗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唤起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进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第五,扩大文化国际影响力。潮州非遗资源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展示,不仅彰显了其独特性,也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文化活动,潮州非遗资源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

5 潮州非遗资源在城市记忆中整合的优化建议

5.1 政策与制度层面

加强政策支持,提升非遗资源保护意识。制定针对性政策,明确潮州非遗资源的保护策略与任务,制定专项政策,细化潮州非遗资源的保护范围、具体目标和实施任务,确保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提高财政投入,为非遗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提供充足资金支持,保障项目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推广非遗教育资源,通过教育和社区活动提高市民对非遗资源的认识与保护意识,增强公众参与度。

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非遗资源的传承与发展。建立健全的非遗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共享性;设立非遗资源传承人制度,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多样化的传承活动,确保非遗技艺的代际传承;构建非遗资源评估机制,定期对保护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以持续优化保护策略。

创新政策手段,促进非遗资源与城市文化特色的融合。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非遗资源有机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增强市民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与旅游业的深度合作,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旅游产品,提升潮州的城市品牌和知名度;推动非遗资源与现代产业的有机结合,发挥非遗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5.2 社会参与公众意识

在政府的主导下,联合社会各方力量,提升对潮州非遗的保护力度,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得以有效传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将潮州非遗推向更广泛的受众,从而提升社会公众对非遗的认识与关注。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具有潮州地方特色的非遗产品,激发社会公众对潮州非遗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强化教育引导作用。通过学校教育、社区宣传等多种途径,增强公众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非遗主题展览、专题讲座、体验工作坊等,使公众能够亲身体验潮州非遗的魅力,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对积极参与潮州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个人和单位,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发公众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创新。

通过创新与传承相结合,潮州非遗在城市记忆和地方认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潮州的城市发展注入独特的文化魅力。

6 结束语

潮州非遗资源,作为城市记忆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承载了潮州地区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传统技艺,而且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效整合这些非遗资源,对加强城市记忆、提升地方认同感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菡子.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城市:潮州非遗文化推广模式探讨[J].旅游与摄影,2021(8):56-57.

[2] 冷娟.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的文化产业园发展研究:以深圳百师园文化产业园和潮州百师园创意馆为例[J].文化月刊,2021(3):46-48.

[3] 罗万玲.Y手拉壶公司的品牌塑造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20.

[4] 谢晓霞.基于文旅融合下的非遗保护与传承路径:以潮州市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8):93-95.

[5] NORA P. Between Memory and History: Les Lieux de Memoire. Representations[J].Representations,1989(26):7-24.

[6] HALBWACHS M. On Collective Memory[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

[7] LEWICKA M. Place attachment, place identity, and place memory: Restoring the forgotten city past[J].Journal of Envir- onmental Psychology, 2008,28(3):209-231.

[8] KONG L. Cultural icons and urban development in Asia: Economic imperative, national identity, and global city status[J].Political Geography,2007, 26(4): 383-404.

[9] 张静红. 偏离、回归和“杂食”:潮州年轻人对传统遗产的多重取向[J].文化遗产, 2023(2):101-108.

[10]李静. 潮州剪纸:潮州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代转化[J].文化遗产,2022(5): 36-42.

猜你喜欢
潮州记忆资源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中国音乐学(2022年2期)2022-08-10 09:21:08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资源回收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52
记忆中的他们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