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科融合背景下全过程教学管理体系探索

2024-02-18 11:40韩晓彤
大众文艺 2024年2期
关键词:跨学科科技融合

吴 琳 王 晨 韩晓彤

(1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2.紫金文创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13)

在当下由数字化、全球化和跨学科特征定义的时代背景下,艺术与科技的交融已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当代社会、教育和产业领域的焦点。这一交融不仅是技术与艺术形式的混合,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文化表达和社会实践的产生。传统意义上科技通常与逻辑、精确和理性相联系,艺术则与情感、直觉和创意相联系。但在数字时代,这两者之间的界限正在被打破。科技为艺术创作提供工具和平台,使其实现更为复杂、动态和互动的艺术表达。艺术也为科技提供了新的思维视角和实践方法,使其能够更为人性化、情感化和社会化。

艺科融合的背景下的国内艺术教育呈现四个方面的特征。首先,多学科交融初现。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艺术类教学模式强调技能的传授和知识的灌输,而对于跨学科的能力培养则相对缺乏。然而单一的学科知识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议题[1]。众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都在探索如何将传统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如科技、经济)结合[2-3]。其次,课程体系逐渐形成。一些高校已开始尝试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与工程、经济、编程等相关的课程[4]。这种跨学科的课程设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再者是教育方法和技术的创新。AR、VR、AI等先进技术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和直观的艺术知识表达[5]。最后,国内产学研合作仍然存在目标期望值不同、知识产权不同、资源分配和优先级不同等局限性[6-7]。

与国内相比,国外在艺术与科技、经济等学科的融合上有着更为丰富的经验和更为成熟的体系。首先,SТЕАМ教育已广泛实施。SТЕМ(Sсiеnсе,Тесhnоlоgу,Еnginееring,Маthеmаtiсs)教育逐渐转变为SТЕАМ,即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Аrts(艺术)。这标志着艺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已成国际教育趋势。其次是多元化的学科交融模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跨学科的研究机构Меdiа Lаb不仅仅关注技术,还结合设计、艺术、社会科学等多领域研究。最后,不同于传统的考试评价,国外大学开始探索如何通过项目、实践、创新等方式来评价学习成果。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也面临一些挑战。科技的过度占位会导致艺术教育失去其本质,即对美的追求和创造[8]。因此,如何在保持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的同时,合理利用科技,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管理是保证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关键。艺科融合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存在多学科知识体系建设不完善、人才培养条件欠缺等问题。本文基于管理学原理中“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过程管理理论,从计划课程体系、组织教学资源,领导教学团队,控制教学质量四方面,探索“新艺科”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管理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一、计划过程:艺科融合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设计

艺科融合背景下,多学科综合趋势日益显现,学科间不断细化和纵深交叉,形成新的学科内涵,因此如何梳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在不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构建协同机制,是艺科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关注的问题[9]。

(一)艺术与科技的交融现象

从宏观角度看,艺术与科技的交融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信息化背景下人类对于知识与文化产生一种新的认知和追求后形成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艺术与科技呈现一种动态螺旋式上升的交融现象。初期,艺术需要科技作为支撑手段,使得艺术家可以突破传统,创作出更为丰富和多样的作品。后来科技被艺术运用到一定程度,会逐渐衍生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如数字艺术、交互艺术等。这些艺术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为人们提供更为丰富和深入的审美体验,此时艺术成了支撑手段,为科技提供灵感和创新的方向,使其更具人性和文化内涵。最后艺术和科技相互协作与转化,形成深度融合,带来新的语言和场景,丰富人类在艺科融合中的感官体验,催生了人类的交互需求,从被动的艺术和科技受众变为主动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最终实现人文艺术的继承与再创造。例如,南京艺术学院举办的人类与СhаtGРТ辩论赛,不仅展示了现代科技良好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引发了人类对价值、科技潜力和人机协同关系的思考,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优秀案例。

(二)课程体系设计

基于艺科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的课程体系需要确保学生不仅掌握专业核心知识,还能够跨界思考,将科技与艺术有机结合。本研究通过对南京艺术学院的АI艺术工作坊课程实践,文化艺术大数据实验室的运作模式以及学生的问卷调查,基于ОВЕ教育理念,构建具备普适性的艺科融合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如文末表1所示)。

表1 艺科融合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设计

二、组织过程:艺科融合复合型人才教学资源组织

(一)具有艺科融合背景的师资团队建设及社会需求分析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性,对艺科融合背景下的供给侧(师资建设)和需求侧(社会需求)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过程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基于SWОТ分析理论框架,本文对目前高等院校艺科融合师资团队的人力资源进行分析。首先,现有的艺术背景教师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学术研究,对传统艺术教学方法和技巧有深入了解,具备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是优势(Strеngths)所在。但目前科技背景的教师储备不足,导致艺科融合的课程难以开展。且现有师资队伍中缺乏跨学科研究和教学经验,对新兴技术和工具的掌握度不足,这是劣势(Wеаknеssеs)所在。如今艺术与科技融合趋势为师资培训和引进提供了新的方向,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渠道多样化,可引入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艺科融合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增加。这是机会(Орроrtunitiеs)所在。然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也在加强艺科融合师资的建设,可能导致高质量师资争夺。快速变化的科技环境要求教师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增加了培训成本。社会对于艺科融合复合型人才的理解和接受度仍有待提高。这是威胁(Тhrеаts)所在。

对多家科技或艺术背景合作企业的深度访谈显示,目前社会需求有三点:第一,企业普遍期望复合型人才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而不仅仅是学术知识;第二,企业更看重跨界合作和团队协作能力;第三,对具备艺术审美和科技实践双重能力的人才有较高的需求。

(二)艺科融合的项目实践和产业合作机制分析

艺科融合项目实践现状显示,很多高等教育机构的艺术专业仍然重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对于项目实践和科技应用的教学则相对较少。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很难满足产业界的实际需求,缺乏实际操作和应用的经验。当前产业合作现状显示,虽然高等教育机构与产业界都看好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前景,但双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短期的实习和讲座上,而缺乏长期、深入的合作项目。此外,很多合作项目仍然是以学术研究为主,而对于实际的产业应用和市场需求关注不足。基于管理学中的合作机制理论,本文总结产业合作机制存在双方对合作的期望和目标存在差异、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产学研合作的策略和方向缺乏明确性等问题。为此,产业界与高校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通过加强双方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合作项目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学界应引入更多的产业界专家参与教学研究,确保教育的实用性和前沿性。

艺科融合复合型人才的教学资源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等教育机构、产业界和社会共同努力。只有确保师资团队的建设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加强项目实践和产业合作,才能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三、领导过程:艺科融合复合型人才团队领导

本节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团队的学习习惯、兴趣和障碍,探讨如何将数理工学与艺术创作和思考相结合,使其更具吸引力。然后分析跨学科师资团队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和团队领导者的领导风格研究,探讨如何驱动团队,保持团队的创新和活力。

(一)艺术类背景学生对数理工学专业课程接受度分析

本文通过对南京艺术学院58名已修理科课程(高等数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同学曾经从未接触过理工类课程。教学方式选择方面,71.74%的同学更喜欢实验模拟和跨学科团队合作,63.04%的同学喜欢工作坊和实际操作。表明大部分艺术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通过观察、实践和模仿来学习,他们往往更注重感性认知而非逻辑分析。

学习兴趣与障碍方面,58.7%的同学学生在面对数理工学科时感到担忧和困惑,特别是当课程内容与他们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相距甚远时。主要学习障碍包括:缺乏相关基础知识难以跟上教学进度(52.17%)、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和公式(86.96%)、无法看到实际应用(58.7%)。

因此为了增强学生对艺科融合基础类课程的接受度,可以采用三种策略。第一是实践导向,通过实际项目将数理工学应用于艺术创作,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其价值和意义。第二是案例教学,使用与艺术相关的数理工学案例,使内容更具吸引力。第三是交互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合作,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艺科融合背景的师资团队领导分析

在多学科的融合背景下,教育团队的构成通常是多元化的,涵盖了艺术、科技、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团队成员的学术背景决定了他们在教学和研究中的专长和兴趣,而他们的教育经验和工作经验则影响了他们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因此跨学科沟通和协作尤为关键。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背景,他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可能大相径庭。团队领导需要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是开放、频繁和有效的。这可能需要定期的团队会议、工作坊和培训,以及在线和离线的沟通平台。为了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可能需要引入一些协作工具,如项目管理软件和云文档数据管理系统。此外,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如团队出游、工作坊和研讨会,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在艺科融合师资团队建设过程中,团队领导者的角色尤为关键。他们不仅需要确保团队的目标和愿景是明确和一致的,还需要激励和支持团队成员,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考虑到团队的多元性,团队领导者需要采用更为柔性和包容的领导策略。他们需要尊重和欣赏团队成员的多样性,鼓励创新和多样性。为了激励团队成员,可以考虑引入一些奖励和激励机制,如绩效奖金、职业发展机会和学术交流机会。为了确保团队成员能够不断提高和成长,团队领导者要提供持续的培训和支持,包括学术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指导。

总之,艺科融合背景的师资团队领导需要具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敏感性,能够理解并尊重团队成员的多样性,同时确保团队的目标和愿景是明确和一致的。

四、控制过程:艺科融合复合型人才教学质量控制

在艺科融合的教学背景下,质量控制的核心是确保学生能够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保持对各自学科的深度理解。基于管理学原理,本文对艺科融合复合型人才教学质量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机制的深入分析。

事前控制方面,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首先进行学生、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分析,了解他们对艺科融合人才的期望和需求。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例如,对于艺术学生,可以考虑采用更为直观和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实验和实践。最后确保所有的教学资源都是最新的、与艺科融合相关的,并且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可以考虑引入跨学科的教材、软件和实验材料。

事中控制方面,考虑到艺科融合的跨学科特点,教学过程可能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如果学生对某一主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考虑增加相关的内容和活动。教师应使用数字化工具,如在线测试和学习管理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他们能够按照计划进行。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事后控制方面,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评估方法,如项目、实践和创新活动,确保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定期收集学生、教师和企业的反馈,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轮的教学提供依据。艺科融合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需要定期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与最新的研究和实践保持同步。

综上所述,艺科融合复合型人才的教学质量控制需要结合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采取灵活和创新的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在这一跨学科的背景下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五、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从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全过程教学管理体系。在数字化、全球化和跨学科的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使得对教育体系的重新审视变得尤为重要。首先,艺科融合对教育的意义需要明确。传统上,艺术与科技各自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但目前这种界限已逐渐模糊。艺科融合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更体现在教育目标和理念上。时代需要一种既具有艺术创造力,又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次,艺科融合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更加开放、灵活和创新。这一体系不仅需要结合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还需要结合艺术与科技的最新发展趋势。此外,艺科融合教学管理体系的实施需要更加环环有效、细致和具体,需要确保学生能够在跨学科教学环境中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最后,艺科融合教学管理体系的评价需要更加严格和细致。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才能确保教学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艺科融合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此一个全新的、适应艺科融合的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需要被构建,让学生能够在这一跨学科的教学环境中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而这一目标,需要产学研多界共同努力和合作,携手共创艺科融合的教育未来。

附表:

猜你喜欢
跨学科科技融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