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中美关系航向 共创中美崭新未来

2024-02-18 14:25:11王哲
中国报道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美关系中美两国

王哲

今年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互致贺信,祝贺两国建交45周年。

45年前,中美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以卓越战略眼光和非凡政治勇气,确定了一个中国原则,打开了尘封多年大门,两个长期隔绝的世界大国开始了全面交往,为时代发展埋下了富有生命力的种子。如今45年过去,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当年的种子已成长为参天大树,结出了合作之果,既造福了两国,也惠及了世界。

中美关系正处在新的十字路口,我们回望中美建交的历史瞬间,从中汲取和平友好交往的智慧与力量,推动中美关系行稳致远,共赴光明未来,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愿望和世界的期盼。

上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领导人从历史发展潮流与两国根本利益出发,高瞻远瞩,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打破了隔绝对立22年的坚冰,拉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当年的“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拉开了中美关系新篇章的历史序幕。中美关系的大门一旦打开,就不会再被关上。中美民间交流互利共赢,不仅是两国人民作出的自主选择,更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1978年12月,中美同时发表建交公报,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这一历史性决定掀开了中美关系新的一页,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走向。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事业”……中美建交公报不足400字,却字字铿锵,充满了非凡的战略智慧与远见卓识,为中美长期和平与互利共赢合作铺下坚实的基石,在当下依然具有穿越时空的澎湃力量。

当地时间2019年11月22日,“北京文化庙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这是北京和华盛顿两市为纪念缔结友好城市关系35 周年举行的系列活动之一。图为美国民众欣赏中国传统剪纸艺术。

当地时间2023 年12 月2 日,阿联酋迪拜,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阿联酋工业和先进技术部长、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苏尔坦(中),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右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左三),世界银行行长阿贾伊·班加(右一)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左一)出席能源会议。

45年来,中美两国已经积累了7600亿美元双边贸易和2600多亿美元双向投资,建立起284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最多每周300多个航班和每年500多万人次的相互往来,并在打击恐怖主义、应对金融危机及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协调合作,有力地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此前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中美关系。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始终是中美两国的最好选择,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文化历史有别、社会制度迥异、发展阶段不同的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如何相处,才能不偏航、不失速、不碰撞,需要远见和智慧,考验格局与担当。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格局加速震荡,安全风险交错叠加。一部分人陷入“威胁膨胀”的战略焦虑,沉溺于“你输我赢”的零和思维惯性,渲染“大国竞争”的危险叙事。中美两国相互依存的现实被漠视,合作共赢的历史被歪曲,对话沟通的渠道被堵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友岸外包”等小动作暗中频出,“印太战略”“五眼联盟”等拼凑小圈子行为不断,将中美关系推向激流险滩,并不安定的世界正在迎来疾风骤雨,中美关系这艘巨轮的未来航向关乎人类前途和地球未来。

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在旧金山举行历史性会晤,探讨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要共同树立正确认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進互利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共同促进人文交流。这“五个共同”开辟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旧金山会晤巩固了中美关系止跌企稳势头,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了难得的确定性稳定性,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

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在中美建交45周年招待会中指出,我们要对历史负责,把握中美关系正确方向。当务之急是跟进落实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重要共识。也要吸取历史教训,警惕冷战的铁幕再次落下、麦卡锡主义的幽灵复活、奥本海默的悲剧重演。冲突对抗谁都无法承受,和平共处、管控分歧是底线原则。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文化传统有很大不同,两国之间难免磕磕碰碰,产生矛盾分歧,但这没有影响两国打破坚冰建立外交关系,也没有妨碍双方基于共同利益深化合作,更没有阻碍双方为世界和平繁荣作出共同贡献。当前形势下,两国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既包括经贸、农业等传统领域,也包括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广泛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印证了互利共赢是中美关系的本质特征,对话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选择。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表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中美建交45周年最大的礼敬就是找到新时期两国正确相处之道。中美要坚定拓展各领域互利合作,加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补优势。“脱钩”“断链”既反规律,也逆规则,想要分更大的蛋糕,与其选择零和博弈,不如扩大共同利益。

对于2024年中美关系的前景,美国知名政治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约瑟夫·奈受访时表示,美中两国首脑会晤是恢复两国沟通进程的重要一步,未来两国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各层级的沟通来管理竞争,避免竞争失控或者出现误判。约瑟夫·奈还强调,美中两国之间的关系是竞合关系,即在竞争的同时也要开展合作。

中美关系基础在民间,希望在人民,未来在青年,人文交流对中美发展至关重要。

人文交流,特别是教育交流合作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5年来,中美民间接触和人文交流不断扩大,曾有越来越多学生前往对方国家就读,中国是美国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两国之间的旅游业也迅猛发展。

“可是疫情之后,中美之间的对抗感更强了,防范心理也更加严重,留学生和旅游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在这样的基础上,人文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表示,疫情过后,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人民急难愁盼的事情做起,把更多时间精力用在扩大深化合作上,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他举例说,比如中方对芬太尼对美国人民的毒害感同身受,在美方撤销对中方实体制裁后,推进芬太尼类物质及其前体化学品专项治理行动,并同美方商谈成立禁毒合作工作组。中国积极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未来5年邀请5万名美青少年赴华交流学习”倡议,希望更多美青少年访问中国、抓住机遇、拥抱未来,希望两国青年一代学习彼此语言、成为朋友和伙伴。

达巍表示,双方要继续加强禁毒、执法、经贸、农业、公共卫生等领域合作,携手攻克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困扰人类的顽疾;开拓数字经济、低碳发展等新赛道新动能,为两国企业提供公平的竞技场,把互利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进一步破解“机票难”“签证难”“入境难”等人文交流堵点,架起更多人民相知相亲的桥梁。

中美关系要行稳致远,归根结底还是要倾听民意、顺应民心。王辉耀表示,中美关系过去一段时间虽遭遇严重困难,但整体保持向上发展。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市场潜力不可限量。中国正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必将为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此外,众多美国企业高管纷纷来华寻求扩大合作,中美直航航班进一步增加,中国恢复赴美团队游,美国费城交响乐团举办访华50周年纪念演出,中国舞剧《花木兰》在美巡演……横跨太平洋的航班越多、货轮越多、游客越多、学生学者越多,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就越厚实,空间就越广阔,动力就越强劲。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美关系冷暖牵系全世界,中美两国能否正确相处事关人类前途命运。中美关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45年来,有关中国是“伙伴”还是“对手”、对华应该“遏制”还是“接触”的争论在美国国内从未停歇。为更好地使世界保持和平稳定,中美两国应以人类共同利益为重,共同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大国责任和使命。

王辉耀认为,两国应共同促进全球治理,共同维护国际秩序。全球性挑战上升和全球治理不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矛盾,中美要寻求最大公约数,着力消除全球治理赤字。应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国际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支持世贸组织通过改革增强有效性和权威性,携手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共识,加强公共卫生、减贫减灾、防扩散、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等领域对话合作,共同打击各类跨国犯罪和恐怖主义,将互联网、外空、深海、极地等“新疆域”打造成国际合作新领域。遇到分歧应通过对话解决,不能以热战、冷战或贸易战等方式相威胁。

二战后中美同各国携手缔造的国际秩序,为世界长期稳定繁荣提供了重要保障,应得到传承和维护。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美作为大国,应带头捍卫国际体系和规则,带头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带头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国际公平正义,不能搞例外主义和双重标准,更不能试图推翻秩序或另搞一套。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最近几年,中美两国的舆论中都存在消极或相互厌恶的设问,都有一批人在挑对方毛病,并主张应当与对方“脱钩”。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力量,都不能使中美彻底地切割或“脱钩”。中美将不得不长期共处共存,共同发展。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关注对方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是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甚至回暖的一个重要切入口。

美国中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丹尼斯·西蒙对媒体表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美中不打交道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给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了许多机遇。美中两国在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全球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可以开展更多合作。用零和思维看待美中关系对双方都不利,坚持合作共赢理念有利于美中双方,也有利于世界。

王文指出,对于中美之间在贸易层面上的争端、在舆论层面上的吵吵闹闹,以及美国一些政客对中国方方面面的抹黑、指责,我们要在战术上重视的同时,在战略上予以藐视。如今的中国已经能够承受并应对外部各种风浪与考验。外部的挑衅、打压和遏制,不会也不可能阻止中国发展壮大。有了这样的自信,中国就可以把大量的精力、注意力放在国内重大问题的解决、重大政策的出台以及全方位开放的落实上。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中美两国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环球人物(2022年3期)2022-03-07 06:35:39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外语学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12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26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艺术品鉴(2019年9期)2019-10-16 08:57:44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春秋时期公族与士夫之族的互补性——以鲁、晋两国为例
人间(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08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略论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军事历史(1989年4期)1989-08-16 0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