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迎滢 段传浩 郑 楠 顾殷茵
(1.安徽大学大数据与统计学院;2.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合肥)
[提要] 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与科技相结合的新领域,数字金融的发展兼顾了金融的惠普性以及便捷性,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专精特新企业,不仅缓解其融资约束,还通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力求探寻推动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
金融是资源有效配置的核心工具,创新的金融工具更能为企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增长提供有效支持。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与科技结合的新型领域,在当今社会发展十分迅速。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构建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来看,在2011~2021年这十年间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呈现出蓬勃的上升趋势。数字金融的发展不仅提升了金融的普惠性,而且还扩大了金融的便捷性,在实现金融普惠的同时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伴随着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以及数字化支持程度的提升,数字金融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其在企业中的使用深度不断提升。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当今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头羊”,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数字金融作为互联网时代下金融领域的重大革新,能为专精特新企业创造新的发展可能,帮助专精特新企业更好地融入新经济态势,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方面还是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数字金融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情况尤为突出,截至2022年7月份,安徽省已经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18 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351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9 家。按照安徽省的规划,其将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的这“五企”发展路径来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与此同时,安徽省颁布《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方案》等专项支持方政策,不断提升对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支持,为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的专属板块“专精特新板”也在快速发展,力求满足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需求,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产业浪潮的推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生的深刻影响,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同时更要求我国经济展开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升级,要求我国企业抓住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和需求。而“专精特新”正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提升创新技术水平,拥抱新经济态势,把握新经济动能所需要聚焦的发展方向。
“专精特新”企业指的是拥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特征的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创新为第一生产力,以技术为企业护城河,专攻各个细分行业领域,在产业链中起到填补关键短板的重要作用。专精特新企业往往规模较小,拥有高度的成长性和灵活性,因此企业创新效率更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创新为突出特点的专精特新企业正是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引领者。
安徽省一直大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各项政策法规均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18年,安徽省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引导制造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主要目标及具体任务,是全国第一个以省政府名义印发的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意见。2022年,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方案》,推动梯度化培育优质企业群体,构建“五企”培育体系,发挥政府引导的强力作用。
在多年培育建设的努力下,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实现了高速增长。2022年安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522 户,企业总数目前已达到3,740 户。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以占规上中小工业企业17.7%的数量,贡献了28%的营收和利润,所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远超出自身数量占比,在安徽省全体企业中稳居创新主体、增长主体地位,既是全省企业发展的中坚骨干,又是创新增长的带头先锋。
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使企业发展壮大面临阻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信贷资源错配导致融资困难。目前,银行信贷仍是我国多数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而银行出于权衡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风险大小等考量,其信贷供给行为往往偏向于资产规模较大、信用优秀、担保优质的中大型企业。中小型专精特新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往往面临高门槛、审批难、金额小、周期短的困境。作为创新驱动的专精特新企业,企业成本中研发投入占比相较其他企业更高,而针对前沿科技的研发投入资金具有初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中小型专精特新企业自身规模和资金水平有限,仅仅通过内部融资难以负担如此高额的研发成本,正是对长期性、成长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覆盖的信贷资金的最迫切需求者。然而在市场选择下,金融机构出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其信贷供给远不能满足专精特新企业的需求。
这种信贷资源错配的产生也不仅仅源于资金供给方。就专精特新企业自身而言,往往存在贷款记录较少、征信欠完整、财务信息欠规范、对各种金融产品了解不足等问题,而银行也不具备广泛了解并评估众多中小型企业具体信息的能力。银企之间存在的双向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加剧了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
(二)金融手段和金融产品的配套支持不完善。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条件、信用水平以及风险特征等方面均与传统企业存在差异,银行信贷作为我国现阶段传统实体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手段,在时效性、灵活度上与专精特新企业的需求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配。我国开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普惠金融、科创金融不断深化推动,银行授信模式展开革新,金融创新服务科技创新成为改革焦点。但是就目前看来,安徽省金融服务供给依旧存在欠平衡、欠充分的问题,一些创新型的金融产品还停留在试点阶段或局限于一线城市,未能形成对全省各地专精特新企业的广泛体系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银行信贷以外的新型融资手段,需要金融机构提供针对性、差异化、创新型的配套金融产品,需要金融市场机制体制的进一步创新完善,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赋能。
(三)数字化转型缺少有力工具支持和路径指导。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企业融入新经济态势的核心,数字化转型能有效赋予企业创新活力,加速企业技术产品创新和生产模式变革。2022年11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深入推动国家数字化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可见,加速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所需采取的重要措施。
目前,就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的普遍状况而言,其自身资源有限、社会协同不足、转型路径不清晰等问题都构成了数字化转型的难点。首先,中小型企业自身资金有限,不足以快速实现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其次,在社会各界协同配合方面,存在缺少数字化工具与手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对接不畅、政府机构的政策投放不够精细及时等问题;最后,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创新的全过程链中,还面临创新路径不明确、数字赋能机制缺乏、赋能后发展路径不明确等问题。这些问题要求专精特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要高效调配资源投入核心环节,获取成熟的数字化工具及相应的技术手段支持,引入完整的数字经济体系为企业提供全路径引领。
(一)加快推进安徽省数字金融建设与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数字金融对于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数字金融不仅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发展,还能通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进步。安徽省政府要立足于本省实际情况,为安徽省数字金融的发展完善顶层设计,构建本省数字金融发展的大体框架。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制定并完善关于数字金融发展的相关支持政策,为数字金融的持续性发展扫除不必要的障碍。并且要促进数字金融与企业的相融合,让数字金融能够更好地为专精特新企业服务。此外,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数字金融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徽省还需要加大对于数字金融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性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才能为专精特新企业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二)金融监管部门必须与时俱进,平衡金融风险与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数字金融与传统的金融有着一定的区别,它是传统金融通过科技赋能方式形成的新产物。这对监管者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监管部门应针对性地对相关产品进行有效的预防与监控,不断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建立起相关预警机制,有效地防范相关金融风险,避免其对企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构建有效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在更好地让数字金融服务于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控制其所带来的风险。
(三)根据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数字金融服务支持。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其需求也有所不同。对于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他们可能寻求的只是银行贷款这一类的融资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以便于他们取得充足的发展资金等支持,从而在市场中存活下来。但对于很多发展成熟的专精特新企业,他们寻求的不只是银行贷款这种融资,他们更多寻求的是通过上市或者资本介入等渠道来获得进一步扩大产业以及提升核心技术的资金。此外,由于他们需要更加规范化以及高效的经营发展模式,他们对于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会更加迫切,有利于他们在与同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从而能够在市场中取得相当的份额。通过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的数字金融服务,从而实现对有限金融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推动改革创新,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专精特新企业对于核心技术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企业,他们是在某一细分领域有着相当专业技术的企业,这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毫不夸张地说,创新能力就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强企业对于创新人才的吸收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加大创新投入的比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于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于相关创新人才的引进,设置有效的激励措施,完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让企业改革创新更好地推广下去;此外,通过资本市场创新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更有力地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让融资约束不再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