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的策略 *

2024-02-18 03:4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个性化研究生

赵 琼

(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我国自实施学位制度以来,特别是2013年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以来,内涵发展成效显著。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培养机制实现突破,2017 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已达56.9%[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将全民健康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战略,社会对医药卫生服务要求的整体水平日益提升,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医学领域存在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规模不合理、结构性短缺和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培养质量参差不齐,整体质量还不够高[2]。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好地发展研究生教育、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一项重要任务。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和学习方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更为深刻甚至革命性的改变。《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质量。将“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引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分析能力、操作实践能力。

1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2013 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3]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自2015 年5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来,中医院校不断完善我国中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高水平的医学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壮大提供了人才支撑。然而据文献[4],目前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培养质量不高,学生仍然处于“获取知识、接受知识”的较低层面;二是科学研究训练不够、创新思维能力不足,学位论文很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出现发表学术科研成果难的情况,影响学位授予质量和工作。传统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学生的临床技能、综合素质也无法满足医学发展的要求[5]。提升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创新传统教育模式,已箭在弦上。

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依托“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以信息化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成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有效路径。

2 以信息化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 培育学术研究意识和能力

个性化学习既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的建设,泛在学习环境的构建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

2.1 精准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 提高自主学习实效 随着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共享开放资源的汇聚推进与大数据技术的采集汇聚,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科研、文化资源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学习者提供了海量学习资源[6]。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个性化教育资源主动服务模式,海量的教育资源引发了信息过载和学习迷航,出现了“资源越来越多、获取越来越难”的尴尬局面[7]。因此,实现学习资源的精准投放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关键。针对全国30 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8]结果显示,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课程的基础性、前沿性和实践性均有较高的需求。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及课堂实时互动系统,通过大数据高效分析、深入挖掘,教师能够精准掌握学生的需求;经过教师推荐和学生个体定制及系统自动推荐,把最适合的教育资源精准推送给最需要的学习者[9],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自主学习实效的最大化。

2.2 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 培育自适性学术志趣 教育信息化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具有突破时空限制、能够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程大都是由本校教师面对面讲授、学生获取优质的资源往往依赖于印刷品、学校课程的开设及质量受限于学校和师资力量的困境。在人工智能时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及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营造了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及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智能环境。

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个性化的智能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个性化学习系统的开发应用,解决了学习内容固化和学习步调僵化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自主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深度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以适应智能时代的挑战。

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实施个性化自主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将教学重心从教师呈现与传递知识转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从促进知识传递转向探讨知识,以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和研究潜能;改变学生学习还处于“获取知识、接受知识”的较低层面的现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教师仅作为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的设计者。

例如,我们教授中医内科学研究进展这门研究生专业课,在讲解中医内科脾胃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时,要求学生课前研读中医学代表性学术著作——李东垣《脾胃论》作为学术学习研究切入点。课前经典著作阅读的设计,让学生可以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在线阅读数字化经典著作和数字化期刊文献,引导学生开展主动阅读、探究性阅读,并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首先根据学生阅读学术著作的情况,将问题引出来,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课中教师阐述最新前沿知识和自己的研究观点,展现学术魅力,吸引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通过师生互动和差异化指导,锻炼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课后学生通过个性化自主学习,拓展深化学习内容,将思考体验转化为文字,撰写学术研究心得,训练论文写作表达的能力。在夯实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医患沟通的能力。

3 以线上学习线下体验的个性化学习提升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催生思维的变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使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学习形式脱颖而出。课程资源获取突破时间和空间界限,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多元、深刻。

3.1 共享线上优质课程资源 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 “互联网+教育”拓展了优质课程资源,我国慕课建设与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慕课数量已居世界第一位,有200余门慕课登陆学堂在线、爱课程网等著名课程平台,460余所高校建设了3200余门慕课线上课程[10]。慕课资源可以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享有最好的课程成为可能。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富有前沿性、先进性、探索性的学习内容和课程,及时关注国内知名专家介绍领域研究现状与前沿热点问题,开阔学术视野。

3.2 探索创建名中医工作室在线直播开放学习模式 教育信息化加快了建设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步伐,在线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工厂(医院)等智能学习空间正在向我们走来。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而发生在线下线上、课内课外、正式与非正式的多种学习空间与场景中,实现了课堂与生活、学校与社会、虚拟与现实的时空融合,从传统范式的促进接受式学习转向构筑有意义的整体性学习经验。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注重临床疗效。精湛的临床技能来自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中医学史上名医的成功经验,只有理论学习没有临床实践经验,只能是纸上谈兵。创建名中医工作室在线开放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临床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互动开放、灵活智能的教学环境,将教学时空从教室和课堂联通到临床现场,让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观摩名医诊治的全过程、学习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增强学生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传承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向感知体验学习、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转变,实现学术理论到临床能力的飞跃。

3.3 探索中医专硕研究生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涉及中医内科学、外科学、骨伤科学、妇科学、儿科学、五官科学及全科医学等多个专业(领域),学生在经过本科学习、临床实习,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后,希望通过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获取更多的专业领域知识。只靠教师课堂的讲授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故教师在课堂讲授时,需要将临床中常见的、典型的病案引入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病案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技术手段。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特点就在于它能够通过音频、视频、文字和图片等多种手段将教学所需要的各种资料保存下来。这样就能够将临床中收集的患者的全部资料包括体格检查、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手段和方法及手术全过程等记录下来,教师只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认真编辑,以多媒体信息软件为平台,制作出鲜活的“虚拟病例”。由于多媒体能够提供患者的视频和音频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像是在面对真实的病例,课堂教学效果切实提高,避免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呆板化。

4 以信息化构建师生学研共同体 促进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发展

现代大学的核心特征是科教融合,高校导师与研究生构成从事知识创新的学术共同体,实现教学与科研环节的互嵌与融合,以持续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突破“教学低质量”与“科研低创新度”的关联困局[11]。

鉴于中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度非常紧密的学科,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科研相结合,构建师生学研共同体,通过师生交流碰撞、相互启发,让学生在导师的引导带动下作为主动的参与者,开展自主、独立发现问题,搜集处理信息,互动交流论点等探索活动,实现医教研一体化;在探索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反思性批判性能力,最终学会主动学习,并保持持续的、终身的学习能力。

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宽带网络校校通”的提速增智,营造了“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推进了教育教学的创新。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以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信息化促进个性化自主学习,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临床研究能力,实现临床能力和学术能力的有机融合,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既能掌握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掌握现代诊疗技术、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有益的启示。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个性化研究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