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信息科技教学的理性觉醒

2024-02-17 20:03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梦笔学校钱青青
新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本科技信息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梦笔学校 钱青青

信息科技教学有多种渠道和方式,尤其是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为课堂注入了鲜活动力。智慧型教师会更新教学思想和理念,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对教法学法进行必要的筛选和优化。传统信息科技教学往往是填鸭式的,教师讲解知识点,在细致分析中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样的操作方式有一定作用,但知识呈现过于“顺畅”,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探索欲求更是无从谈起。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教师要进行理性构建,对涉及的要素和因子展开梳理,找对最佳教学路径。

一、情境呈现,启动学生探知引擎

教学活动的快速推进以及教学流程的顺利实施,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营造是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引线。学习氛围浓郁,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自然高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调动,课堂教学活动得到快速推进,教学效果呈现也会更加理想。然而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当前课堂教学依然存在导学生硬、枯燥的现象,不仅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无法快速激活课堂,还让信息科技教学陷入程式化,这对课堂教学品质提升有不良影响。为了改变教学现状,对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引导,激发他们的探研热情,教师可以从情境创设的角度出发,展开探寻。信息科技情境创设可以从多种角度切入。故事讲述、操作展示、动画视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课堂教学启动有积极作用。教师要有针对性制定教学引导方法和策略,启动学生探知引擎。

课堂良性发展需要学生主体的参与。学生参与课堂需要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感知思考状态,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上网操作。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给学生“使绊子”,让电脑呈现出“中毒”状态。看到电脑出现异常,学生纷纷流露出惊讶的表情,对出现的问题议论纷纷。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遇到计算机病毒入侵时你会怎么做?”学生或多或少听说或者遇到过这种情况,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知。很快,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活。在学生思维认知进入活跃阶段后,教师顺势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认知计算机病毒以及病毒防护的重要性,同时引导他们掌握清除病毒的基本操作方法,确保计算机正常运行。计算机病毒这类知识本身是极其抽象的,学生学习感知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巧妙设计,从情境展现的角度出发,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知,让他们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逐步进入深度探究状态。

信息科技本身具有智能化、数字化、多媒体化特点。教师可以抓住学科本身独特属性,发挥它本身的优势条件,巧妙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情境创设,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观看、观察中,对信息科技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内驱学习动能。

二、内容构建,激发课堂活力因子

信息科技课程内容在呈现时有比较清晰鲜明的逻辑建构。教材在设计时秉承素质教育目标,着重培养学生信息处理和综合运用能力,力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信息科技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教材进行系统梳理和构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指导。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初中阶段,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对信息科技知识的感知度较高。为了快速激活学生敏感的神经,教师可以对文本内容展开构建、剖析,帮助学生快速梳理信息,完成认知体系搭建。教材文本是由不同的模块和内容组建而成。信息组合规划完全遵循生本原则,将学生的认知和需要放在第一位。内容呈现时,教师也不必按照传统教学方法,从头到尾进行展示,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模块呈现顺序。

学生审美呈现个体特征,认知差异性异常显著。推进学生认知与文本认知相融合至关重要。教师要有理性认知,全面考量设计,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学习“汉字输入方法”,这节课学习内容较为丰富,学生不仅要了解汉字输入法的种类,把握最常用的智能abc 输入法特点及功能,还要让学生灵活掌握输入法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了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先对文本内容展开梳理构建,让学生从宏观视域出发,对文本内容有整体构架。阅读并梳理文本知识点是简单的,学生很快完成,并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知识体系展现出来。思维导图呈现的方法让教学逻辑特性显现出来。接着教师抓取学习重难点展开突破。为了给出直观清晰的学习思路指导,教师先进行示范操作,吸引学生关注力。学生全神贯注地观察、识记,教学效果自然显著。当学生初步了解了知识后,教师再让学生阅读文本,梳理语言文字信息,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

教师在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和构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认知基础,展开教学调动。学习活动中具体的知识点,学习重难点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中逐渐显现出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本内核。针对性的调度和设计,让学生思维与文本思维实现了有效衔接,课堂教学的匹配度大幅提升。

三、操作推演,科学内化知识信息

作为一门极富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科,信息科技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知识的迁移内化,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都需要在实践中完成。可以说实践活动设计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功。设计活动时,教师要从趣味性、多变性、启迪性角度出发,对训练活动展开设计、优化。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量的信息科学知识积累,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较强。完成理论知识的构建后,他们往往蠢蠢欲动,希望能够快速进入实践操作状态。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的特点,及时投放操作推演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夯实认知,凸显信息科技教学的系统性。

学习过程并不是学过就算完成任务。很多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浮于表面,可能仅仅是“水过地皮湿”。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不可取的。真正有效的教学一定是以文本为基础的渐进式挖掘探索过程。学习“综合运用‘画图’工具”,这节课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且实践操作的部分异常关键。为了触发学生情感,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教师先展示比较成功的绘画作品,吸引学生眼光。在各种作品的吸引下,学生跃跃欲试。教师先稳住学生,抓住学生期待心理,迅速开展教学活动。有了绘画作品的铺垫,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思索状态。理论学习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实践过程中,学生出现了诸多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扫除了学习阻碍。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的表现欲求极强。为了进一步夯实教学效果,教师展示训练任务。“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画图工具,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利用多种画图工具,展现自己生活的校园。”这项任务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学生一边构思一边回忆所学知识。教师借助训练任务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机会以及展示自我的平台。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不论是单纯的教,还是单纯的学,都是不可取的。为了让教与学达成高度和谐,教师不妨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设计实践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真正“走进去”。当学生全身心投入,沉浸于实践操作中,教学含金量才会显现出来。

面对信息科技多重学习路径,教师要对这些路径和渠道进行必要的优化,给学生更多提示,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认知内化。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提升信息科技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从教学操作步骤着手,进行逐一设计和引导。实践操作过程中,情境呈现是必要的,它能够顺利启动学生探知引擎。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展开系统构建,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中,激发课堂活力因子。信息科技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学科,适时展开操作推演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科学内化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实践运用能力提升的法宝。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信息科技学科进行全面审视,找到教与学的对接点,彰显学科独特属性和价值。

猜你喜欢
文本科技信息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订阅信息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展会信息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