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转兵的重大意义与时代启示

2024-02-13 00:00:00胡振荣
湘潮 2024年12期
关键词:共产国际长征红军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指出,“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历史事件”,高度肯定了通道转兵在中共党史上的重要地位。通道转兵作为长征途中进军路线的第一次正确调整,对于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开启,对于伟大长征精神的铸就,对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形成及确立,对于党的思想自觉的伟大觉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意义,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道转兵是中央红军长征战略转变迈出的第一步,开启了中国革命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序幕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采取何种路线方针和战略战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在相当长的时期都困扰着中国共产党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由于尚不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不了解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长期性,一度发生了“左”、右倾的偏向,尤以“左”倾错误更甚。虽然在这其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着眼于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策略,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苏区政权建设和党的建设统一起来,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但是这些正确的路线策略,并没有被当时的中共中央所认识和接受。193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是第三次“左”倾错误发展的顶点。以博古、李德为首的临时中央照搬照抄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盲目判断中国革命形势,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在进攻作战受挫后,又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采取分兵防御、短促突击的战术,同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打正规战、阵地战、堡垒战,拼消耗,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最后,在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转移时,又变为实行中的逃跑主义,携带大量辎重,搬家式转移和甬道式行军,致使部队失去诸多战机和主动。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以巨大代价突破国民党的第4道封锁线,遭受人员折损过半的严重损失。此时,形势十分严峻,明知蒋介石已在红军北上湘西途中布设几十万敌军的“口袋阵”,构筑了严密的碉堡防线,“左”倾错误领导者仍然孤注一掷,坚持按原定路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在关系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在通道会议上力主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实现通道转兵,不仅直接避免了中央红军深陷国民党重兵围堵、面临全军覆没的严重危险,使革命的火种和红军有生力量得以保存,而且在长征中第一次成功打破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军事指挥,使中国革命开始从“左”倾错误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开始启用从实际出发,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的战略战术,由此拉开了中国革命从被动应战转向战略主动的历史帷幕。作为调整军事战略转向、转变战略方针的开端,通道转兵解决了当时最突出、最迫切、最重要的行军方向问题,并由此打通了此后一系列战略方针的讨论和选择的逻辑链条,一步步推动毛泽东的决战防御军事路线的战略战术和灵活机动的斗争策略战胜了“左”倾错误军事路线,进而一步步拨正了中国革命前进的航向,为实现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道转兵贯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为伟大长征精神的锻造熔铸了灵魂与生命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这五个方面的内涵要素并不是长征一开始就全部具备的,而是有一个逐步形成发展、逐渐发育完善的过程。在通道转兵前的转移征途中,广大红军将士以其坚定的革命意志、不屈的革命精神、崇高的思想品格生动诠释出了长征精神四个方面的内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广大红军将士在革命事业遭受挫折时,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依然选择坚定不移跟党走,踏上充满未知艰险的转移征途,凸显了绝对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坚信革命事业必将胜利的精神;为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线,中央红军翻越崇山峻岭、悬崖峭壁,3万余名红军将士血染湘江,高度体现了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为策应和配合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红六军团先遣西征,侦察探路之后又发动湘西攻势,无不展现了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在战斗那样残酷、环境那样险恶、生活那样困难的情况下, 红军仍然时时处处关心群众利益,自觉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纪律规定,每到一地都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各族群众也真心拥戴红军,自发为红军筹集物资,救护安置伤病员,还踊跃参军,协助红军作战,这浓厚的军民鱼水情凝结成了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唯有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内涵直到通道转兵这里才开始彰显出来。

通道转兵正是根据通道北面之敌为红军五至六倍,南面之敌追击堵截,西面之敌却相对薄弱的客观敌我态势作出的科学决策,一改过去无视革命实际、空谈教条、盲目指挥、只唯上、只唯书、一切照“本本”上说的办的错误思想,扭转了中央红军面临的又一次危局,推动了由战术转移到战略转移的成功实现,为之后的长征之路注入了正确的思想灵魂。也正是从这里开始,党和红军不断深化对实事求是思想方法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在这个克敌制胜的思想法宝的指导下,部队根据长征途中各种条件的优劣和形势的变化确定正确的行动路线和立足点,根据敌我力量的实际变化实行高度机动灵活的战役与战斗,从此中国革命一步步转危为安。可以说,正是经过通道转兵,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首次得到了比较完整的呈现。也正是通道转兵所发轫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光芒,为错综复杂、险象环生的转移征途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使广大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从此有了正确的有效的思想方法指引,使将士们的付出和奉献有了开花结果的可能,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这一品质要素与其他的品质要素相互融合,产生巨大的融合效应,共同构筑起伟大战略转移征途中的精神高地,联合“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为长征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力量之源。

通道转兵凸显了毛泽东的格局和韬略,为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起到了奠基作用

由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统治,毛泽东连续遭受到排斥和打击,在赣南会议上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前委职务,会议还取消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在宁都会议上被撤销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兼总政治委员职务,仅留下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头衔,在后方管政府工作和群众工作。而始终胸怀党和革命大局的毛泽东,并没有因为个人的失意而心灰意冷,而是继续为中国革命殚精竭虑,就军事问题提出诸多正确建议,却依然未被“左”倾错误领导者采纳。面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之初中央红军所遭受的严重损失,躺在担架上的毛泽东愈发焦急忧心,每到一个地方宿营,他就叫警卫员铺开军用地图,研究行军打仗问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广泛深入地与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朱德、刘伯承、聂荣臻等人交流,客观分析红军军事失利的原因和博古、李德等的指挥错误。而这一路上血淋淋的事实也极大教育了广大红军将士,他们“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的路线所致,部队中明显地增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著,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他们开始动摇对以博古为首的“左”倾中央的信任,对在地图上指挥军事的李德产生了质疑。在红军将士的强烈呼声下,在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的推动下,毛泽东被“破例”邀请参加通道会议。会议最终通过了他转兵西进的意见。通道会议,是毛泽东被剥夺红军的领导权之后,时隔两年多时间第一次参加的中央军事决策会议,使毛泽东第一次在中央领导层有了发言权。而正得益于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党和红军避免了和占优势之敌打硬仗,甚至可能全军覆没的危险。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一文中明确指出:“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挽救了红军……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3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也正是从通道转兵开始,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主张获得越来越多红军将士的拥护,并逐步成为多数领导人的共识,从此他稳定地出现在党中央决策领导层的重大会议上,并且在中央决策层日益发挥着主导作用。黎平会议以正式决议形式通过了毛泽东向川黔边地区进行战略大转移的意见;猴场会议进一步落实了黎平会议决议,彻底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并限制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补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又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由此,毛泽东实质上接过了红军的军事指挥权,事实上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核心。可以说,长征中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奠基于通道会议,成型于遵义会议。

通道转兵激发了独立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自主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建立的。党的二大通过决议,中国共产党正式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其下属的一个支部。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服从于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二者之间是一种下级与上级,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这也就决定了党不仅在政治上思想上要受到共产国际的很大影响,而且在组织上纪律上也有严格的约束,解决许多重大问题都必须经过共产国际的批准。共产国际在领导的过程中,给中国共产党提供了许多指导帮助,尤其是在党的创建、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应当肯定。但是,由于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国情,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形势、阶级关系以及革命道路等问题提出一系列错误论断,给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加之党内领导人思想方法的错误、智慧经验的不足,照搬照抄,盲目听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通道转兵是党中央面临紧急的战争形势,在没有共产国际的具体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自己的战略方针,自主选择进军方向路线的成功尝试,它否定了一贯秉承共产国际旨意的博古、李德的意见,是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并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开端。而之所以发生这种改变,从客观上来说:一方面,是因为党中央与共产国际联系的国际电台遭到破坏,与共产国际彻底失去了联系;另一方面,湘江血战导致的惨重损失使广大红军官兵对博古主政、李德主军的领导权威以及他们所奉行的共产国际军事路线产生了动摇。从主观上来说,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在实践中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历史主动使然。再从制度上来看,又与通道会议上开始恢复的党内民主集中制密切相关。长征开始前,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掌握着党和红军的最高权力,但博古、李德没有发扬党内民主,他们以个人领导取代集体领导,使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长征开始后,博古、李德全权指挥军事,独断专行,压制正确的意见建议,实行错误的军事路线,致使中央红军严重受挫。在革命的危急关头,通道会议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传统,依靠“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了赞同毛泽东提出的转兵贵州的重大决策。也正是从这里开始,中共用党内民主的方式开展党内斗争,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解决党内严重争端,使民主集中制的传统逐步得到恢复,使党内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状况逐渐得到改善。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都有效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成熟的重要表现。可以说,正是从通道转兵开始,中国共产党之前一直被“左”倾教条主义,被上级和“本本”束缚的手脚开始自由伸展开来,被禁锢的自主意识开始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并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斗争鼓舞下,愈发坚定了从自己面临的具体实际出发,勇敢探索自己的路的信心和决心,愈发感受到民主集中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组织原则的强大政治优势。从1936年6月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络重新恢复至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在此期间,虽然中共仍然听取共产国际的意见和指示,但是,基本上所有的重大决策都是由中共中央依靠民主集中制原则独立自主作出的。而这一切的开始,便是通道会议。从此,中国共产党一步步掌握了中国革命的主动权和领导权,自信走在独立自主开拓前进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向成熟,带领中国革命书写崭新篇章。

通道转兵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把“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通道转兵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立足党情、国情、世情,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通道转兵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勇于担当作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增强战胜一切困难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在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中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

通道转兵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这启示我们要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在新征程上,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又要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守正创新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

猜你喜欢
共产国际长征红军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20世纪30年代 共产国际眼中的毛泽东
少寨红军桥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3:44
十送红军
老友(2017年12期)2018-01-23 06:40:32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连环画报(2016年10期)2016-12-16 05:13:35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太空探索(2016年12期)2016-07-18 11:13:43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太空探索(2016年7期)2016-07-10 12:10:15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太空探索(2015年11期)2015-07-18 10:59:33
中共中央党校创办与共产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