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霞
活动理论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出发组织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增长。中职财经素养教育与社团活动的融合让学生在进行正常专业学习的同时,在社团活动中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成特长,同时融入财经素养教育助力学生生财、理财、护财和规划自己人生财富。并通过耳闻、目见、足践、慎思、明辨,让学生自食其力,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取之有道,形成合法的财富观;量入为出,形成合理的消费观;未雨绸缪,形成合适的风险观。
一、財经素养及融合的涵义
2017年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中心发布的各学段包括高中阶段的“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提出了“五维三标”,构建财经素养教育体系。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中渗透财经素养教育成为一种必要的趋势。
北师大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定义财经素养是指“通过处理经济信息,合理进行财务规划、财富积累、资金使用等金融决策的能力”。财经素养教育则是对生财、用财、护财方面等金融决策、执行能力方面的教育,具体涉及收入与消费、储蓄与投资、财富与人生、风险与保险、制度与环境等五个维度内容的教育。
融合教育的出现始于学前教育,20世纪70年代美国“回归主流”运动主张,将特殊需要的儿童和没特殊需要的儿童安排在同一课室一起接受教育,让特殊儿童融合在正常的群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潜能。
随之,融合教育的概念逐渐被广泛运用,出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能力的多元文化教育的融合、跨学科的融合等等,财经素养教育与社团活动的融合是指以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同一兴趣爱好组成的社团为组织形式,针对社团成员开展的关于“五维三标”的教育,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财富观、消费观以及风险观、人生价值目标等。自食其力,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取之有道,形成合法的财富观;量入为出,形成合理的消费观;未雨绸缪,形成合适的风险观。
二、理论依据
(一)活动理论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首先提出活动理论。活动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喜欢的有兴趣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个性不断得以完善,知识、技能、情感水平得以不断提高,观念、思维得以不断更新,创造力不断增强。在此过程中,活动是桥梁,学生财经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以及持续发展是主要目的。
(二)知行合一教育思想
明代教育家、思想家王阳明先生提出知行合一是一件事,无需先知后行,“行之明觉察处即是知”。也未必知从行处得,因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受王阳明先生的影响,提出生活即教育思想,倡导知行合一。活动理论和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能充分体现和落实在社团活动中,在社团活动中融合财经素养的教育,使得学生能力有长足发展。
三、财经素养教育与社团活动融合目的及意义
中职学生介于15至18岁年龄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格上经历成长的又一个叛逆期;成长认知上,受社会传统思想的影响,把不能上高中当成是挫折,自卑感强烈、自信心不足;既想摆脱家长的管束,依赖家庭渴望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爱,然而有不少学生却要面对父母离异等种种家庭问题。同时他们也活泼好动、思维灵活,富有创造性;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大;渴望成功、出人头地的意识强烈,但大多数中职生缺乏自食其力的独立意识,财富意识薄弱,无计划无节制地消费。因此通过校园社团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用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扬长避短,迅速成长,同时融合财经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对收入与消费、储蓄与投资、财富与人生、风险与保险、制度与环境等五个维度内容的学习思考实践以及生涯规划。特别注重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财富观、消费观、风险观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
(一)自食其力,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中职阶段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长,吃穿用度无计划,必须要用手机,鞋子要名牌,会冲动消费,买来的东西不喜欢就会丢弃,毫无“粒粒皆辛苦”的感受。通过财经素养教育,让学生自食其力,成为学生自立、自强、自信的开始,也是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的开始。学生通过自食其力,知道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来之不易,促进他们发奋图强,学习好专业的决心。同时更能坚定他们通过社团活动,将自己的兴趣发展成特长的信心,激励他们苦练技能成为自己自食其力的底气,也是勤俭节约积累财富形成财经素养的开始。
(二)取之有道,形成正确的财富观
获取财富是人之本性,中职生亦是如此。然而,有的人为了获取财富,利欲熏心。去做短斤少两、骗保、诈骗、替人刷单、出借银行卡,贩卖过期产品等违法违规违反公序良俗的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富的积累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要让学生懂得通过合理合法合规的途径获取财富。如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获奖后被高薪聘请,实现自食其力,他们是中职生的最直接的财富榜样。通过财经素养教育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三)量入为出,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省到就是赚到”“开源节流”等等是俗语中表述勤俭节约就是致富的途径之一。中职生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消费要量入为出,要与自己的经济能力相适应。自食其力,让学生学会勤俭节约,也让学生懂得自强、自立。获取的财富来之不易,消费也应该适应个人的经济能力。不攀比、不冲动消费、不追求潮流,积极、合理、适度地消费。这是中职生杜绝“校园贷”“白条消费”的最好途径。
(四)未雨绸缪,形成正确的风险观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说明风险于财富的积累上是个重要因素,安全理财是规避风险的主要途径,规避风险会使收益更大。财经素养教育与正确地认识风险密不可分。“天有不测风云”, “生财”还需“护财”。“护财”与保险密切相关,许多人对保险认识有偏差,认为保险无用。实际上,风险无处不在,在培养财经素养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学习,正确看待保险,面对风险未雨绸缪。
而中职生正确的劳动观、财富观、消费观、风险观的形成融入社团活动,意义重大。知识上,增强学生的财经素养,包括借贷款、保险、投资、家庭资产配置、信托基金、金融风险等理财、生财、护财等知识。技能上,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成特长。在此过程中融入财经素养教育,助力学生将特长变为自己人生财富的第一桶金。价值观情感态度上,通过财经素养包,从耳闻、目见、足践、慎思、明辨全方位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财经素养,并具有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四、财经素养教育与社团活动融合的实践模式
活动理论主张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学生在进行正常的专业学习之外,喜欢什么就选择参加什么社团。以社团为组织形式,围绕落实“五维三标”重要内容,在社团活动时间将财经素养教育融合在跆拳道、街舞社、棋艺社、模特队、醒狮队等社团的活动内容中。让社团学生以“体验式学习”为主,通过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对收入与消费、储蓄与投资、财富与人生、风险与保险、制度与环境五个维度内容进行学习、思考、实践以及生涯规划。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技能特长,富有财经素养,富有创新精神,能持续发展,具有正确的劳动观、财富观、消费观、风险观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有担当的高素质劳动者。
具体来说主要是通过“专业包+社团活动+财经素养包”活动课程体系来实现的。其中专业包是正常的教学活动实现,不在本文阐述的融合的范围之内。具体各专业学生财经素养教育与社团活动的实践模式如图1所示。
(一)耳闻:“学至乎没而后止”
听专家讲座是一个高效的学习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财经素养类的知识和信息,拓宽视野,获取讲授的专家的经验、见解及思维方式,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系列讲座,帮助学生增长五个维度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财经素养,实现学生财富能力的增长。
(二)目见:“耳闻之不如目见之”
推荐系列的财经素养类书籍等于给学生开了一扇窗,“书中自有黄金屋”,学生从书中获得大量的财经素养知识不言而喻。看了财经书籍、听了财经素养类的讲座,大家会疑惑中职学生从社团活动的兴趣点出发,能否实现财富自由?有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可模仿可参考可复制?为此,可以邀约曾经是学校的学生,而现在自己创业作成功的老板来和我们分享创业历程,介绍他们创业路上的信心储备、知识储备、人际关系储备、价值观储备以及创业基金储备等等。同时也积累一些学生的成功案例,比如有学生对跆拳道有兴趣,加入跆拳道社团,通过参与社团活动确立自己要在跆拳道方面发展,从而发展为特长,后来成为跆拳道教练从而收获自己财富第一桶金。这个案例可以激励礼仪社、街舞社等诸多社团学生,让学生在众多的案例中看见从社团活动中走出来的成功之路,也看见自己闪亮的未来。
(三)足践:“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耳濡目染也不如自己亲自调查亲手实践。在社团义卖活动中学生了解到:如何利用有限的启动资金?如何多渠道地打听资源、比较进价?如何展开调查,针对学生的需求有目的地进货?如何节约成本,争取利润最大化?同时,义卖捐款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凝练,造就“达者兼济天下”的良好品行,同时诸如“格子屋”经营、暑期工、网店销售等等,让学生体会到自食其力的乐趣。从此,他们将自己类似环游世界这样的人生梦想规划同自食其力聯系起来。
(四)慎思:“学而不思则罔”
听了诸多的讲座,看了学生案例读了许多财经书籍,不思考不内化为自己可用的东西,学了也是枉然。为此,可以开展“财经书籍和我的社团”系列的读书活动,以手抄报和读后感的形式,让学生思考社团活动于自己特长的成长,财经素养与自己的财富积累的意义,并让学生规划自己的财富成长的生涯设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清晰人生规划,也让自己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发挥。
(五)明辩:“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知是非对错是中职阶段的学生需要修的一门功课,财经素养教育中的“护财”就是要让自己的财富免受损失、外围赌球、校园贷、账户出租、网上刷单种种陷阱不胜枚举。防诈骗是中职学生在财富成长路上必修的一门功课。
现阶段,财经素养教育关系到个人和家庭以及社会的发展、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元素。在活动理论的角度看财经素养教育与社团活动融合实践,让学生在中职阶段开始拥有正确的生财、理财、护财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财富观、消费观、风险观以及对社会、家庭的担当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课题项目:广东省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DJY-2021—G-02。]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