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勇 李慎兰 龚友根
职业院校是我国培养“大国工匠”的主阵地,提升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其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一、培育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培育高职生的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应根据专业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工科课程应注重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必须变革教育观,推進“三全育人”,建立起知识、技能与工匠精神融通的教育体系,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育高职生的工匠精神,这是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2.培育高职生工匠精神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
工匠精神是人才质量的重要内涵,职业教育作为“工匠”的职业起点,高职教育三年的学习阶段是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工匠精神的关键期。但我国职业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就业导向来培养“技术之人”,使得职业教育无法摆脱其发展的功利化趋向。 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关心的只是学习者的知识、技能,关注的是学生的就业、成绩以及取得各类资格证书,而不是学生的人格、道德与品质。但职业教育的内涵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专业所需的技术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在道德、品行方面学会做人,具备优良职业精神的学生,其职业发展潜力强劲,才能在将来的专业领域内有所成就。可见,高职院校必须抛弃教育功利性,注重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才能确保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高职生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行为表现
1.高职生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工匠精神是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对待工作严谨专注、爱岗敬业、不断创新的职业态度。工匠精神内涵丰富,“专注”“传承”“创新”和“卓越”是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征。因此,高职生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必然包括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坚守专注的意志品质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2.具备工匠精神的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工匠精神是工匠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精神理念和职业态度,其概念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基本上没有工作经历,他们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比较模糊,不太理解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因此,必须将工匠精神核心要素具体化、指标化,建立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优秀工匠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具备工匠精神的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的对应关系(见表1),将工匠精神核心要素迁移转化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专注度,建立员工的工匠精神核心要素与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的对应关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通过表1各项核心素养对应关系比对,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工匠精神。
通过将工匠精神核心要素迁移转化成工匠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将工匠精神从精神理念、职业态度层面过渡到具体学习行为表现,使得抽象的工匠精神具体化、指标化,从而使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具备可操作性、可见性。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测、点评和纠正学生学习过程的具体表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培养工匠精神。
三、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包括思政课程教学中传播和培养工匠精神,校企双主体相互协调合作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校园进行企业文化活动的宣传,但学校在专业教学层面很少涉及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社会对高职院校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认可度低。要全面提升高职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必须实施专业育人路径,推进“三全育人”,全面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通过厚实工匠精神的培育载体,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主体,创新工匠精神的培育方法,建立多元协同的育人体系,打造出多维立体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1.搭建多维教学平台,厚实工匠精神的培育载体
(1)建立融入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宣传平台
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将工匠精神潜化为自身的思想精神。高职院校可依托校报、宣传栏、校园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等媒介,建立融入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宣传平台,让学生随时感知工匠精神,养成培育工匠精神的意识。
(2)依托智慧职教等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工匠精神认知教育资源库
通过收集校园内工匠精神教学素材,选取企业中典型的工匠精神案例,整理中央电视台的大国工匠宣传片,将这些工匠精神教学资源发布在智慧职教、腾讯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工匠精神认知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优势,拓展教学时空,激励学生学习工匠精神教育教学资源,让学生意识到工匠精神有助于其职业成长,认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3)学校实训中心建立工匠精神宣传平台
在学校实训中心建立工匠精神宣传栏,将企业各种生产流程、企业优秀员工的事迹、学生专注的实训操作照片、学生完美的实训作品等资源放在工匠精神宣传栏,发挥榜样的引导激励作用,引导学生像企业工匠、优秀学生学习。
2.推进三全育人,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主体
(1)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辅导员一起协同育人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包括思政课程教学的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熏陶和辅导员的教育。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和坚守专注的职业态度,仅仅依靠思政教师、辅导员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职业活动载体,而目前专业教师往往把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放在首要目标,在专业教学中忽略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导致高职生敬业精神不够。因此,专业教师必须参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与思政教师、辅导员一起协同育人。
(2)提升专业教师的工匠精神
学生经常与专业教师接触,教师的言谈举止、教学作风必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否具备工匠精神直接决定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体现在教师是否每年完善授课课件,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要求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必须提升专业教师的工匠精神,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3)企业工匠、优秀毕业生入校园
积极邀请企业工匠、优秀毕业生入校开展讲座,宣传工匠的奋斗事迹,使学生亲自接触一些优秀的工匠代表,并与之面对面交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思政,在学习情境、教学活动设计中注重渗透工匠精神教育,引入“英雄机长”、大国工匠等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有助于其职业成长,从而唤醒学生自身对现代工匠精神养成的重视。
3.多措并举,创新工匠精神培育方法
(1)探索 “知识技能与工匠精神融通”的教学模式
以信息化建设引领教法改革,依托智慧职教、腾讯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网络教学平台,实施“知识技能与工匠精神融通”的混合式教学,通过知识技能与工匠精神融合的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孕育学生工匠精神,达到专业育人的目标。
(2)推进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校企共同开展学生的培育。学生可直接学习到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零距离接触企业优秀的工匠和企业文化,这必然有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
(3)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通的生产性实践教学
产教融通的生产性实践教学是借助校企合作,通过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搭建、真实项目的引入,使学生置身企业真实生产运营环境中进行学做一体化的综合技能训练。工匠精神是员工的一种精神理念和职业态度,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通的生产性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充当企业员工的角色,企业派遣优秀员工作为学生的实训教师,能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优秀员工,感受到优秀员工身上的工匠精神。
(4)举办各级、各专业技能大赛
职业院校开办技能大赛,既能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技能大赛的制度设计、竞赛组织、竞赛内容必须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技能、教师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师生坚忍不拔、团结合作、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同步提升师生的职业素养。
四、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政府再次倡导工匠精神的培育,强调耐心专注、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回归,这有助于我国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跨越升级。培养大国工匠与培育工匠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职院校作为完成这个系统工程的主力军和先行者,必须实施专业育人路径,推进“三全育人”,建立多元协同的育人体系,打造多维立体的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从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胡蓉,易晓冬,覃兵.偏离与回归:高职院校技能竞赛审视与优化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6):49-52.
[2]刘大勇.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及教学培养策略初探[J].教育现代化, 2020,11(94):29-32.
[3]姜汉荣.势之所趋: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与内涵解构[J].中國职业技育,2016 (21):9-12.
[4]崔倩.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J].教育现代化,2019,6(99):251-252.
[5]叶孜姿.校企双主体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的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05):36-38.
[6]程欣,王欢,关晶.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养成方式——基于75名上海工匠的调查[J].论坛,2018(10):138-146.
[7]王丽.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J].船舶职业教育,2022(10):14-16.
[8]金璐,任占营.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0):59-6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知识技能与工匠精神融通渗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负责人:刘大勇,项目编号:GDJG2021304)和2021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航空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创新性研究”(项目负责人:李慎兰,项目编号:GDJG2021307)的部分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陈春阳